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鹏
-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骨髓干细胞与纳米骨生物相容性的体外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体外共同培养,观察两者在体外复合实验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体外共同培养7d,分别于第1,3,7天选取标本,进行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检查,以观察两者的复合生长情况。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上能够良好的复合、增长、繁殖,两者复合培养后无排斥反应。结论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载体材料。
- 王武愉张亦鹏张亚王晓东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羟基磷灰石生物相容性
- 血清CRP测定对5岁以下儿童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1年
- 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血清反应蛋白,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监测机体的炎症反应。一般来说,急性细菌感染时CRP的值在15~35mg/L。CRP的值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本文通过对5岁以下小儿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CRP的检测,旨在探讨CRP在诊断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和意义。
- 浦晓张亦鹏徐建国
- 关键词:C-反应蛋白急性阑尾炎儿童
- 扰动系数预测不同年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对不同年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儿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1~3岁组、>3~5岁组、>5~14岁组,分别有40例、44例和47例。根据颅脑损伤手术后6个月的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患儿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不同年龄患儿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结果各组体重、GCS评分、颅内压、CK-MB、前白蛋白、白蛋白、扰动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60例(46.51%)患儿预后不良。各组总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酸[OR=4.092(95%CI:1.684,9.945)、3.846(95%CI:1.582,9.347)、4.067(95%CI:1.674,9.885)]、GCS评分[OR=3.364(95%CI:1.384,8.175)、3.313(95%CI:1.363,8.053)、4.200(95%CI:1.728,10.207)]、扰动系数[OR=3.699(95%CI:1.522,8.989)、3.892(95%CI:1.602,9.460)、4.125(95%CI:1.697,10.024)]是影响1~3岁、>3~5岁、>5~14岁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1~3岁组、>3~5岁组、>5~14岁组患儿敏感性分别为72.73%(95%CI:0.114,0.560)、73.68%(95%CI:0.102,0.455)、73.68%(95%CI:0.119,0.466),特异性分别为70.59%(95%CI:0.116,0.504)、76.00%(95%CI:0.101,0.514)、74.07%(95%CI:0.101,0.514)。结论不同年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预后不良风险高,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1~3岁、>3~5岁、>5~14岁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效能良好。
- 刘炳学张丽张亦鹏万琦文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水肿预后
- 间苯三酚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经B超确诊并符合空气灌肠指征的肠套叠患儿157例分成两组进行空气灌肠。实验组79例在空气灌肠前15min肌注间苯三酚(2mg/kg);对照组78例不应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整复成功率及整复成功病例的整复时间。结果:实验组75例复位成功,成功率94.9%,对照组66例复位成功,成功率84.6%,两组患儿成功率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整复病例,平均复位时间7.22min,对照组整复病例,平均复位时间11.47min,实验组平均复位时间较对照组平均复位时间短。结论:空气灌肠前肌注间苯三酚能有效提高整复成功率,并且缩短整复时间,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朱晓敏黄益民张亦鹏
- 关键词:肠套叠间苯三酚灌肠
- 670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小儿肠套叠是儿童常见急腹症之一,特别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其起病急、进展快,又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易被误诊为肠坏死。空气灌肠整复被作为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0年670例急性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资料,报道如下。
- 张亦鹏石英佐于忠勤蒋寅
-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空气灌肠整复肠坏死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32例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急性肠套叠治疗方法主要有X射线或B超辅助下空气灌肠复位技术及外科手术[1]。如空气灌肠整复失败,患儿往往需要行开腹手术直视下复位[2]。随着腹腔镜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难复性肠套叠的患儿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3]。本文总结3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肠套叠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效果。
- 张亦鹏方志宏于忠勤石英佐
- 关键词:小儿急性肠套叠腹腔镜手术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难复性肠套叠整复失败
- 骨组织工程血管化实验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张亦鹏
-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血管化
-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29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总结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骶尾部畸胎瘤患者共29例,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证实。结果:男性10例,女性19例。I型20例,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3例。瘤体超过15cm巨大者3例,术中未输血者20例,其余输血50—300ml不等。术后伤口感染2例(抗89%)。术后病理:良性25例(86.20%),其中含有成熟神经组织10例,恶性4例(13.80%),均含未成熟神经组织。1例良性畸胎瘤术后1年复发,其余患儿术后发育正常,无大小便异常,元盆底松弛现象。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以良性居多,良性骶尾部畸胎瘤中,含神经组织成分可能是其复发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完整切除是减少肿瘤复发和恶变的关键之一,重视保存盆底组织完整和良好解剖修复,对提高术后功能性效果有积极意义。。
- 黄益民石英佐张亦鹏宣晓琪于忠勤徐建国
- 关键词:畸胎瘤骶尾部手术切除
- 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体外成骨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形态和功能特征。方法体外培养获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兔BMSCs,进行成骨诱导,观察并检测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BMSCs可在成骨条件培养液下诱导为成骨细胞。经鉴定,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成骨细胞鬼笔环肽显示骨架F-actin为红色荧光。结论 BMSCs在体外可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有希望成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应用于临床。
- 张亦鹏王武愉石英佐黄益民王晓东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