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芳

作品数:21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激光
  • 4篇皮肤
  • 3篇点阵激光
  • 3篇特应性
  • 3篇皮炎
  • 3篇瘢痕
  • 3篇微针
  • 2篇氧化碳
  • 2篇皮瓣
  • 2篇皮炎患者
  • 2篇痤疮
  • 2篇细胞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睫毛
  • 2篇激光治疗
  • 2篇光动力
  • 2篇二氧化碳
  • 2篇安全性

机构

  • 21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厦门市海沧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21篇方芳
  • 13篇程波
  • 5篇陈丽芬
  • 4篇纪明开
  • 3篇赵雁
  • 3篇纪超
  • 2篇戴利
  • 2篇张虹
  • 2篇郑永生
  • 2篇林美玲
  • 1篇张君毅
  • 1篇林敏
  • 1篇孙强
  • 1篇叶郁红
  • 1篇马涛
  • 1篇王德坚
  • 1篇韩新鸣
  • 1篇张子平
  • 1篇苏惠春
  • 1篇吴丽贤

传媒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3篇中国医疗美容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CO2)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皮肤痤疮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25)与对照组(n=25),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果酸换肤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治疗,治疗6个月后,采用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评估两组创面恢复情况,并根据拍片结果评定临床疗效,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ECCA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CCA总分较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且治疗组ECCA总分显著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红斑、痤疮样疱疹、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8.00%)略低于对照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痤疮瘢痕患者临床实施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换肤治疗疗效显著,有利于加速其创面恢复,减少相应不良反应,因此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陈丽芬方芳赵雁
关键词:痤疮瘢痕安全性
带睫毛任意皮瓣在睑缘痣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带睫毛任意皮瓣法在睑缘痣治疗中的的临床应用及其优点。方法 对52例肿物直径约5~10mm的睑缘痣患者采用带睫毛任意皮瓣手术方法 修复组织缺损。将病变组织分为两个部分,皮肤面部分和睑板结膜面部分。首先处理皮肤面部...
方芳戴利郑永生
755nm皮秒激光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755nm皮秒激光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755nm皮秒激光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皮秒激光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个月、第4个月、第7个月拍照存档,按照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从开始治疗的第二个月MASI值就开始出现下降,试验组治疗后第七个月MSAI分值最低,从治疗前(14.86±3.33)下降至(8.33±2.39),对照组的MASI分值下降至(10.23±2.84).试验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MASI下降率为(44.82±5.7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755nm皮秒激光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能有效治疗黄褐斑,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方芳伍云赵雁钟文闻陈丽芬
关键词:皮秒激光氨甲环酸黄褐斑
光动力学疗法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5-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增殖和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贴壁法进行体外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将体外培养的KFB分成A、B、C、D4组,A组加入含ALA 4 mmol/L的培养液,避光培养5h后,用光动力仪照射,能量密度64 J/cm2,B组加ALA,不照光;C组不加ALA,照光;D组不加ALA,不照光,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检测KFB的活性,计算其成活率,同时测试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8、9的表达.结果 A组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ALA-PDT能同时增强Caspase 3、8、9的活性[(o.17±0.03)比(0.58±0.01),(0.21±0.02)比(0.69土0.15),(0.13±0.15)比(0.15±0.02),均P<0.05],表达水平上升.结论 ALA-PDT对KFB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ALA浓度和激光的能量是影响细胞存活率的重要因素;ALA-PDT能够显著增加瘢痕疙瘩KFB Caspase 3、8、9的活性.
方芳程丽芳程波
关键词:光动力学疗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半胱氨酸蛋白酶
阿维A联合克拉霉素对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观察阿维A联合克拉霉素对人口腔表皮样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药物对肿瘤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31只裸鼠随机分6组,对照组、安慰剂组、阿维A组、克拉霉素组、阿维A+安慰剂组、阿维A+克拉霉素组.对照组6只,余各组均为5只裸鼠.各组治疗3周后测量移植瘤体积和重量,用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对移植瘤体进行病理学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肿瘤中VEGF、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D).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阿维A+克拉霉素组瘤体体积、瘤体重量均低于其他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阿维A+克拉霉素组VEGF、NF-κB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克拉霉素组、阿维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免疫组化检测,与对照组、克拉霉素组、阿维A组相比,阿维A+克拉霉素组VEGF表达率均下调(均P< 0.01),着色浅;MVD显著降低(均P< 0.01),微血管分布较稀疏;Ki-67阳性指数均降低(均P<0.05),肿瘤细胞增殖减少.结论 阿维A联合克拉霉素能协同抑制人口腔表皮样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下调VEGF表达,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增殖.
赵雁叶郁红吴丽贤方芳程波
关键词:异种移植模型抗肿瘤试验克拉霉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光动力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光动力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37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光动力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治疗组复发率5.9%,对照组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光动力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明显,能减少激素使用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方芳张虹赵雁林美玲
关键词:光动力复方倍他米松增生性瘢痕
异维A酸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Ⅱ、Ⅲ期酒渣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异维A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Ⅱ、Ⅲ期酒渣鼻的疗效。方法:将49例酒渣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24例,单纯药物治疗;联合组:25例,药物联合激光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和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皮损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药物组总有效率62.5%,联合组为92.0%,联合组疗效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联合点阵激光治疗Ⅱ、Ⅲ期酒渣鼻,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方芳程波王德坚赵雁
关键词:异维A酸点阵激光酒渣鼻疗效
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效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色素沉着发生率和瘢痕形成均低于对照组,2组色素减退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方芳林美玲张虹程波
关键词:激光二氧化碳激光疗法
像素铒激光联合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像素铒激光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进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2940nm铒激光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对68例患者进行治疗,共5次,每次间隔3周。结果:患者无不适反应,面部老化表现均得到较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像素铒激光联合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对于面部年轻化的治疗其疗效较为持久,副作用小,操作简便,对于改善和延缓各种面部衰老的表现具有较好的效果。
戴利方芳郑永生孙强马涛张君毅韩新鸣
关键词: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真菌定植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念珠菌、红酵母、青霉、曲霉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定植情况,分析这4种常见致敏真菌与特应性皮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刮取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部位及非皮损部位的鳞屑(以四肢屈侧为主)、健康对照组肘关节屈侧皮屑行真菌镜检,无1例发现菌丝或假菌丝;将皮屑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培养基,置25℃恒温箱内培养,发现真菌及酵母样可疑菌落,转种沙氏葡萄糖培养基斜面,获得纯培养后,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颜色、菌落生长的快慢、镜下孢子及菌丝的特征进行菌种鉴定。结果特应性皮炎组50例,皮损表面检出念珠菌29例(58%)、红酵母17例(34%);健康对照组20例,检出念珠菌5例(25%)、红酵母2例(10%),特应性皮炎组念珠菌、红酵母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23、4.10,均P〈0.05)。重度患者25例,检出念珠菌19例(76%)、红酵母12例(48%);中度患者25例,检出念珠菌10例(40%)、红酵母5例(20%),重度患者皮损表面念珠菌、红酵母检出率明显高于中度患者(χ2值分别为6.65、4.37,均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青霉、曲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念珠菌、红酵母定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度患者定植率高于中度患者,表明真菌定植的种类与皮肤的健康状况相关,与特应性皮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张秀钦程波纪明开方芳苏惠春
关键词:红酵母属产黄青霉曲霉菌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