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方志
- 作品数:26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 试论金沙江文化对金沙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可能的影响及攀枝花市的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区域文化对区域内部整合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金沙江文化有着独特的外部和内部特性,金沙江流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内部整合十分必要。为此,金沙江文化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还分析了作为金沙江流域第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攀枝花积极参与打造金沙江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
- 彭方志
-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金沙江
- 基于区域中心性强度的城镇群发展研究——以攀西地区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前,城镇群建设成为了各地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手段,四川省将攀西城镇群作为重点打造的四大城镇群之一。文章拟对攀西区域各城市的区域中心性强度进行度量,通过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方法确定区域中心城市的选取,并对该城镇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该城镇群中心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进行概述,提出建设攀西城镇群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 龙云飞彭方志陶睿
- 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监察审计工作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监察审计工作是高校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重要监督保障力量。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对高校监察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机构编制、工作开展、作用发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监察审计工作的基本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监察审计工作的思路。
- 朱波强彭方志张平张杰
- 关键词:高校监察审计科学发展观
- 技术创新投资的一个特性及其对策被引量:1
- 2001年
- 分析了技术创新投资的特性———投资的不可分性 .通过建立模型比较了存在和不存在资本集中机制 2种情况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 ,得出结论 :由于技术创新投资的不可分性 ,不存在资本在厂商间集中的经济中会存在资金闲置、资源浪费 ;如果资本可以在厂商之间集中 ,这种资金闲置和资源浪费会大大减少 。
- 彭方志袁强方福康
- 关键词: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经济模型
- 源具有质量多极矩的静态引力场稳定性研究
- 1999年
- 通过对具有质量多极矩的静态黑洞视界附近的Hawking辐射的研究,发现这类黑洞的存在将违背黑洞热力学定律.对这类引力场进行线性微扰,发现在尘埃物质扰动下,这类黑洞是不稳定的.故宇宙中可能不存在具有质量多极矩的静态黑洞.
- 彭方志刘辽
- 关键词:稳定性引力场黑洞
- 技术创新投资特性及金融的作用
- 该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与该文工作有关的一些背景和该文的主要工作.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在不考虑技术创新投资的不可分性和风险性时,投资在酱积累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分配以及相应情况下经济系统的演化特点.第三章主要...
- 彭方志
- 关键词:不可分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 文献传递
- 基于职业成功调查的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西南地区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应用型转型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产教融合是高校应用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西南地区部分普通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成功的跟踪调查,分析发现在影响毕业生职业成功的教育教学因素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基础课程、第二课堂、实习实训、辅导员助理工作、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等因素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成功均有显著影响。最后给出了优化理论课程、加强基础课程、加强实验实习实训课程、产教融合引进真实业务、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和担任干部的机会、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工作的联系和沟通等方面的建议。
- 彭方志王丹龙云飞
-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西部地方行政审批制度现状及改革初探——以攀枝花市为例
- 2011年
- 行政审批制度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各个方面,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政府工作职能与方式的转变及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本文以攀枝花市涉及企业的行政审批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深入的调查,从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地方行政审批在体制、机制、改革配套以及审批对象自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管理机制、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等改革建议。
- 彭方志李尚志李群林
- 关键词:行政审批地方经济企业
- 技术革新投资的两个特性与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本文讨论了通过理想模型讨论金融在技术革新投资的不可分性和技术投资的风险性两方面的作用.
- 彭方志袁强方福康
- 关键词:不可分性
- 文献传递
- 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2020年
-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而得到的理论成果。这篇文章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传统的"命运"观与辩证唯物主义是相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但充满变数,需要进一步融合中国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提出加强宣传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信念,树立华夏命运共同体、亚欧非命运共同体等观念,进一步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等对策建议。
- 彭方志龙云飞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