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三线人”身份认同与建构的个案研究 ——以陕西省汉中市回沪“三线人”为例
- 本文的研究选取对象,主要是我国自1964年开始的一场重大工业经济战略转移所造就的近17年的大移民——“三线”建设移民。在数百万的移民中,来自沿海工业经济发展龙头的上海产业工人起到了重要作用。60年代起,到1977年止,上...
- 施文
- 关键词:身份建构
- 文献传递
- 淀山湖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分布及其性状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不同生长型植物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而植物的性状特征又决定了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能力。淀山湖是我国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通过对淀山湖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分布现状调查,及其特征性状的测定,分析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性状特征对生境的适应性及其响应机制,探讨了富营养化湖泊逆向演替的驱动因子和未来演替方向。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采取了相异的策略,进而决定了其分布。大眼子菜型植物竹叶眼子菜干物质含量高,因而组织强度高,能在受风浪影响的大水体形成优势群落;小眼子菜型植物黑藻叶面积小、比叶面积大、叶面积/地上干重高且叶片集中于上层水体,在小面积水域具有极高的竞争优势,在湖湾极易形成致密的单种群落;苦草型植物苦草叶面积大,叶生物量主要分布于下层水体,在透明度低的水体中无法获得足够光资源,因而其群落在淀山湖消失。富营养化水体中具生存优势的沉水植物均具有叶面积小、叶片集中分布于上层水体等特征,这均有助于更好地获得上层水体光资源,表明水下可利用光源是水生植被演替的关键驱动因子。
- 涂克环施文古旭达良俊
- 关键词:淀山湖生长型演替
- 企业员工感恩、助人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而言,为了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因为只有员工真正感受到工作中的幸福感,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最终也会使企业受益。感恩是个体源于积极的主观性经历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和...
- 施文
-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感恩
- 淀山湖水生植被动态格局及成因分析
- 富营养化是现今绝大多数地表水体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众多富营养化湖泊均面临着由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的危险,恢复和重建水生植被是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核心。然而,由于影响植被退化和恢复的环境因子与生态过程过于复杂,我们还...
- 施文
- 关键词:淀山湖富营养化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型生态恢复
- 文献传递
- 丽娃河受损退化生态系统的近自然恢复工程及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以丽娃河为例,针对其富营养化现状及河道特征,在传统环境工程治理基础上,构建立体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实施近自然恢复工程,通过比较丽娃河在工程前后的水质和动植物群落的变化来验证近自然恢复工程的效果.研究表明,近自然恢复工程实施一年后,总氮和总磷分别降至0.41mg/L和0.03mg/L;叶绿素a降至7.86μg/L,水质从原来的Ⅴ类降至Ⅱ类标准(GB3838-2002),水质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除此之外,近自然恢复工程通过直接引入滤食藻类的底栖动物和鲢鱼鳙鱼,在调控藻类生物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实践证明,近自然恢复工程在丽娃河案例中是行之有效的,且耗资少,可以在城市生态系统近自然恢复实践中推广.
- 李静文施文余丽凡罗虹达良俊沈昆根
- 关键词:城市河流
- 上海淀山湖水生高等植物现状及其近30年变化被引量:15
- 2011年
- 于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调查淀山湖水生高等植物现状,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其近30年变化,探讨水生植被的发展趋势及退化原因.淀山湖现有水生高等植物29种,隶属18科,25属,栽培种、外来种比例较过去升高.30年来水生植被(尤其是沉水植被)面积严重萎缩,主要植被类型从沉水植物占优势转变为漂浮植物占优势,沉水植被主要优势种由苦草转为竹叶眼子菜.水体营养盐升高、透明度下降以及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植被衰退和沉水植物优势种演替,而城市发展和渔业开发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则加速了植被衰退,并影响着演替的方向和多样性格局.目前淀山湖水体营养水平高、透明度低、人为干扰强度大,水生植被难以自然恢复.
- 施文刘利华达良俊
- 关键词:淀山湖水生高等植物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