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民

作品数:48 被引量:969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12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生态系统
  • 11篇土地利用
  • 9篇生态系统评估
  • 7篇生态
  • 7篇千年生态系统...
  • 6篇沙地
  • 6篇科尔沁沙地
  • 6篇耕地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CLUE-S...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退耕
  • 3篇退耕还林
  • 3篇退耕还林还草
  • 3篇驱动力
  • 3篇全球生态
  • 3篇还草
  • 3篇耕地变化
  • 2篇遥感
  • 2篇生态系统管理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河南财经学院
  • 12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47篇张永民
  • 23篇赵士洞
  • 5篇周成虎
  • 3篇程维明
  • 3篇郭荣朝
  • 2篇黄满湘
  • 2篇席桂萍
  • 2篇张俊
  • 2篇钟林生
  • 2篇席桂萍
  • 1篇张克斌
  • 1篇肖风劲
  • 1篇阎建忠
  • 1篇张镱锂
  • 1篇李宝林
  • 1篇刘海江
  • 1篇王睿博
  • 1篇王云霞
  • 1篇苗长虹
  • 1篇郑纯辉

传媒

  • 12篇地球科学进展
  • 6篇资源科学
  • 6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环境教育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环境保护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Journa...
  • 1篇全国土地覆被...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被引量:6
2009年
文中主要针对模型研究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类型、模型分析的尺度与层次、建模的理论框架和模型的精度检验这4个方面,对当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包括转换和渐变两种主要类型,而且通常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大多属于渐变类型,但是目前的模型多是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转换过程,而对渐变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应该加强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渐变过程的模拟与分析。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一个多尺度过程,模型研究应该探索包括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和统计学中的多层次分析在内的多种建模方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方法,以便更加深入地认识不同尺度或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关系。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应该对复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进行分解和集成,多视角地探索建模的理论框架。4)精度检验是模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构建多时间尺度与多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型,探讨在多个时间尺度和多个空间尺度上进行精度检验及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张永民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的后续计划——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全球战略被引量:20
2010年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MA)的后续计划是在MA的基础上,拟于近期启动的一项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全球战略计划。该后续计划提出了通过阻止和扭转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趋势来改善人类福祉状况的愿景,其总目标是争取把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融入到各级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的决策当中,使其成为决策制定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总目标包括4个阶段目标:①深入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与完善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的知识库,并开发将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当中所必需的有效工具;②加强决策者的能力建设,并通过他们把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融入到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的各级决策当中;③制定基于各种行动计划的传媒策略和教育手段,充分地将MA的成果提交给决策者及有关各方,最大程度地发挥MA的影响;④谋划未来的全球生态系统评估,探讨开展第2次全球生态系统评估的需求、对策及有关机制。
张永民赵士洞
关键词:生态学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豫西山区降水与气温的波动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根据豫西山区4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57—2008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小波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多时间尺度波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近50 a来,豫西山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均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年降水量在4 a和14 a尺度上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较为明显,而年均气温在8 a和14 a尺度上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较为明显;②近50 a来,豫西山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虽然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但是,使用白噪声功率谱进行显著性对比检验得出的结果表明,它们的主周期的显著性水平普遍较低,可以认为基本属于随机性波动;③近50 a来,在412 a的尺度上,豫西山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且预计未来几年该地区仍然可能延续2006年以来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气候特征;④小波分析和统计分析都属于经验诊断的范畴,对分析过去气候要素变化的多时间结构特征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它们不涉及因果机理,因此要想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还必须对气候系统当中的复杂变化过程开展深入的机理研究。
张永民肖风劲
关键词:豫西山区小波分析年降水量年均气温
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与分析——以河北省沽源县丰元店乡为例被引量:5
2007年
基于由高分辨率的遥感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得到的土地利用、地形、道路和居民点等空间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河北省沽源县丰元店乡的旱地、有林地、其它林地、天然草地、改良与人工草地、未利用地,以及其它土地共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模拟网格为50m×50m),并使用ROC方法对所有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旱地、有林地、改良与人工草地,以及未利用地和其它土地的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ROC值分别是0.868,0.795,0.830,0.790和0.930),而其它林地和天然草地的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相对较低(ROC值分别是0.711和0.719)。研究结果揭示了地形、道路和居民点分布等因素对研究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决定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丰元店乡未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以为该乡的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张永民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模型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模拟被引量:31
2003年
近几十年来 ,过垦和过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该地区以沙漠化加剧为主要特征的生存环境演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根据 2期 (1985年和2 0 0 0年 )土地利用空间图形数据 ,结合地形、土壤、居民点和城镇以及各级道路的分布等驱动因素 ,构建了对近 15年来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模拟的CLUE S模型 .结果表明 ,地形、居民点和城镇分布、土壤类型以及乡级道路分布是研究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构建的CLUE S模型具有较好的时空动态变化模拟能力 ,在基本单元 (15 0 0m× 15 0 0m栅格 )的水平上 ,模型对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 2 0 0 0年土地利用分布格局模拟的正确率为 91 5 % ,kappa指数是 0 90 .因此 ,该模型可以作为今后探索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前景的重要工具 ,为该地区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张永民赵士洞张克斌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SWOT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2010年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张永民席桂萍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SWOT分析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以通辽地区为例被引量:12
2005年
通过综合考虑影响退耕还林还草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论文以通辽地区为例,介绍了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的方法和过程。根据对2010年模型模拟结果和2000年通辽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000~2010年该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合适区域应该主要位于研究地区的中部、南部,以及北中部。研究地区中部属于科尔沁沙地的腹地,土地沙漠化最为严重,同时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密,退耕还林还草是政府用于减缓风沙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危害程度的重要生态措施;而南部和北中部属于丘陵和山区,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区域。此外,与退耕还林区相比,退耕还草区距城镇、农村居民点以及道路相对较远,具有可达性较差、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特点。论文得出的结果可为今后通辽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文提出的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的方法对其它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永民赵士洞周成虎Peter H.Verburg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
全球荒漠化的现状、未来情景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9
2008年
简要介绍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项目针对荒漠化问题编写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荒漠化综合报告》的核心内容。报告表明:①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各洲均存在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旱区居民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主要障碍,它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具有局地与全球效应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②根据MA构建的4种情景的分析结果,预计荒漠化在未来50年(2000—2050年)内仍会不断加剧,但是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其发展程度也不相同;③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障碍,为了有效地防治荒漠化,必须在局地至全球的各级层次上对当前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习惯行为和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同时最好是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因为试图修复荒漠化区域不仅成本昂贵,而且往往收效甚微;④为了更好地认识荒漠化的本质,当前亟待在全球尺度上建立准确一致的荒漠化本底数据库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对科学认知方面的一些不确定性进行深入研究。
张永民赵士洞
关键词:荒漠化
近15年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被引量:54
2003年
利用2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对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发现:1985~2000年该地区耕地增加15.34%,林地增加2.48%,草地减少6.28%,水域减少7.72%,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1.99%,未利用地减少4.04%;其中草地向耕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4932.00km2,占全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的63.85%,转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向科尔沁沙地边沿及其外围扩展的态势。经相关分析及文献调研得知,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研究地区耕地增加、进而导致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也是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变的重要人文驱动力。
张永民赵士洞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人文驱动力
河南省农业蜜蜂授粉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农业与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调查数据,运用改进的蜜蜂授粉依存度生物经济学方法,评估蜜蜂授粉服务对河南省18个地区17种作物生产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09-2011年,河南省蜜蜂对农业授粉服务的年均经济价值为478.75亿元,占全省年均农业总产值的15.05%。河南省18个地区蜜蜂对作物授粉的经济价值占作物总价值的比率(即脆弱性比率)变化范围为17.29%~56.52%,平均34.01%。因农业发展状况与种植结构不同,河南省18个地区间蜜蜂授粉服务的经济价值差异显著。由此可见,作为大多数作物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蜜蜂授粉服务对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贡献,在野生蜜蜂等授粉者的生存状况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加强野生蜜蜂的生物保育和推进蜜蜂授粉服务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今后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
席桂萍赵芝俊张永民
关键词:蜜蜂授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