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记
- 作品数:19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SWI/SNF染色质重塑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染色质重塑复合体SWI/SNF亚基基因在肿瘤中突变率高达20%,突变造成编码蛋白失活及整个复合体功能异常,导致肿瘤发生。目前SWI/SNF抑制肿瘤的已知机制主要包括其与Polycomb复合体间的表观拮抗及与c-Myc及PIK3CA等原癌基因信号通路协同作用等。
- 张记吴玉章阎萍
- 关键词:染色质重塑
- 细胞编码microRNA在轮状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谱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细胞编码miRNA在轮状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并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对于细胞编码miRNA种类及表达的影响,结合预测初步寻找具有重要功能的单个miRNA。方法首先,利用RNAi技术成功干扰MA104细胞中miRNA生成必须的Dicer酶,利用FFA法比较Dicer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感染后子病毒的滴度。然后,利用miRNA微芯片技术分析MA104细胞在2株轮状病毒SA11与Wa株感染后miRNA表达变化,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变化规律。结果干扰组MA104细胞的子病毒滴度显著增高。MA104细胞编码miRNA在2株轮状病毒感染后,约有200个miRNA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合计算机预测,初步锁定miR-512-5p,miR-490,let-7c等10个miRNA可能在轮状病毒复制中具有功能。结论轮状病毒调节其感染细胞编码的miRNA的表达谱,反过来,细胞的Dicer及细胞编码miRNA影响轮状病毒复制。
- 张记彭杨何海洋申子刚吴玉章李晋涛
- 关键词:轮状病毒微小RNADICER酶
- 肠上皮细胞miR-146a与miR-155交互介导肠道发育中不同阶段的固有免疫耐受
- <正>哺乳动物的肠道是一个免疫耐受占主导的器官。在肠道的发育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一个阶段是刚出生后,另一个阶段是断奶期。在第一个时期,肠道从一个无菌环境突变为定植共生菌的环境。在第二个阶段,食物类型由高脂肪到碳...
- 张记何海洋申子刚田志强彭杨李晋涛吴玉章
- 文献传递
- 肿瘤抗药性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被引量:4
- 2013年
- 抗肿瘤药物是目前治疗肿瘤最主要的方法,但肿瘤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很短暂,且不可避免的出现抗药,使其成为攻克肿瘤最大的难题之一。目前对于肿瘤抗药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除了传统观点强调的基因突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表观遗传学调控在肿瘤抗药中的作用,深入分析表观修饰对药物抗性的影响,不仅可以为肿瘤对药物的反应提供敏感的早期检测,更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靶点。
- 许力凡张记田志强吴玉章
-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抗肿瘤药物肿瘤耐药
- FSHR胞外区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构建人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胞外区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方法采用RT-PCR克隆人FSHR胞外区,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通过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所获得的包涵体蛋白通过Ni-NAT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并用SDS-PAGE和蛋白印迹法鉴定。结果PCR扩增出1 047 bp目的基因片段,测序证实克隆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FSHR序列相符。工程菌pET32 a(+)/FSHR胞外区经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显示有新生的蛋白表达条带,Mr约为58 000,与预期的一致。其表达形式为不溶性包涵体,此包涵体蛋白通过Ni-NAT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纯化的蛋白质经SDS-PAGE分析可见单一条带。该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抗体效价为1∶12 800,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该抗体能与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了人FSHR胞外区融合蛋白及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FSHR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阎萍申子刚何畏陈正琼何海洋张记杨霞唐艳吴玉章梁志清李晋涛
- 关键词:RT-PCR原核表达包涵体蛋白
- 肠上皮细胞编码microRNAs在轮状病毒感染及肠道耐受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研究
-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而且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由多种固有免疫细胞及适应性免疫细胞组成。在多种免疫细胞与肠道微生物之间有一层被称为肠上皮细胞的单层屏障细胞。近年来文献逐步揭示,IEC不仅仅是...
- 张记
- 关键词:DICERMIR-146A耐受MIP-2
- 文献传递
- 人Izumo蛋白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预测人Izumo蛋白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以人Izumo基因序列为基础,按Chou-Fasman和Gamier-Robson方法预测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采用Karplus-Schulz方法预测Izumo蛋白骨架区的柔韧性;按Kyte-Doolittle方法预测其亲水性、Emini方法预测蛋白质表面可能性及Jameson-Wolf方法预测抗原性指数。结果:Chou-Fasman及Gamier-Robson两种方法预测的结果均表明,Izumo蛋白含较多的α螺旋,蛋白第6~17、30~40、88~99、103~120、153~160、173~188、249~260、283~297、334~338和339~346区段可能是α螺旋中心,第21~25、198~200、245~248和320~323区段可能是β折叠中心。用Kyte-Doolittle、Emini和Jameson-Wolf方法分别对Izumo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蛋白质第36~42、62~66、94~99、118~122、129~132、151~154、161~164、173~177、205~208、212~216、256~265、271~276、283~288、314~318和336~350区段附近很可能为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确定Izumo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及发挥免疫避孕的活性部位。
- 杨霞刘凯军申子刚何海洋张记张巧玉吴玉章李晋涛
-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干细胞被引量:7
- 2013年
- 肿瘤干细胞模型是关于肿瘤形成及生物学特征的一种重要观点。该模型认为肿瘤发生的核心是一群类似于成体干细胞的肿瘤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目前在多种肿瘤中都发现了CSCs,其不仅能导致肿瘤发生,还是引起肿瘤转移、复发、抗药的关键原因。因此,研究CSC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基础的遗传学因素外,表观遗传学在CSCs的调控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主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及miRNA等,能有效调节基因表达及细胞表型,也是肿瘤研究的新热点。文章主要围绕近几年CSCs的特性研究及表观遗传学线索,阐述表观遗传学机制调控CSCs的最新进展。
- 许力凡张记田志强吴玉章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 Mir-155通过肠道巨噬细胞IL-1信号通路活化Th-17调控DSS诱导的肠炎炎症
- 李晋涛张记马玉玲郭红霞旷毓婵何海洋申子刚喻田甜彭阳林辉赵清艾国平叶治家李红丽吴玉章
- 关键词:MIR-155IBDIL-1TH1
- 胸腺肽α1体外刺激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thymosin α1,Tα1)体外刺激培养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对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及分泌细胞因子谱的影响,分析Tα1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32例胃癌患者及18例健康自愿者PBMCs,50、10、1μg/mlTα1体外刺激培养2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CD4+/CD8+变化及分泌Th1/Th2细胞因子谱变化。结果 Tα1体外刺激PBMCs后,胃癌患者及健康自愿者的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健康自愿者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胃癌患者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明显提高(P<0.05);1μg/mlTα1促进胃癌患者PBMCs分泌IL-1β、TNF-α,10μg/ml促进胃癌患者PBMCs分泌IL-6(P<0.05),健康自愿者PBMCs分泌细胞因子谱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Tα1体外刺激胃癌患者PBMCs,提高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水平,可能对肿瘤患者抗肿瘤免疫起抑制效应。
- 杨霞钱锋孙刘凯军何海洋兰远志田易傅晓岚李健张记申子刚李晋涛吴玉章
- 关键词:胸腺素TH1细胞TH2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