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勇

作品数:15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醉
  • 3篇镇痛
  • 3篇芬太尼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应激反应
  • 2篇躁动
  • 2篇舒芬太尼
  • 2篇术后
  • 2篇术后镇痛
  • 2篇苏醒
  • 2篇苏醒期躁动
  • 2篇剖宫产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胃癌
  • 2篇胃癌根治
  • 2篇胃癌根治术
  • 2篇麻醉效果
  • 2篇麻醉药

机构

  • 14篇榆林市第二医...
  • 3篇宝鸡市人民医...
  • 2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延安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14篇惠勇
  • 3篇贺峰
  • 2篇郭增林
  • 2篇郑凌
  • 2篇蒋玉惠
  • 2篇霍建臻
  • 2篇高媛媛
  • 2篇张成江
  • 2篇陈蕊
  • 2篇关静
  • 1篇张仙儒
  • 1篇任彩琴
  • 1篇刘江
  • 1篇马宏
  • 1篇马宏
  • 1篇刘宏飞
  • 1篇白建云

传媒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贵州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剖宫产患者对围术期指标影响及免疫功能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剖宫产患者对围术期指标影响及免疫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1002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法分为观察组(鞘内注射液10 mg布比卡因+4μ右美托咪定,n=497)和对照组(鞘内注射10 mg布比卡因+等体积生理盐水,n=505)。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免疫功能、PRL、新生儿血气分析值、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胎儿娩出、清理腹腔时,两组MAP、HR均较入室时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两组CD4^(+)、CD4^(+)/CD8^(+)均下降,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及去甲肾上腺素、CD8^(+)均上升,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较小,且术后12、24 h PR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血气值、1 min-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保护免疫功能,降低寒战发生率,安全性高。
刘江马宏霍建臻惠勇王春桦
关键词:剖宫产免疫功能
尿道灌注和气管导管表面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评价尿道灌注和气管导管表面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男性患者80例,ASA分级I级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尿道灌注和气管导管表面涂抹)和对照组(石蜡油润滑)各40例。两组均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铵全麻诱导。研究组气管插管时,气管导管表面涂抹适量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照组采用石蜡油润滑;全麻插管成功后,插导尿管。研究组尿道灌注5ml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并将其在尿管表面涂抹适量后插管;对照组患者用石蜡油涂抹尿管表面后插管。两组采用相同的全麻维持方法,微量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记录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排尿反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期气管导管刺激导致呛咳反射不明显,对照组呛咳反射明显;研究组导尿管刺激发生排尿反射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气管导管表面涂抹和尿道灌注以及导尿管表面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可减轻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刺激发生的呛咳反射和导尿管刺激发生的排尿反射,从而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党炳文惠勇贺峰霍鹏伟
关键词:麻醉恢复期排尿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下行手、腕部肌腱断裂吻合术时选用多大浓度可达到最佳的感觉与运动阻滞相分离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手、腕部肌腱断裂120例,臂丛阻滞成功病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分别用0.25%(A组)、0.3%(B组)、0.375%(C组)罗哌卡因麻醉。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法。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用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评估术中疼痛,用改良Bromage法评估上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比较三组感觉、疼痛、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结果三组均能达到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C组明显优于A组、B组(P<0.01)。术中PPI评分:A组疼痛不适者多于B、C组(P<0.01)。Bromage评分:运动神经阻滞C组明显强于A、B组(P<0.01)。结论0.3%的罗哌卡因可达到手、腕部肌腱吻合手术的麻醉要求。
惠勇郭增林任彩琴
关键词: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效果
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的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被引量:23
2021年
目的分析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重症老年上肢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31例,双号设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测评并行组间比较,收集整理两组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短;(2)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和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提升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是适合重症老年患者上肢手术的一种麻醉操作方案。
闫飞高媛媛惠勇
超声引导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对胃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对胃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未进行腹直肌鞘阻滞,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双侧腹直肌鞘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两组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高于术后1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48 h,研究组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h,研究组的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可有效缓解胃癌根治术后疼痛,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白建云刘玉红李丹惠勇刘宏飞
关键词:超声引导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比较小切口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不同术式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更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排气时间及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应激反应弱、并发症少。
党炳文马志兵贺峰惠勇霍鹏伟张成江
关键词:应激反应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小切口
马拉维艾滋病合并宫颈癌104例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和分析马拉维艾滋病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4例艾滋病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4例患者中,年龄23~52岁,平均39.5岁。CD4+淋巴细胞计数17~483/mm^3。宫颈癌分期与CD4+淋巴细胞计数关系如下:宫颈原位癌4例,CD4+为360~483/mm3;宫颈癌ⅠA1~ⅠB2期30例,CD4+为183~400/mm^3;ⅡA1~ⅡB期36例,CD4+为87~359/mm^3;ⅢA~ⅢB期18例,ⅣA~ⅣB期16例,CD4+为17~163/mm^3;平均数为(104.00±4.26)/mm^3,其中CD4+<200/mm^3有72例。住院期间死亡23例,死亡率占22.12%(23/104),以CD4+<100/mm^3最为常见。随访半年,死亡36例,死亡率达34.62%(36/104)。结论艾滋病合并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发病年轻化,死亡率高,死亡与多因素有关。高度认识艾滋病危害,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加强宫颈癌患者早期筛查,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蒋玉惠陈蕊韩居才惠勇张仙儒关静Peter JAKEJames MPONYA
关键词:艾滋病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早期筛查
七氟醚、地氟醚静吸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眼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使用相同静脉麻醉药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地氟醚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对眼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15岁100例斜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氟醚组(D组;n=50)和七氟醚组(S组;n=50)。测量麻醉诱导前(B)、诱导后插管前(AI)、插管后1min(T1)、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5)的眼内压(IOP)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IOP组内AI、T1、T3、T5比麻醉诱导前有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AI、T1、T3、T5比麻醉诱导前组内显著下降。MAP:T1在S组内升高并低于D组。HR:D组、S组内AI、T1、T3、T5比麻醉诱导前显著增快。D组T1、T3高于S组。结论:组内眼压显著低于麻醉前,组间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优于地氟醚组。
惠勇郑凌蒋玉慧
关键词:眼压
雷莫司琼预防脊髓麻醉期间寒战临床观察
2015年
目的:研究雷莫司琼在预防脊髓麻醉期间寒战的疗效及脊髓麻醉阻滞区域与寒战的相关性。方法:择期椎管内脊髓麻醉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90例,ASA I-II,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和研究组(R组)各45例。均使用22-G脊髓麻醉针,在L3~4间隙之间进行脊髓麻醉,注入蛛网膜下腔0.5%的布比卡因2~3ml。脊髓麻醉前5min,S组静脉注射2ml 0.9%生理盐水,R组静脉注射0.3mg雷莫司琼。在蛛网膜下腔注射完成后测试椎管内阻滞平面和麻醉后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60min和120min对寒战进行评估。监测SP、DP、HR、SpO2。耳膜温度计测量核心体温从麻醉之前开始每5min记录一次。结果:S组寒战发生12例,R组寒战发生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脊髓麻醉后分别与麻醉前相比平均核心温度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核心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莫司琼能有效防止脊髓麻醉过程中发生寒战。
惠勇郑凌
关键词:麻醉体温调节
马拉维360例艾滋病孕产妇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马拉维对艾滋病孕产妇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现状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确诊的360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从规范使用抗反转录病毒(ART)药物、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三方面来干预,并对360例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分娩的婴幼儿的HIV感染状态定期追踪随访。结果规范应用ART药物者,其母婴传播率为5.31%(17/320),同国内相仿,低于不规范服药者和未服药者的母婴传播率15.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分娩方式中,剖宫产(急诊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母婴传播率为4.76%(4/84),略低于阴道分娩母婴传播率5.07%(14/2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在规范使用ART药物及安全分娩前提下,母乳喂养的母婴传播率为14.71%(40/272),人工喂养的母婴传播率为4.17%(2/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规范应用ART药物和人工喂养的孕产妇,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4.17%(2/48),与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21.43%(3/14)相比,母婴传播率下降了80.54%。结论提早发现,规范用药、安全分娩及人工喂养,综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才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
蒋玉惠陈蕊韩居才惠勇关静MatakaJamesJake
关键词:母婴传播孕产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