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扬建

作品数:51 被引量:80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生态系统
  • 10篇青藏
  • 10篇青藏高原
  • 6篇增温
  • 6篇气候
  • 6篇高寒草甸
  • 6篇草地
  • 6篇草甸
  • 5篇生态
  • 5篇土壤
  • 5篇全球变化
  • 5篇群落
  • 4篇植被
  • 4篇生产力
  • 4篇水分
  • 4篇气候变化
  • 4篇陆地生态
  • 4篇陆地生态系统
  • 4篇
  • 4篇产力

机构

  • 50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51篇张扬建
  • 14篇朱军涛
  • 8篇于贵瑞
  • 7篇石培礼
  • 7篇张宪洲
  • 7篇刘瑶杰
  • 6篇李军祥
  • 5篇陈宁
  • 5篇王秋凤
  • 5篇曾辉
  • 4篇张雷明
  • 4篇代力民
  • 4篇何永涛
  • 4篇余成群
  • 4篇黄珂
  • 3篇张一平
  • 3篇王辉民
  • 3篇何洪林
  • 3篇王景升
  • 3篇闫俊华

传媒

  • 7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生态学杂志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Journa...
  • 3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建筑技术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江西科学
  • 1篇Journa...
  • 1篇西藏农业科技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2
  • 4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生态变化被引量:85
2015年
青藏高原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地理单元.近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重要物种的种群数量和结构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植被返青期提前,生长期延长,覆盖度和生产力增加,碳汇功能增强,青藏高原植被总体趋于向好,局部变差.气候变化是高原生态系统变化的主控因子,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正面的,但这种影响仍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尤其是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被产生较大影响,在干旱的年份叠加人类放牧活动等会导致这些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植被产生严重的退化,但随着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高原生态系统退化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遏制,人类对高原特有珍稀植物资源,如虫草、雪莲和胡黄连的过度采收以及对野牦牛、藏羚羊和藏野驴的盗猎等现象得到近一步缓解,近期高原的野牦牛、藏羚羊和藏野驴的种群数量得到恢复.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对本区而且对其毗邻地区的气候与环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今后迫切需要加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地面监测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加大大型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的实施力度,整体提高高原地区应对全球变化的能力.
张宪洲杨永平朴世龙包维楷汪诗平王根绪孙航罗天祥张扬建石培礼梁尔源沈妙根王景升高清竹张镱锂欧阳华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态变化生态系统
基于无人机视频流的草原放牧家畜在线检测和体重估算被引量:5
2021年
精确实时的家畜数据对发展现代畜牧业、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这些数据主要通过地面调查和基层上报方式获取,成本高、实时性差。本文在构建家畜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和体重估算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的家畜实时监控系统(http://218.202.104.82:5806/vid),利用无人机视频流,实现了家畜的在线识别、计数和体重估算。家畜识别模型训练使用了13803张无人机影像块和视频图像帧,牛的检出率为90.51%,错检率为11.64%,漏检率为9.49%,羊的检出率为91.47%,错检率为7.04%,漏检率为8.53%。体重估算模型构建采用了在青海和内蒙等地实测的头体长和牛体重数据,对牛和羊体重的估算精度分别为90.28%和90.00%。该系统将无人机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应用于家畜监控领域,对禁牧、休牧等草原放牧家畜监管,以及帮助牧民远程监控家畜有重要意义。
王东亮廖小罕张扬建丛楠叶虎平邵全琴辛晓平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椴树叶分解进程的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研究结果表明 ,椴树叶分解过程适合用指数衰减方程来表达 .随海拔和植被类型的上升 ,在 1~ 5号标准地 ,椴树叶分解常数分别为 -0 .391、-0 .339、-0 .2 5 7、-0 .198和 -0 .12 5 ,即随海拔升高 ,分解速度下降 .光水条件的实验表明 ,60 %~ 80 %的庇荫条件下 ,分解较快 .浇水多的比浇水少的分解快 .在实验区条件下 ,水分条件比光照条件影响更明显 .与红松针叶的分解实验相比 ,二者规律极为相似 ,而且分解速率相差甚微 .
徐振邦代力民张扬建陈华李晓辉梁永军
关键词:椴树红松阔叶林
The trend of tree line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被引量:9
2001年
In order to decipher phenomenon of tree line changing with climate variety, the trend of tree line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Changbai Mountain, the January temperature (the limiting effect for tree line) an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were mainly investigated. In the ecotone between Betula ermanii and alpine tundra, the number and diameter at ground level of Betula ermanii in the plots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ameter at ground level (DGL) and age, the diameter at ground level can represent age direct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age of Betula ermanii was in the trend of decreasing with elevation rising. In resent years,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near Changbai Mountain is rising, which has led to the tree line ascending.
张扬建代力民潘洁
关键词:TEMPERATUREELEVATION
“亚洲水塔”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4
2019年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作为“亚洲水塔”,拥有广大的冰川、冻土和湖泊,是重要的储水区域,为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最基本的水分资源。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水分资源主要来自自然降水,同时温度的改变会通过调节蒸发散而影响土壤湿度,从而影响生态系统过程。文章从生态系统群落组成和结构,植被物候、覆盖度和生产力,以及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等多个角度,综述近年来水资源变化给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旨在深入了解内部机制,为理论研究和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在群落组成和结构方面,水分条件改变引起群落盖度和多样性改变,影响草地群落物种的比例及其相对重要性,进而驱动群落演替。在物候方面,增加季前降水使春季物候提前,生长季降水的增加使秋季物候推迟,季前降水同时调节了物候对温度的响应。植被覆盖度和生产力总体态势为变好,但局部变化存在差异,增温和降水的非协调性变化对植被造成复杂的影响,体现在不同地区的生态控制因子存在差异。水源涵养功能是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气候、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未来需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方式,关注气候要素和植被覆盖变化对水源涵养量的耦合作用,探究各组分的作用效果和强度。
底阳平张扬建曾辉曾辉
关键词:降水青藏高原物候群落组成水分条件
北京市植被指数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北京市2001—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因素。北京市近10年的植被覆盖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3年植被覆盖小幅度下降时期;2004—2010年植被覆盖上升时期。空间上植被覆盖变化则存在显著差异:怀柔、密云北部和延庆东北部的林地和部分草地,以及西南地区即门头沟和房山地区的林地植被覆盖显著提高;植被覆盖显著下降地区分布较为特殊,昌平、延庆、顺义、大兴和房山的东部地区,以海淀、朝阳、城市中心为圆心的外围向四周延伸。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北京市近10年气温和降水量总体都呈现增加趋势,分别以每10年0.409℃和每年15.6mm的速度增加,植被覆盖与降水的关系更为密切,月际水平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年际水平的相关程度。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因素,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植被建设的管理对植被覆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潘蔷范文义于海群张峰张扬建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气候变化MODIS
积雪时长的时空变化及其对高原草地物候的影响
黄珂俎佳星张扬建刘瑶杰陈宁丛楠
关键词:季节性积雪青藏高原
Model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Elevated CO_2 on Soil Organic Carbon in an Alpine Steppe被引量:2
2011年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doubl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as well a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doubling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n the alpine steppe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using the CENTURY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C loss in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varied from 49.77 52.36% in the top 20 c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or a P1T0 scenario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and unchanged temperature), POT1 scenario (unchanged precipitation and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P1T1 scenario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and increased temperature) were similar. The alpine steppe in the P1T1 scenarios lost the greatest amount of SOC (844.40 g C m-2, representing the least amount of SOC) by the end of the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for POT1 scenarios resulted in a 49.77% loss of SOC. However, SOC increased 12.87% under the COs doubling scenario, compared with the unchanged CO2 scenario. CO2 enhancement effects on SOC were greater than the 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SOC alone. The simulation of combined climate change and doubling atmospheric CO2 led to a decrease in SOC. This result indicated a decrease of 52.39% in SOC for the P1T1 + 2 × CO2 scenario, 49.81% for the POT1 + 2 ×CO2 scenario, and 52.30% for the P1T0 + 2 ×CO2 scenario over the next 50 years. Therefore, SOC content in the alpine steppe will change because of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李晓佳张宪洲张扬建
关键词:MODELINGCENTURY
科技支撑西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及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1
2018年
在全球变化影响下,我国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其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制约了西藏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科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自建站以来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监测,开展了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与建设基础理论研究、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及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在学科建设方面发展了一系列高原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建立了高原生态过程、机理与区域格局相结合的研究局面;在技术研发方面提出了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和高原草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广泛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全球变化影响西藏高原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理论,还推进了高原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拉萨站已经成为在青藏高原腹地从事生态学研究的支撑平台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的重要基地。
张扬建朱军涛何永涛余成群石培礼张宪洲
关键词:全球变化生态屏障
西藏特有黄绿卷毛菇原生地及室内试验研究
2023年
黄绿卷毛菇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的高寒草地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生态效益。近些年相关学者开展了关于黄绿卷毛菇的人工引种驯化,但均未见成效。基于黄绿卷毛菇是特有的生物资源,对其成功引种驯化及快速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及经济效益。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黄绿卷毛菇进行室内菌种培养试验及原生产地增产控制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改变培养基配方可使菌丝生长速度较普通培养基配方提高;而通过原生地控制环境条件和浇水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未来应重点开展原生地孢子粉野外接种栽培实验研究,开展扩张菌丝体接种栽培试验,以及固体培养物野外接种栽培试验,以实现黄绿卷毛菇的人工培育和栽培。
李文宇王景升余成群张扬建武俊喜郑周涛柴一秋刘又高朱军涛
关键词:菌丝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