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咸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癌
  • 4篇病毒
  • 4篇肠癌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免疫缺陷
  • 3篇感染者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凋亡
  • 2篇乙胺基
  • 2篇手术
  • 2篇逆转

机构

  • 6篇上海市公共卫...
  • 3篇复旦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101...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夏咸军
  • 10篇刘保池
  • 2篇罗昆仑
  • 2篇方征
  • 2篇刘永福
  • 2篇张丽军
  • 2篇刘洪
  • 1篇周志华
  • 1篇陈聚伍
  • 1篇张磊
  • 1篇赵海滨
  • 1篇刘永福
  • 1篇苏锦松
  • 1篇马芳
  • 1篇裴辉
  • 1篇陈辉
  • 1篇李福利
  • 1篇赵海滨

传媒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1、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肝内胆管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三种标志物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病理科2013年至2018年患者肝内胆管组织蜡块标本13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肝内胆管组织(狭窄组)和40例肝内胆管结石仅合并慢性炎症患者肝内胆管组织(炎症组)及4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正常组)中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三种标志物的表达,比较各组三种标志物表达的差异,并分析三种标志物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胆管狭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狭窄组72.0%、炎症组37.5%、正常组15.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狭窄组78.0%、炎症组47.5%、正常组25.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狭窄组10.0%、炎症组42.5%、正常组75.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胆管狭窄患者胆管组织中TGFβ1表达与Caspase-3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882,P<0.05),与Survivin呈显著正相关(r=0.889,P<0.05),Survivin与Caspase-3呈显著负相关(r=-0.923,P<0.05)。结论TGFβ1、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共同参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胆管狭窄形成的过程。
谢伟选罗昆仑方征刘洪夏咸军周志华赵海滨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生存素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狭窄
免疫学指标对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腹部手术后脓毒症发生的预测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检测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腹部手术后脓毒症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腹部手术的34例术前未合并脓毒症的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HIV感染患者中男31例,女3例,年龄(45±13)岁。术后新发脓毒症19例,其术前CD4水平、术后CD4水平、术前CD4/CD8、术后血小板水平均显著低于15例无脓毒症患者(均P〈0.05)。术前CD4细胞计数小于或等于200×10^6/L的患者19例,其术后脓毒症发生率84.2%(16/19):术前CD4细胞计数大于200×10^6/L的患者15例,其术后脓毒症发生率为20.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死于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CD4细胞计数可作为预测HIV感染患者腹部术后脓毒症发生的一个参考指标。
夏咸军刘保池
关键词:腹部手术脓毒症CD4淋巴细胞计数
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近年来,由于艾滋病患者普遍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存活期明显延长,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增加,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增多,但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有其自身的特征,外科治疗也有其特殊性,医生也缺少足够的重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腹部手术治疗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12例,现报道如下。
夏咸军陈辉刘永福刘保池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艾滋病患者外科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公共卫生
17-DMAG体外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影响及细胞内活性氧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17-二甲胺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方法用CCK-8检测17-DMAG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酶标仪检测细胞内ROS的变化。结果 17-DMAG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HT-29细胞增殖。0.25μmol/L、0.5μmol/L、1.0μmol/L、2.5μmol/L作用于HT-29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17±1.15)%、(28.45±1.16)%、(35.04±1.58)%和(46.85±2.44)%,作用48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7.55±0.65)%、(33.33±1.23)%、(46.20±4.76)%和(55.45±4.47)%,作用72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9.19±1.74)%、(44.29±2.00)%、(50.66±2.17)%和(58.84±3.18)%。正常对照组HT-29细胞24h的自然总凋亡率(早期+晚期)为(2.72±0.57)%,0.25μmol/L、0.5μmol/L、1.0μmol/L和2.5μmol/L17-DMAG干预24h后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5.38±0.46)%、(6.88±0.52)%、(10.44±0.32)%与(17.87±4.66)%,17-DMAG作用HT-29细胞24h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5μmol/L、0.5μmol/L、1.0μmol/L和2.5μmol/L17-DMAG作用HT-29细胞12h与24h,其活性氧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7-DMAG体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HT-2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部分与细胞内的ROS升高有关。
夏咸军马芳张丽军刘保池
关键词:活性氧
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51例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8例,女23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无脓毒症组两组,比较分析两组年龄、手术前后CD4、CD8、CD4/CD8、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等指标。根据手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0~99cells/μl(A)、100~199cells/μl(B)、200~349cells/μl(C)、≥350cells/μl(D)四组,比较各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率,χ2分割法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将HIV感染者分为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两组,比较两组脓毒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脓毒症组与无脓毒症组术前CD4、术后CD4、术后血红蛋白有统计学差异。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脓毒症组(290.00±194.603)显著高于脓毒症组(174.39±206.411)(P<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脓毒症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19,P=0.000)。A、B、C、D四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75.5%、50.9%、28.3%和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9,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者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脓毒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cells/μl为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高危因素,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张磊刘保池苏锦松夏咸军刘永福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脓毒症CD4淋巴细胞计数
17-DMAG体外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17-二甲胺乙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 17- dimethylmninoeihylanino- 17- de-methoxygehtanamyein, 17- DMAG )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生抑制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用CCK-8检测17-DMAG时结肠癌HT-29细胞增生的影响;DAPI染色在倒置荧光显做镜下观察17-DMAG作用于HT-29细胞24h后细胞核的形态;AnnexinV—FITC/PI蚁染法流式细胞检测细胞捌亡率;免疫印迹实验分析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7-DMAG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HT-29细胞增牛。0.1μmol/L、0.25μmoL/L、0.5μmol/L、1.0μmol/L、2.5μmol/L和0.5μmol/L作用于HT-29细胞24h后,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14.36±0.95)%、(22.17±1.15)%、(28.45±1.16)%、(35.04±1.58)%、(46.85±2.44)%和(57.19±2.06)%;作用48h后,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20.80±1.17)%、(27.55±0.65)%、(33.33±1.23)%、(46.20±4.76)%、(55.45±4.47)%和(61.75±2.72)%;作用72h,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29.62±2.27)%、(39.19±1.74)%、(44.29±2.00)%、(50.66±2.17)%、(58.84±3.18)%和(70.74±2.65)%。DAPI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0.25μmol/L、0.5μmol/L、1.0μmol/L与2.5μmol/L的17-DMAG作用HT-29细胞24h,均可见到细胞凋亡的改变。Annexin V-FITC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HT-29细胞24h的自然总凋亡率(早期±晚期)为(2.72±0.57)%,0.25μmol/L、0.5μmol/L、1.0μmol/L和2.5μmol/L17-DMAG干预24h后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5.38±0.46)%、(6.88±0.52)%、(10.44±0.32)%与(17.87±4.66)%,不同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DMAG药物作用HT-29细胞24h,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有增加趋势。结论17-DMAG体外呈时间-剂
夏咸军马芳张丽军刘保池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90细胞增生
广泛急性皮肤脱套伤救治体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提高广泛急性皮肤脱套伤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 2009-09-01—2010-12-31我科收治15例大面积皮肤撕脱复合伤患者,行手术处理。结果本组12例一期愈合,3例经伤口换药、再植皮愈合。结论广泛皮肤脱套伤通过适当的手术处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更好地提高外观与功能。
刘永福陈聚伍夏咸军裴辉刘保池
关键词:皮肤脱套伤外科皮瓣皮肤移植
术前合并脓毒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急诊腹部手术治疗体会
2016年
近年来,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感染者发病率增多和有效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HIV感染者合并外科疾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需求增加,但为HIV感染者进行手术有极大的职业暴露及手术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先前的研究报道为术前未合并脓毒症的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有较高的术后脓毒症发生率,但对术前合并脓毒症的HIV感染者显然有更大的手术风险,但这类患者往往需要急诊手术,目前国内外也鲜见文献报道,临床经验缺乏。为此,本文总结分析了10例在进行急诊腹部手术治疗的术前合并脓毒症的HIV感染者,现报道如下。
夏咸军刘保池
关键词:病毒感染者急诊手术脓毒症人类免疫缺陷术前
结肠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结肠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运用蛋白组学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结肠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结肠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夏咸军张丽军刘保池
关键词:结肠癌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
17-DMAG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影响及其蛋白质组研究
研究背景 结肠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传统的外科手术及化疗或放疗等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需要我们寻找治疗结肠癌的新方法。研究表明热体克蛋白90(Heat Shock ...
夏咸军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90凋亡活性氧蛋白质组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