曹永科
-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膜透析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最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婴幼儿需要PD55例患者,平均(1.6±0.8)岁。应用外科手术置入腹膜透析管,同时予以其他综合治疗,包括强心利尿、呼吸支持等。结果PD治疗4h后,血清即和HCO3^-得到纠正,BUN、Ser下降,尿量增多。急性肾损伤4h内开始PD患者治愈率85.29%,PD时间平均(25.05±16.36)h;4h后PD患儿治愈率61.90%,PD时间平均(49.05±22.67)h。对比4h内开始PD治疗较4h后PD治疗患者恢复时间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低心排、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时。
- 钟志敏曹永科李小芳谢翠贤刘超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婴幼儿腹膜透析急性肾损伤
- 30例双腔右心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过去10年我院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30例双腔右心室的诊治情况.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27例,术中确诊3例.其中肌隔型18例,肌束型12例;单纯右室双腔心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5例,房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1例.手术切除右心室异常肥厚肌束,修补室间隔缺损,未予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8例,用自体心包加涤纶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22例,同时矫治心内其他畸形.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1例,为成人双腔右心室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术前有右心功能不全,出现腹胀及双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2d后死亡.其余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康复出院.死亡率为3.33%(1/30),生存29例,无近期或中期死亡及相关并发症.术后29例随访,随访率100%,主要以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3个月至10年,本组2例术前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术后早期心脏彩超提示三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考虑术中损失乳头肌所致,通过门诊心脏彩超随访,目前三尖瓣仍为轻-中度关闭不全,无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右室流出道疏通满意,目前暂无患者因右室流出道狭窄而再次手术.全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活动量明显增大,生长发育改善.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评估,熟悉掌握病理解剖,有效疏通右室流出道并充分矫治心内其他畸形,手术治疗近、中期效果满意,远期待进一步随访.
- 赖锋华曹勇曹永科陈凯明刘浪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双腔右心室外科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32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总结32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手术治疗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32例。单纯主动脉缩窄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合并心内畸形的25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例。采用正中胸骨切口或左侧切口,手术方法包括缩窄段切除主动脉端端或端侧吻合24例;纵行切开缩窄段,心包片加宽成形7例;1例应用锁骨下动脉片翻转法。结果死亡3例,29例患儿顺利出院,上下肢压力差消失,其中25例随诊3个月~3年,2例出现主动脉轻度狭窄。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合并心内畸形的患儿大部分可采取正中切口一期手术。
- 胡楝钟志敏谢翠贤刘超余观水邓元子曹永科
- 关键词: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外科治疗
- 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大左心房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大左心房(左心房前后径≥60 mm)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5-12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同期采用Medtronic双极消融系统按改良迷宫Ⅲ手术路线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67例。根据左心房大小将患者分为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n=182)和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n=85)。术后进行系统随访至少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结果:(1)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时间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18~32(24±4)min,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22~38(25±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恢复窦性心率患者的构成比:手术结束及出院时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分别为156例(86%)、152例(84%),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分别为56例(66%)、54例(64%);术后3个月、6个月,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分别为149例(81.6%)和146例(80.2%),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为48例(56.4%)和46例(5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267例患者,均无需安装永久起搏器,无手术死亡和射频相关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的疗效逊于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但总体疗效仍是安全、简便,有一定的疗效。大左心房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曹永科曹勇李小芳刘超
- 关键词:心房颤动改良迷宫手术心脏瓣膜疾病
- 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9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取改良迷宫手术路径治疗心房颤动。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3~69岁,二尖瓣置换28例,双瓣膜置换1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型26例(包括5例使用成型环)。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心电图分析早期疗效。并取同期同一医师单纯瓣膜置换手术89例作为对比。结果:同期射频消融术组出院时窦性心律34例,3例仍为心房颤动,房颤消除率为87.1%。术后予胺碘酮治疗3个月。出院后3个月窦性心律35例,心房颤动消除率为89.7%。对比单纯瓣膜置换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前3 d胸腔积液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手术并发症无增加。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早期疗效好。
- 邓元子李韬胡楝刘超余观水曹永科
- 关键词:心房颤动改良迷宫手术双极射频消融术瓣膜置换
- 白塞病致心脏瓣膜病二例诊疗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1,男性,40岁,主因“心脏病术后5年余,心悸、气促不适1年”入院。患者5年前曾因“心脏瓣膜病”在我院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规律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 张开天曹永科刘超曹勇王茂生
- 关键词:白塞病心脏瓣膜病病例报告
- 降钙素原监测对心脏术后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监测对心脏术后预防性及治疗性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直视手术的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7人随机分为2组:A组62人为PCT监测指导使用抗生素组,B组65人为常规使用抗生素组。比较2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时间、ICU及术后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平均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为2.96 d,发生院内感染7例,平均治疗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为4.14 d;A组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1.58 d,术后住院时间8.56 d,无死亡病例。B组平均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36 d,发生院内感染6例,平均治疗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86 d;B组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为1.47d,术后住院时间8.87 d,无死亡病例;A组预防性及治疗性抗生素使用时间较B组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院内感染率、ICU时间及术后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监测指导心脏术后抗生素使用可以明显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 李小芳曹永科程国栋朱春磊黄伟
- 关键词:降钙素原抗生素使用心脏术后
- 法洛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的临床经验
- 2019年
-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中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的最佳直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脏外科行TOF根治术的儿童病例308例,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01例患儿(A组)均采取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直径等同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107例患儿(B组)采取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直径大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3 mm。所有出院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结果A组有17例患者术后出现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多普勒测右心室流出道流速3.1~4.8(3.8±0.4)m/s,跨肺动脉瓣压差均大于50mmHg,其中6例右心室流出道流速超过4.5m/s,再次手术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术后早期死亡5例,随访余12例未发现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进一步发展,且均较术后早期明显改善。B组术后无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跨肺动脉瓣压差均小于50mmHg,术后早期死亡2例。随访两组出院患者无三尖瓣、肺动脉瓣大量反流,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均达Ⅰ~Ⅱ级。结论TOF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直径等同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造成术后残余梗阻发生率较高,大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3mm可有更好的疗效。
- 曹永科曹勇胡楝李小芳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1年2月期间,外科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二尖瓣中度反流46例,重度反流13例,二尖瓣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单纯瓣环扩大、瓣叶脱垂或二尖瓣腱索断裂,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二尖瓣成形49例;二尖瓣置换10例。结果院内死亡3例(5.08%),50例患者随访3~72个月,二尖瓣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1例,余均为轻微或轻度反流,均无再次手术。结论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应积极处理,其中以二尖瓣成形为首选。
- 胡楝钟志敏谢翠贤刘超余观水曹永科邓元子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二尖瓣闭锁不全外科手术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19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国产类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1 99例确诊断为继发孔中央型ASD的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应用国产类Amplatzer封堵器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结果全组无死亡,19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min~1h,平均为(30.1±0.2)min,住院时间为3~7d,其中封堵成功195例,封堵不成功4例。技术成攻率为97.99%,少量残余分流5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随访1~6个月症状均消失,残余分流消失,封堵器位置固定。结论应用国产类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疗效确切,术前对病例的筛选,术中封堵器直径的选择及不同封堵器释放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
- 胡楝钟志敏钟焕清谢翠贤刘超余观水曹永科
- 关键词:封堵器介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