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杨
-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例颅锁骨发育不良患儿的RUNX2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报告 1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颅锁骨发育不良的临床病例并对其致病基因RUNX 2进行突变鉴定。方法 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骨骼系统放射线检查和相关血液生化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提取患儿外周血DNA ,PCR扩增RUNX 2编码氨基酸的 7个外显子片段 ,测序检测突变。结果 患儿 ,女 ,5岁 ,具有前囟大、双锁骨缺失、身材矮小、牙齿异常等典型颅锁骨发育不良临床表现。PCR扩增片段直接测序显示患儿RUNX 2外显子 2内发生R190W (5 6 8C >T)错义突变。该突变通过PCR产物的HaeIII限制酶切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认。结论 报告一例颅锁骨发育不良病例并发现RUNX 2一复发点突变为其致病的遗传基础。
- 邱正庆唐爱兰余卫敖杨罗会元魏珉张学
- 关键词:锁骨骨发育患儿错义突变血液生化检查酶切分析
- 中国人手足裂畸形患者中染色体10q24.3区域DNA重复突变的鉴定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人手足裂畸形(SHFM)家系的致病突变,揭示该家系中手足裂畸形发生的分子遗传基础。方法回顾家系(4代共5例患者)中3例患者已有X线检查资料,补拍畸形手足外观照片。采集其中2例患者外周血进行高分辨G显带核型分析。从现有4名家系成员(包括3例患者)外周血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针对TP63基因全部16个外显子(包括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设计并合成引物,以1例患者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产物直接测序。在已知的5个SHFM位点染色体区域选择微卫星标记,通过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家系成员的基因型。对染色体10q24.3区域SHFM3位点内微卫星标记的多态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比较患者和基因型相同的正常对照个体不同等位片段测序峰高度的差别。结果家系中现存3例患者双手均为桡侧指/掌骨缺失,2例患者双足表现中央轴趾/跖骨缺失,1例患者双足仅剩腓侧趾/跖骨,都符合典型手足裂畸形的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高分辨G显带核型分析,未见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对患者DNA进行TP63基因测序,未发现突变。通过检测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发现患者在SHFM1、SHFM4和SHFM5三个位点不表现单体型共享,而在SHFM2和SHFM3两个位点则共享某一单体型,提示本家系中手足裂畸形表型可能由SHFM2或SHFM3位点的突变引起。进一步分析SHFM2和SHFM3两个位点微卫星标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发现患者在SHFM3位点的患者共享等位片段呈现信号增强现象。以相同基因型正常人为对照个体进行微卫星标记的比较测序分析,发现患者间共享等位片段的测序峰在患者中增高约1倍。以上结果表明,本家系患者发生了SHFM3位点内的DNA重复。结论首次在中国人手足裂畸形患者中发现染色体10q24.3区域DNA重复突变。
- 杨威胡周军余晓芬李气环张爱菊邓曦张爱英高春生刘扬敖杨罗会元张学
- 关键词:肢畸形先天性基因
- Denys-Drash综合征及其致病基因突变鉴定二例报道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中国Denys-Drash综合征(DDS)患者Wilms瘤基因1(WT1)的基因突变。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出WT1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及其相邻内含子序列,经纯化后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2例患者WT1基因分别存在1个杂合错义突变。例1的X外显子9第1180位碱基C-→T突变,造成第394位精氨酸改变为色氨酸,即p.R394W(c.1180C> T)。例号2的S外显子9第1203位碱基C→A突变,造成第401位组氨酸改变为谷氨酰胺,即p.H401Q(c.1203C>A)。其中第1203位碱基C→A突变,p.H401Q(c.1203C>A),在国内外文献及突变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属新发现的突变。结论DDS综合征WT1基因中外显子9为突变热点,并发现一种新的WT1基因突变。
- 王辉张学沈颖敖杨赵秀丽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突变
- 中国人并多指(趾)畸形家系中HOXD13基因突变及产前诊断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对中国山东一个并多指(趾),又称型并指(趾),畸形大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的鉴定,确定中国人并多指(趾)畸形家系中是否存在HOXD13基因突变;通过检测突变HOXD13基因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根据家族史、临床体征和手足X线检查进行临床诊断;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及受检孕妇羊水和绒毛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HOXD13基因第1外显子内多聚丙氨酸链编码序列;PCR扩增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异常扩增片段经TA克隆后测序鉴定;产前诊断中,通过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查HOXD13基因内及基因两侧共3个微卫星多态标记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本家系4代54人,患者16人(男6人,女10人);手足共同表现为3/4完全并指伴软组织蹼内多指,4/5并趾伴软组织蹼内多趾;外显率为100%,表现度变异明显。上述表现符合典型常染色体显性并多指(趾)的表型特征。对家系中18人(患者9人)进行HOXD13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多聚丙氨酸链中丙氨酸残基数由正常的15个延长为24个。通过HOXD13基因多聚丙氨酸链延展突变检测和单体型分析,对家系中1女性患者两次怀孕进行产前诊断,发现胎儿均携带突变HOXD13基因。结论首次在中国人典型并多指(趾)
- 赵秀丽孟金萍孙淼敖杨吴爱华罗会元张学
- 关键词:家系基因突变产前诊断畸形单体型银染
- 中国人Ⅱ型并指(趾)畸形家系中HOXD13基因突变及产前诊断
- 目的并指(趾)是由于相邻指、趾间骨性或软组织融合形成的手足畸形,是人类较常见的肢端畸形之一。根据受累指、趾的差异,Temtamy和McKusick将非综合征型并指(趾)畸形分为五种类型(SDI-V)。SDII为常染色体显...
- 赵秀丽孙淼敖杨孟金萍姜莉张学
- 文献传递
- 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EDA基因突变筛查及产前诊断
- 研究目的 X连锁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XLHED,MIM305100)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隐性遗传。临床表现主要为来源于外胚层的结构丧失或数量减少:无汗或少汗、毛发稀少或缺如、牙齿发育不良。致病机制为EDA...
- 赵谨赵秀丽孙淼敖杨张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