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霞

作品数:14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注射液
  • 3篇质谱
  • 3篇清开灵
  • 3篇清开灵注射液
  • 3篇灵注射液
  • 2篇单糖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药物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质联用
  • 2篇蔗糖
  • 2篇色谱
  • 2篇通路
  • 2篇葡萄糖
  • 2篇羟氯喹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相色谱
  • 2篇小鼠
  • 2篇氯喹
  • 2篇苦碟子

机构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石家庄市第四...
  • 2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邯郸市中心医...
  • 2篇邯郸钢铁集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4篇张红霞
  • 9篇张加余
  • 8篇卢建秋
  • 5篇张倩
  • 4篇尹佩华
  • 4篇王放
  • 4篇王青
  • 3篇乔延江
  • 3篇董鲁艳
  • 3篇冯梅梅
  • 2篇张娜
  • 2篇王朝卿
  • 2篇郭金明
  • 2篇刘颖
  • 2篇王莉平
  • 2篇董鲁燕
  • 2篇刘丽华
  • 1篇张莉
  • 1篇张丽芳
  • 1篇李彩霞

传媒

  • 2篇中南药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成药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测多评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的绿原酸类成分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量,对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进行多指标评价。方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确定该成分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及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6种成分的量。利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及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34、0.958、0.722、1.011、0.860。各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RSD〈5%),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厂家产品绿原酸类成分含有量最低值与最高值相差最高达约20倍,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绿原酸类成分含有量相差约3~4倍。
张倩张加余董鲁艳张红霞乔延江卢建秋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相对校正因子
苦碟子注射液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测定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苦碟子注射液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方法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糖分析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B)-0.1%乙酸水(A)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80℃,雾化气(空气)流速为1.8 L·min-1,测定苦碟子注射液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结果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在色谱柱上分离效果良好,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7%(RSD=0.70%)、96.6%(RSD=1.3%)、98.6%(RSD=2.9%)。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苦碟子注射液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测定,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张红霞张加余刘颖董鲁艳尹佩华卢建秋
关键词:苦碟子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果糖葡萄糖蔗糖
清开灵注射液中14种胆汁酸的HPLC-ESI-MS/MS快速鉴定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中胆汁酸类成分的ESI-MS/MS裂解规律及其快速识别方法。方法:采用HPLC-ESI-MS/MS技术研究5种胆汁酸类成分的ESI-MS/MS裂解规律,并对8个生产厂家清开灵注射液中的胆汁酸类成分进行快速鉴别。结果:5种胆汁酸类成分具有相似的ESI-MS/MS裂解特征;利用这些特征从清开灵注射液中快速鉴定了14个胆汁酸类成分;其中11个为8个厂家注射液共有成分,3个存在于个别厂家产品中。结论:利用HPLC-ESI-MS/MS技术可以从复杂物质体系中快速鉴定胆汁酸类成分,并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复杂物质基础阐明与质量标准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张加余张倩张红霞董鲁艳卢建秋乔延江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胆汁酸液质联用
LC-MS技术在紫外末端吸收化合物中的应用
单糖及低聚糖类、皂苷类等化合物具有紫外末端吸收,采用常规的HPLC-UV进行检测时,灵敏度低,重现性差。而质谱是质量型检测器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不受紫外吸收的限制。本文根据中药质量控制以及中药化学物质基础存在的问题,...
张红霞张加余王青王放尹佩华董鲁燕卢建秋
关键词:LC-MS皂苷类化合物
HPLC-ESI-MS-MS鉴定马钱子中4类生物碱成分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分析鉴定马钱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对4类生物碱的裂解规律进行研究,并据此推断马钱子提取物中的生物碱结构。结果:4类生物碱结构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裂解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这些特征性的裂解方式,结合保留时间、质荷比以及多级串联质谱数据,共鉴定了18个生物碱成分,其中士的宁型8个,伪型2个,氮氧化物型5个,氮甲基型3个。结论:该研究为马钱子的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张加余张倩张凡张红霞尹佩华屠鹏飞
关键词:马钱子生物碱液质联用电喷雾串联质谱
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及其应用
随着高分辨质谱的快速发展,质量亏损过滤(MDF)技术作为与其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已成为分析鉴定目标及非目标化合物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净化谱图,降低假阳性结果以及高筛选效率等优点使其在药物代谢、中药或天然产物、有机质、食品...
王放张加余王青张红霞尹佩华董鲁燕卢建秋
关键词:药物代谢高分辨质谱
天然药物单糖类成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单糖是含有3~6个碳原子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是构成各种低聚糖和多糖分子的基本单位。近年来,随着该类成分的生物功能不断被人们发现,其方法学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作为很多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对该类成分进行深入的研究成为当前中药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任务。本文主要综述了单糖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进展,以期为天然药物单糖类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红霞张加余张倩叶丽萍王青王放卢建秋
关键词:单糖分离纯化衍生化
羟氯喹抑制TLR9/MyD88/NF-κB通路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肾损伤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肾损伤的影响,并基于Toll样受体9/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ip降植烷的方法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雌性小鼠模型,设模型组、羟氯喹(ig 80 mg/kg)组、TLR9抑制剂(ODN2088,ip 4 mg/kg)组、羟氯喹+ODN2088组,另设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1次/d连续给药5周后采集标本,称体质量、肾脏质量并计算肾脏指数(RI),检测24 h尿蛋白量(24 h-UTP)和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变和纤维化程度,进行病理评分和胶原容积分数(CVF);检测肾组织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TLR9、MyD88、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羟氯喹组、ODN2088组和HCQ+ODN2088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升高,RI、24 h-UTP、血清Scr、BU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病变和纤维化状况均明显改善,肾小球、肾小管病理评分和CVF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IFN-γ、TNF-α、IL-4水平显著降低,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TLR9、MyD88、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羟氯喹+ODN2088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各检测指标的影响显著优于羟氯喹组和ODN2088组(P<0.05)。结论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王莉平郭金明付永涛张娜张红霞许冰
关键词:羟氯喹肾损伤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胃复春片中11种成分的含量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定性、定量测定胃复春片中柚皮苷、人参皂苷Re,Rg_1,Rb_1,Rf,Rb_2,Rg_2,Rd,20(R)-Rg_3、冬凌草甲素和表诺多星醇11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HPLC-MS)。方法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建立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Eclipse XDB C_(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7 m L·min^(-1)。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稳定性和重现性。结果胃复春片中待测11个化学成分在15 min内完全分离,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11种成分的平均相关系数r=0.999 0。线性范围、精密度及稳定性较好。平均回收率在94.24%~99.9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不超过7.0%,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4.1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能同时测定胃复春片中11种成分的含量,可用于胃复春片的质量控制。
张红霞张丽芳张莉冯梅梅刘丽华
关键词:胃复春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甘草提取物中甘草次酸的精制工艺研究
2019年
目的优选甘草提取物中甘草次酸的精制工艺。方法以甘草次酸的转移率和含量为指标,单因素筛选甘草的粗提取工艺,进一步筛选和优化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甘草次酸的纯化过程。结果甘草的粗提取工艺为将甘草药材用2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0倍药材体积,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药材5倍体积,加入50%硫酸,使浓缩液中的硫酸浓度为5%,加热回流5h,放冷,弃去酸液,水洗沉淀至中性,烘干,研细,得甘草次酸粗产品;精制工艺为将甘草次酸粗产品用适量水稀释,调节pH至11,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柱,盐酸酸化,10倍量85%以上乙醇洗脱,减压回收乙醇,将析出的沉淀过滤,50℃以下干燥,得黄棕色粉末,甘草次酸含量为55.5%,转移率为53.3%。结论制备得到的甘草次酸含量较高,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纯化甘草次酸的工艺可行。
张红霞冯梅梅刘丽华王朝卿
关键词:甘草提取物甘草次酸精制阴离子交换树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