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玲
- 作品数:21 被引量:261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PV自己取样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近年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已得到公认。HPV自己取样因其安全、简易、易于接受和灵敏度高的特点成为一种新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
- 李凌张燕玲李隆玉
- 关键词:宫颈癌
- 江西省修水县宫颈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在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修水地区调查其危险因素,为现阶段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49岁的1907例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月经婚孕史、性行为及卫生习惯、避孕史、既往疾病和肿瘤家族史等。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病例组是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及中高度鳞状上皮病变者,共86例;对照组是经病理诊断正常者,共1737例。结果:该人群高危型HPV DNA总检出率为18.7%。病例组HPV感染率为94.2%,对照组HPV感染率为11.8%。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饮用井水、婚姻次数、性伴侣数及宫颈炎病史等5个因素具有显著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高危型HPV感染(OR=154.5)和饮用井水(OR=2.85)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对HPV感染的筛查和密切监测已感染高危型HPV的对象上。当地井水的水质情况与宫颈癌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HPV DNA检测是一种较实用的宫颈癌初筛手段。
- 万磊李隆玉张燕玲汪灿花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肿瘤流行病学
- 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发病年龄趋势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发病年龄现状及其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为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预后判断及科学合理的界定宫颈癌筛查年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Ⅰa~Ⅱa期)患者573例,临床诊断均以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作为确诊标准,临床分期按FIGO(1994年)标准。全部研究对象按年龄≤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66岁分为6个组。观察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在各年龄组的构成及分布情况。结果:573例宫颈癌患者中,宫颈鳞癌492例,宫颈腺癌81例。宫颈鳞癌患者平均年龄42.4岁,中位年龄43岁,各年龄组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2%、21.7%、42.5%、24.2%、7.9%、1.4%;宫颈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1.9岁,中位年龄为41岁,各年龄组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7%、18.8%、30.6%、34.1%、11.8%、0。全部病例中,35岁以下的年轻宫颈癌患者所占比例为24.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发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 李隆玉乔志强张燕玲
- 关键词:宫颈癌病理
- 162例子宫颈病变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
- 2006年
- 目的调查162例子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组织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2003年11月~2005年9月在我院行LEEP治疗的162例住院患者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并与病理诊断和分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宫颈病变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32例。CINⅠ42例,CINⅡ54例。CINⅢ34例。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则分别为18.8%、61.9%、83.3%和85.3%。高度CIN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慢性宫颈炎(P〈0.05和0.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并随病变程度的加重,感染率增高。
- 舒宽勇熊树华肖仲清李隆玉黄山鹰张燕玲汪灿花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
- 人乳头瘤状病毒DNA载量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的载量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病例来自我院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病人,收集其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Ⅱ)进行HPVDNA检测,病毒载量由样本的相对光单位(RLU)与标准阳性对照(PC)之比(RLU/PC)来衡量,按照log10RLU/PC分为阴性(0)、低度载量(0~1.14)、中度载量(1.15~2.28)和高度载量(2.29~3.44)。子宫颈病变按照病理诊断分为正常、CIN1、CIN2和CIN3。采用非条件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与子宫内瘤变(CIN)的关系。结果:98.0%(50/51)的CIN3、93.3%(28/30)的CIN2、72.2%(13/18)的CIN1、50%(161/322)的正常组HR—HPVDNA检测阳性,各组阳性对象的中位log10RLU/PC分别为2.18、1.59、1.49和1.47。从低度病毒载量与CIN1的相对危险度(OR)为1.7(0.5~7.2)至高度病毒载量与CIN3的OR值为88.6(11.6~676.7),显示出感染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子宫颈HR—HPV病毒载量是影响子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万磊李隆玉张燕玲汪灿花
-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状病毒病毒载量杂交捕获子宫颈癌
- 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应用
-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DNA检测与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对官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体检发现宫颈病变的患者173例,均进行宫颈刮片、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对一项或多项异常者行...
- 万磊李隆玉张燕玲田莉峰
- 关键词: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上皮癌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上皮癌的关系。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确诊的90例标本,其中卵巢上皮癌3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30例、卵巢正常组织30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来检测高危型HPV-DNA病毒。结果①30例卵巢上皮癌中高危型HPV(HPV16,HPV18)阳性11例(36.67%);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中高危型HPV(HPV16,HPV18)阳性2例(6.67%);正常卵巢组织中无1例阳性。②卵巢上皮癌组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组、正常卵巢组织的高危型HPV(HPV16,HPV18)感染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7.95,P<0.05;χ2=13.47,P<0.05)。③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的HPV(HPV16,HPV18)感染率相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40,P>0.05)。④卵巢上皮癌组织中7例(23.33%)HPV16阳性,4例(13.33%)HPV18阳性,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001,P>0.05)。结论高危型HPV的感染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有关。
- 安云婷李汉萍张燕玲李隆玉潘玫曾四元李霞
- 关键词:卵巢上皮癌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第二代杂交捕获法
- 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DNA检测与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体检发现宫颈病变的患者173例,均进行宫颈刮片、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对一项或多项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高危型HPV-DNA检测的敏感度为83.82%;巴氏涂片以ASCUS为分界点的敏感度为49.71%;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及阴道镜下病理检查的敏感度最高为95.95%。结论:联合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及阴道镜下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提高检出率,降低假阴性。
- 万磊李隆玉张燕玲田莉峰
- 关键词:乳头瘤状病毒细胞诊断学阴道镜检查
-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年龄结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李隆玉乔志强张燕玲吴云燕
- 关键词:宫颈肿瘤癌前病变发病年龄
- 上栗县宫颈癌为主的妇科病普查报告
- 2001年
- 康一青傅荣黄学明李隆玉万建萍张燕玲李诚信
- 关键词:宫颈癌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