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磁共振
  • 7篇脂肪
  • 7篇脂肪肝
  • 7篇成像
  • 6篇酒精
  • 6篇酒精性
  • 6篇酒精性脂肪肝
  • 6篇非酒精性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波谱
  • 6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质子波谱
  • 3篇梯度回波
  • 3篇梯度回波序列
  • 3篇氢质子
  • 3篇氢质子波谱
  • 3篇回波
  • 3篇1H-MRS
  • 3篇磁共振波谱

机构

  • 9篇厦门大学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医学院

作者

  • 13篇庄碧梅
  • 7篇庄雄杰
  • 6篇韩海伟
  • 6篇韩成坤
  • 5篇陈识
  • 4篇曹代荣
  • 3篇邢振
  • 2篇汪敬群
  • 2篇刘建雄
  • 2篇刘颖
  • 2篇丁雅玲
  • 1篇李银官
  • 1篇张惠杰
  • 1篇汪林
  • 1篇李学军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外医疗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全国第十三次...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肝磁共振波谱定量分析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肝脏脂肪变性1H MRS 波谱的定量分析,为肝脏脂肪变性提供一种非侵袭性的相对定量检查方法,辅助临床对脂肪肝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观察。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肝脏穿刺活检和病理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成...
庄碧梅
关键词:脂肪肝
文献传递
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与1H-MRS在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简称三回波序列)及1H-MRS在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25只NAFLD S-D大鼠同时行三回波序列与1H-MRS检查来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同时将大鼠肝...
韩海伟韩成坤庄碧梅陈识庄雄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磁共振波谱脂肪含量
文献传递
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与1H-MRS 在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简称三回波序列)及1H-MRS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方法 25只NAFLD S-D大鼠同时行三回波序列与1H-MRS检查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同时将大鼠肝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并将三回波序列测定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加以对照。结果三回波序列及1H-MRS测定大鼠的肝内脂肪含量结果分别为16.8%±6.7、27.8%±9.9,二者呈明显强正相关(r=0.957,P<0.0001);组织病理学测得肝内大鼠脂肪含量为43.3%±18.8,与三回波序列测得肝内脂肪含量结果呈明显正相关性(r=0.984,P<0.0001),二者行Bland&Altman曲线分析显示一致性非常好。结论三回波序列能够在体、无创性的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并且有望在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上取代组织病理学。
韩海伟韩成坤汪敬群庄碧梅陈识张惠杰李学军庄雄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氢质子波谱非酒精性脂肪肝
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讨论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结肠癌患者72例,先对其进行螺旋CT检查,并将其设为观察组。之后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结果,分析CT诊断率、术前CT分期诊断符合率、术后复发CT诊断符合率和术后CT分期诊断符合率。结果 CT共诊断结肠癌患者69例(95. 83%),其中,Ⅰ期14例、Ⅱ期30例、Ⅲ期16例、Ⅳ期9例,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3. 33%、96. 77%、94. 12%和100. 00%。CT共诊断术后结肠癌复发患者19例(95. 00%),其中,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4例、Ⅳ期3例,诊断符合率依次为100. 00%、90. 00%、100. 00%和100. 00%。在CT诊断中,Ⅰ~Ⅳ期诊断符合率与病理结果无差异,P> 0. 05。结论 CT诊断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发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诊断率较高,而且对TNM分期评估较为准确,在结肠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吕建成庄碧梅
关键词:CT结肠癌术后复发
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PTNHL)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PTNHL患者,10例行MR平扫,8例行MR增强扫描,10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1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与MRI特征包括肿块的形态、密度/信号、强化方式以及周围结构情况等。结果19例为单侧睾丸发病,2例为双侧发病;3例累及精索,6例伴睾丸鞘膜积液,5例累及附睾,3例伴淋巴结侵犯。10例CT上呈等-稍高密度,增强后呈轻中度均匀强化。MRI上8例T1WI呈等信号,7例T2WI呈稍低信号,10例DWI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低信号,6例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2例伴囊变,呈不均匀强化。结论对于无痛性睾丸肿大的中老年男性患者,肿块密度/信号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应考虑PTNHL的可能性。DWI上实性部分的扩散受限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庄碧梅林禹蔡思怡庄雄杰曹代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3.0T1H-MRS测定大鼠肝内脂肪含量的可行性
2014年
目的探讨利用3.0T临床型MR仪行1 H-MRS测定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肝内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饲养实验组(n=50)与正常对照组(n=25);分别在第2、4、6、8、10周时行肝脏1 H-MRS扫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将1 H-MRS原始数据导入LC model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各代谢物浓度行T1、T2纠正;将1 H-MRS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加以对照,将肝内饱和脂肪酸含量、总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含量分别记为LipMRS1、LipMRS2和FI。结果大鼠肝脏同一部位相同参数(r1)及同一部位不同时间点(r2)1 H-MRS测量结果(r1=0.99,r2=0.96,P均<0.01)呈高度正相关;LipMRS1、FI呈高度正相关,回归方程为:LogY=0.37+1.21LogX(r=0.95,P<0.01),NAFLD大鼠模型中LipMRS1及LipMRS2含量无明显相关性(r=-0.11,P=0.66);Bland&Altman曲线分析显示LipMRS1与FI的一致性好。结论采用3.0T临床型MR仪行1 H-MRS可作为在体评价NAFLD大鼠模型肝内脂肪含量的无创的影像学方法;LC model软件能区分肝内脂肪组分并精确定量。
韩海伟韩成坤庄碧梅张惠杰庄雄杰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波谱脂质含量
CT及MRI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诊断效能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究CT及MRI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诊断效能。方法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方便选择前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膀胱癌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进行CT、MRI及病理检查,记录CT、MRI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做对比;比较CT与MRI两者的诊断效能;总结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根据病理诊断可知,有肌层浸润型20例,占比40.00%;无肌层浸润型30例,占比60.00%,CT诊断肌层浸润型28例,占比56.00%;无肌层浸润型22例,占比44.00%,MRI诊断肌层浸润型21例,占比42.00%;无肌层浸润型29例,占比58.00%,MRI诊断更为准确;MRI检查在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方面均优于CT检查,两者在灵敏度(64.00%<94.00%)、特异度(56.67%<93.33%)上差别更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准确度上,两者差距不够明显(75.00%<95.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相对CT检查而言,诊断效果更优,诊断效能更显著,结果更接近病理检查结果。
吕建成庄碧梅
关键词:膀胱癌CTMRI
MR三回波序列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MR三回波序列在体测定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将75例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与正常对照组并构建脂肪肝大鼠模型,分别于喂养的第2、4、6、8、10周行3.0T MR T1W三回波序列扫描,在显示肝脏的连续三个最大层面取9个ROI,通过公式计算信号强度并取平均值,纠正T2*效应,计算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高脂组三回波序列、组织病理的脂肪含量分别为(23.16±13.37)%、(36.13±24.39)%,正常对照组三回波序列、组织病理的脂肪含量分别为(2.27±1.31)%、(2.72±1.6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R三回波序列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呈正相关(r=0.96,P<0.01);Bland&Altman曲线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良好。结论MR三回波序列对于无创、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有重要价值,有望为指导临床干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韩成坤韩海伟陈识庄碧梅张惠杰庄雄杰
关键词:脂肪肝非酒精性磁共振成像
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与1H-MRS在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回波梯度回波序列(简称三回波序列)及1H-MRS在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 25只NAFLD S-D大鼠同时行三回波序列与1H-MRS检查来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同时将大鼠肝脏行组织病理学...
韩海伟韩成坤庄碧梅陈识庄雄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氢质子波谱非酒精性脂肪肝
文献传递
双回波序列和^1H-MRS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内脂肪含量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双回波序列和1 H-MRS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只NAFLD SD大鼠首先行双回波序列扫描和1 H-MRS检查,并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再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双回波序列与1 H-MRS、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双回波序列与1 H-MRS所测肝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36,P<0.001);双回波序列与组织病理学所测肝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46,P<0.001),Bland-Ahman曲线分析显示双回波序列和病理学测定的大鼠肝内脂肪含量一致性非常好。结论双回波序列测定NAFLD肝内脂肪含量简便、易行,且准确性高,有望取代组织病理学检查。
庄碧梅韩成坤陈识庄雄杰汪敬群韩海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磁共振成像氢质子波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