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文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天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1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菌型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 2012年
- 目的对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菌型鉴定及同源性分析,为食物中毒疫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病例和食物、外环境标本进行菌株型别的分离鉴定,并对菌株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标本17份,其中3份外环境标本和5份病例标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病例菌株血清型均为O3:K6,环境菌株血清型为O4:KUT和O1:KUT。所有菌株trh基因阴性,病例菌株tdh阳性,环境菌株tdh阴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图谱显示所有病例菌株具有相同的PFGE图谱,与环境菌株的PFGE图谱的相似性为64.1%。结论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是由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柳勤李柏生黄燕张惠文谭少杰
-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 某区食品中沙门菌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广州市天河区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情况,初步确定易受污染的食品,为防范由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8年8月~2011年7月以无菌方式定期随机采集广州市天河区6个食品污染物监测点内的7类农贸市场的2321份食品,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的沙门菌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7类食品中均检出沙门菌,食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为7.07%,沙门菌检出率以生肉(11.03%)为最高,依次为淡水产品(4.47%)、熟肉制品(1.60%)、速冻米面(1.47%)、熟制食品(0.75%)、生制食品(0.69%)及生食蔬菜(0.51%);检出沙门菌164株分属6个群、19个血清型,以德尔卑沙门菌为最高(21.34%),其次是沙拉坚沙门菌。结论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的食品均不同程度受到沙门菌的污染,以生肉污染严重。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畜禽类在屠宰、运输、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监测,减少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 柳勤黄燕张惠文
- 关键词:食品沙门菌食品污染
- 2015年天河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微生物结果与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15年天河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微生物结果,了解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每季度均匀采样,共采集了熟肉制品20份,培烤食品(蛋糕、面包)32份,中式快餐40份,共92份,根据《2015广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提供的方法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并按国家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在监测的3类92份食品中,细菌总数超标率最高(52.17%),其次为大肠菌群(40.22%)、蜡样芽胞杆菌(5.43%),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未检出。结论天河区大部分市售食品安全风险低,但抽查的3类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加强监管。
- 柳勤叶新黄燕张惠文
- 关键词:微生物
- PFGE技术分析03:K6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对15份剩余食品,10份公用具涂抹样品,2份从业人员手拭子,5份从业人员肛拭子,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PFGE图谱分析。结果 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份,血清型均为03:K6型,PFGE分型图谱完全相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次食物中毒为同源的0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
- 柳勤李柏生黄燕张惠文
-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 天河区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了解天河区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及血清型分布,为预防和控制军团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采集天河区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水99份,应用GVPC、BCYE、BCY培养基进行嗜肺军团菌分离培养,进行血清分型及鉴定。结果:冷却塔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检出率达14.1%,检出率在不同年度、季度及不同类型公共场所间无明显差异。分离嗜肺军团菌共14株,血清型以LP6、LP1为主,分别达总检出的43.0%(6/14)、35.7%(5/14)。结论:天河区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水中存在嗜肺军团菌污染,对人群构成潜在健康危害,应加强预防与控制工作。
- 张汉斌刘钢邓志爱蔡劲松黄燕蔡卫红柳勤张惠文
- 关键词:公共场所嗜肺军团菌冷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