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杰军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VEGF-C
  • 2篇VEGF-D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沙利度胺
  • 1篇索拉非尼
  • 1篇微血管
  • 1篇微血管密度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转移
  • 1篇内胆
  • 1篇肝癌
  • 1篇肝内
  • 1篇肝内胆管
  • 1篇癌组织

机构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张杰军
  • 2篇朱晋峰
  • 2篇曾虎
  • 2篇吴碧川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VEGF-C和VEGF-D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D,VEGF-C and 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VEGF-C和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胆管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吴碧川曾虎张杰军朱晋峰
关键词:胆管癌VEGF-CVEGF-D淋巴结转移
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种不同的化疗药物,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服用安慰剂;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这两个组患者中,前者服用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治疗6个月;后者服用沙利度胺每日服200mg,每周增加200mg/d,直至最大剂量每日600mg,至少服用4月。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210ng/ml,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132ng/ml,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为186ng/ml。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均降低。对照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322ng/m1,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217ng/ml,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为256ng/ml。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组和沙利度胺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均降低。索拉非尼组患者血清中VEGF-D的水平明显低于沙利度胺高(P<0.05)。对照组肝癌组织MVD为(44.32±5.16)个,索拉非尼组患者肝癌组织MVD为(21.75±1.49)个,而沙利度胺组患者肝癌组织MVD为(34.78±2.31)个。结论:多靶点化疗药物索拉非尼对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C、VEGF-D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最大,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可为其肝癌患者提供新的化疗方案。
吴碧川曾虎张杰军朱晋峰
关键词:索拉非尼沙利度胺肝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