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天琦

作品数:18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汉语
  • 8篇宾语
  • 5篇动词
  • 3篇施用
  • 3篇述补
  • 3篇双宾结构
  • 3篇句法
  • 3篇宾格
  • 2篇动量
  • 2篇允准
  • 2篇中动词
  • 2篇述补结构
  • 2篇结式
  • 2篇方言
  • 2篇V
  • 1篇单音
  • 1篇单音节
  • 1篇动词带宾语
  • 1篇信息结构
  • 1篇音节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美国威斯康辛...

作者

  • 18篇孙天琦
  • 2篇李亚非
  • 1篇潘海华
  • 1篇郭锐

传媒

  • 4篇当代语言学
  • 2篇汉语学习
  • 2篇中国语文
  • 2篇语言科学
  • 2篇语言学论丛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旁格成分作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分析--旁格宾语的“单音节限制”与“裸词根”假设被引量:11
2020年
本文着力探讨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的生成机制,论证了汉语能够允准旁格宾语是由其词汇层面的特征决定的,单纯从句法派生的角度无法推导出这类结构,旁格宾语的生成机制需要从汉语特殊的词汇特征以及词汇与句法、语义接口的相关规则入手来进行推导。文章论证了能够选择旁格宾语的动词都遵守“单音节限制”,此限制可以为“裸词根”假设提供逻辑依据及理论解释,新的方案可以统一解释旁格宾语结构的一些主要特点并有效解释汉语与其他语言在非核心论元允准方面的差异。
孙天琦李亚非
存现结构中动词的词汇投射过程被引量:8
2009年
存现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其中的动词从词汇概念结构向词汇句法结构的投射过程。其所允准的动词都是表示存在的非宾格动词以及经历了非宾格化的及物动词,一些表面上由非作格动词或及物动词构成的存在句是伪存在句,与真存在句有着本质区别。现代汉语中的存现结构是深层非宾格诊断式。
孙天琦
试析汉语的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与施用结构——兼议零形素施用标记的设立标准被引量:11
2019年
随着班图、南岛等语言中的"施用结构"及其相关理论被引入汉语研究,关于汉语的"非核心论元"是否可以归入施用范畴、汉语中是否存在零形素施用标记的问题引起了争鸣。针对相关的分歧,本文选取了汉语的"旁格宾语结构"(如"吃食堂、写毛笔")同典型的施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汉语的旁格宾语结构与施用结构只是表面相似,两者在论元结构、宾语句法属性及篇章功能等方面都存在重要差异,旁格宾语结构需要不同于典型施用结构的理论解释。文章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跨语言比较中零形素施用标记的设立标准问题。
孙天琦
现代汉语非核心论元允准模式及机制研究
与谓词没有论旨选择关系的非核心成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占据核心句法位置。探索这些非核心论元的允准模式及机制是论元结构、论元实现理论的重要任务。目前汉语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考察了汉语中四类“非核心论元允准结构”,...
孙天琦
关键词:现代汉语句法位置
"后果宾语"在汉语方言中的实现模式研究--兼论方言材料对"隐性述补结构"的佐证
本文所定义的"后果宾语"指的是"跑了一身汗"、"坐了一屁股灰"这类非常规的动宾搭配结构。所谓的"后果宾语"并不是谓词的常规论元,而是动作所引发的某种消极结果。这类结构的句法性质及生成机制在学界引发了不少讨论,也存在不小的...
孙天琦
汉语非核心论元允准结构初探被引量:70
2010年
本文讨论汉语中三种典型的非核心论元允准结构。区分出两种非核心论元的允准模式:一种以"吃食堂"为代表,非核心成分直接占据常规论元位置。这种结构非常独特,主要由汉语特殊的词汇特征决定;另一种以"我烧了他三间房"、"他断了一条腿"为代表,其中的非核心成分单独投射出一个论元位置。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的非核心成分由施用操作引入。及物施用结构和非宾格施用结构之间存在巧妙的关联,有助于挖掘新的语言事实。
孙天琦李亚非
关键词:词汇特征
旁格成分做宾语现象的跨语言考察及类型关联特征分析——从分析型语言中的同类发现谈起被引量:4
2018年
本文着眼于考察“吃食堂”类旁格成分做宾语现象在其他语言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这类结构的允准相关的语言参项.文章发现越南语、泰语等分析型语言不仅可以允许旁格成分占据宾语位置,而且与汉语的旁格宾语结构表现出一系列相同的特点和限制.文章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分析型语言的相关类型特征(如“形态条件”“音节数条件”)与旁格宾语的允准存在合理关联,而“语序”“可及性”等参数不是允准旁格宾语的有效条件.
孙天琦
论汉语的“隐性述结式”被引量:10
2015年
文章着眼于解决"后果宾语"("跑了一身汗")的允准机制及实现模式,论证了"后果宾语"结构与述补结构存在整齐的平行性。这类结构可以分析为补语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语音形式的"隐性述结式"。由此提出"产生"义和"粘附"义两类"隐性述结式",从述结式的论元衍生规则推导出"后果宾语"结构的各种实现模式,并统一解决了这类结构的相关问题。文章还把这一模式扩展到"取夺义双宾"、"隐性致使"等特殊结构,解释了这些结构特殊的论元实现问题,进一步论证了"隐性述结式"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孙天琦郭锐
关键词:双宾结构
平遥话“复合式动量双宾”结构研究——从“双及物”到“致使”的创新演变
2024年
文章观察到在晋语平遥方言中动量成分可以出现在由“V给”构成的双宾结构中,形成非常有特色的“复合式动量双宾”结构,如“踢给兀家一脚”“冻给狗日一晚间”“跌给你一跤”等。平遥话中的“复合动量双宾式”不仅丰富了汉语双及物和致使范畴的表现形式,也展示了“V给”结构经由“双及物”到“致使”的独特发展路径。文章论证了平遥话中的“动量双宾式”既可以表达“给予”义,又可以表达“致使”义。其中,“踢给兀家一脚”类“动量双宾式”是把动作隐喻为转移物的“双及物结构”;而“冻给狗日一晚间”“跌给你一跤”类“动量双宾式”是可以表达“使令”及“允让”情景的致使结构。给予义“动量双宾式”中的“给”表示“给予义”,允准“准动量”;而致使义“动量双宾式”中的“给”表示“蒙受义”,允准“真动量”。伴随着“给”及“动量成分”的性质变化,“动量双宾式”展示出“给”字结构经由双及物结构向致使演变的独特类型。
孙天琦王怡璇
关键词:双及物结构
也谈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兼论信息结构对汉语语序的影响被引量:39
2012年
本文讨论汉语中两类所谓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的差异。本文认为"非作格计数句"等结构的存在并不能证明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论元结构相同。虽然两类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都涉及到信息结构对语序的影响,必须满足信息和谐条件,但是它们带"宾语"的情况存在重要差异:(1)真正的表层非宾格结构不允许非作格动词出现;(2)当其唯一论元是非数量形式且后置时,非作格动词的论元必须是对比焦点,而非宾格动词只需是信息焦点;(3)非宾格动词带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允许隐性话题,而非作格动词必须提供显性话题。
孙天琦潘海华
关键词:非宾格动词非作格动词信息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