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克 作品数:28 被引量:7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重症肌无力104例患者围术期症状变化规律 2022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围手术期的症状变化规律,为预防和降低MG患者手术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因MG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腺切除术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G症状对机体生理及生活的影响程度,制定了"MG动态分型标准",按照MG症状轻重被划分为0~Ⅳ型;对每位患者入院时、术前和术后3个时间节点的症状按"动态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分别统计入院时、术前、术后各型的例数。通过对每位患者型别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MG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变化规律。结果(1)入院时分型:0型12例,Ⅰ型42例,Ⅱ型32例,Ⅲ型12例,Ⅳa型5例,Ⅳb型1例。(2)术前分型:0型44例,Ⅰ型34例,Ⅱ型14例,Ⅲ型12例;术前症状减轻68例(65.4%,68/104),术前症状稳定36例(34.6%,36/104);无症状加重者。(3)术后分型:0型49例,Ⅰ型21例,Ⅱ型11例,Ⅲ型10例,Ⅳa型9例,Ⅳb型4例;33例(31.7%,33/104)术后症状较术前加重,在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中,术后第1天加重5例(15.2%,5/33),术后第2天加重9例(27.2%,9/33),术后第3天加重13例(39.4%,13/33),术后第4天加重4例(12.1%,4/33),术后第5天加重2例(6.1%,2/33)。结论MG患者入院时病情程度不一,经过个体化围术期处理后,半数以上患者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手术后MG症状会因手术及麻醉影响出现一过性的症状加重现象,加重期多在术后第1~3天。合理选择低风险MG患者进行手术,避免术后加重期其他影响因素的叠加,有望减少MG患者术后危象的发生。 郝蒙福 张文强 宋宣克 张宇辰 黄壮士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临床分型 胸腺切除术 双极电刀在胸廓入口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双极电刀在胸廓入口肿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采用单级电刀切除胸廓入口肿瘤25例和双极电刀切除胸廓入口肿瘤2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单级电刀切除胸廓入口肿瘤患者25例,手术时间为(161.48 ±32.26) min;术中出血量为(159.20±14.11)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为(3.32±0.69)d;术后并发霍纳综合征5例;术后住院时间为(10.72±0.79)d.采用双级电刀切除胸廓入口肿瘤患者29例,手术时间为(144.66±33.73) min;术中出血量为(155.86±10.33)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为(3.37±0.82)d;术后并发霍纳综合征0例;术后住院时间为(10.79 ±0.77)d.结论 采用双极电刀治疗胸廓入口肿瘤,与采用单级电刀比较,可明显减少霍纳综合征发生率. 宋宣克 苏彦河 王恒 黄壮士 杨鲲鹏关键词:胸廓入口 外科治疗 霍纳综合征 31例胸腺瘤外科治疗分析 2016年 目的总结胸腺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01—2014-06经3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23例(74.2%)。全组完全切除率为87.1%。临床Ⅰ、Ⅱ期完全切除率100%,Ⅲ期完全切除率66.7%。全组无手术死亡。80.0%的A型和75.0%AB型分布在Ⅰ期,而100%的B3型分布在Ⅲ期。AB型胸腺瘤中合并重症肌无力占50%,其余各型中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比例均超过50%。结论胸腺瘤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二者结合对判断预后更准确。AB型胸腺瘤患者中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比例最低,其余各型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比例则较大,诊治胸腺瘤患者时需警惕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 宋宣克 冯怡锟 兰红 苏彦河 崔新征 张天玉 张灿宇关键词:胸腺瘤 手术治疗 病理 扩大模拟病例与CBL相结合教学法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扩大模拟病例与CBL相结合教学法在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胸外科实习的临床专业学生分为对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CBL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扩大模拟病例与CBL结合教学法授课。实习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学习效果测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效果反馈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大模拟病例与CBL相结合教学法在胸外科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相结合,能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宋宣克 崔新征 兰红 苏彦河 张灿宇 黄壮士关键词:CBL教学法 心胸外科 胸腔镜单操作孔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体会。方法对52例自发性气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89 min,平均35.6 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时间2-7 d,平均3 d。出血量15-100 mL,平均30 mL。术后随访6-12个月,复发2例。结论自发性气胸选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微创、安全、有效。 苏彦河 宋宣克 张进 陈培楠 李丰科关键词:自发性气胸 胸腔镜 虚拟现实技术在胸外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研究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胸外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实习的100名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将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可视化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将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问卷调查及教学满意度调查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7.10±4.67)分、(90.30±4.59)分,对照组的成绩分别为(80.02±7.35)分、(84.88±5.97)分,试验组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三维立体感、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的得分分别为(4.06±0.71)分、(4.16±0.71)分、(4.06±0.77)分、(4.08±0.69)分、(18.80±0.80)分,对照组学生得分分别为(3.60±0.78)分、(3.60±0.78)分、(3.72±0.67)分、(3.70±0.81)分、(18.02±1.27)分,试验组学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胸外科的临床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效果确切,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成绩,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郝蒙福 黄壮士 张文强 宋宣克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3D打印 胸外科 医学教学 传统教学 早期拔除胃管在老年食管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早期拔除胃管在老年食管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食管癌ERAS治疗的老年患者54例,将其分为早期拔除胃管组(n=25)和传统方法组(n=29)。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拔除胃管组较传统方法组患者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拔除胃管组较传统方法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术后肺炎、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拔除胃管在老年食管癌ERAS治疗中可以促进术后更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董要磊 张文强 古韶华 王伟阁 张进 黄壮士 宋宣克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食管癌 横断胸骨第二肋间小切口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引流管位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横断胸骨第二肋间小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不同位置置引流管的优缺点。方法 195例行胸腺切除术的MG患者,其中67例在两侧纵隔胸膜完整的情况下施行横断胸骨第二肋间小切口旁置纵隔引流管,88例纵隔胸膜破裂口较大者施行单侧腋中线第七肋间置胸腔引流管及40例两侧纵隔胸膜完整者施行剑突下置纵隔引流管。结果手术时间42~100(72.5±17.6)min,术后引流30~140(89.8±30.6)mL,48h内全部拔引流管,术后摄胸片未见明显胸腔积液或纵隔积液。切口Ⅰ/甲级愈合。术后随访1~12个月,胸骨愈合均满意,无"鸡胸"等畸形。结论施行横断胸骨第二肋间小切口旁置纵隔引流管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崔新征 张清勇 杨鲲鹏 吉庆春 宋宣克关键词:胸腺切除术 重症肌无力 手术方法 引流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骨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以及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在NSCLC术后骨转移患者和未发生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EGFR、CA125、CA199在NSCLC术后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16例NSCLC术后骨转移患者(转移组)与16例NSCLC术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未转移组)进行对照研究,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EGFR表达量,同时检测两组血清CA125、CA199的浓度.结果 转移组EGFR强阳性表达率为81.2%,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43.8%,联合检测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为81.3%;未转移组EGFR强阳性表达率为6.2%,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联合检测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亦为0.转移组血清CA125、CA199的浓度分别为(138.05 ± 141.06) Ku/L、(78.06±112.86) U/ml,未转移组血清CA125、CA199的浓度分别为(9.94±6.50) Ku/L、(9.40±4.66) U/ml.结论 NSCLC中EGFR表达量高的患者,术后联合检测CA125、CA199有助于NSCLC术后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宋宣克 冯怡锟 苏彦河 杨鲲鹏 黄壮士 张灿宇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立即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手术后立即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行胸腺切除术治疗10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立即效果,对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型、胸腺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32例出现手术后立即效果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设为试验组,76例未出现手术后立即效果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病程(χ2=98.550, P〈0.01)、临床分型(χ2=40.434, P〈0.01)、胸腺病理类型(χ2=11.154, P=0.004)、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χ2=5.590, P=0.018)是影响患者手术后立即效果的因素。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年(试验组31.3%、对照组14.5%,χ2=4.046, P=0.044)、第2年(40.6%、21.1%,χ2=4.392, P=0.036)、第3年(46.9%、25.0%,χ2=4.995, P=0.025)完全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临床分型、胸腺病理类型、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是影响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手术后立即效果和症状完全缓解的因素。 崔新征 宋宣克 张清勇 杨鲲鹏 王伟阁 李丰科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