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绍灿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蛋白
  • 4篇脑出血
  • 4篇出血
  • 3篇蛋白含量
  • 3篇血清
  • 3篇经颅磁刺激
  • 3篇磁刺激
  • 2篇生物标记
  • 2篇酸性蛋白
  • 2篇重复经颅磁刺...
  • 2篇完全性脊髓损...
  • 2篇患者血清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出血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纤维酸性
  • 2篇Β蛋白
  • 2篇S100Β

机构

  • 9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济南市第一人...
  • 1篇济南医院

作者

  • 11篇唐绍灿
  • 5篇刘继明
  • 3篇范晓华
  • 2篇黄雄昂
  • 2篇周亮
  • 1篇姜瑞兰
  • 1篇刘帅
  • 1篇刘振国
  • 1篇刘桂莲
  • 1篇陈静
  • 1篇刘国真
  • 1篇刘纪明
  • 1篇魏汝云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四神聪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电针四神聪穴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8例。电针组采用电针四神聪穴,对照组口服甜梦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周。经多导睡眠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多导睡眠相关参数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有7项相关参数电针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四神聪穴治疗失眠症疗效较好。
唐绍灿刘继明刘桂莲姜瑞兰刘国真
关键词:失眠症电针疗法四神聪穴
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唐绍灿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S100β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测定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S100β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其与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和早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h内、第3d、7d、15d及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
唐绍灿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S100Β蛋白
文献传递
电针对窒息脑瘫幼鼠海马、纹状体和运动皮质GAP-4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窒息性脑性瘫痪(CP)新生大鼠海马、纹状体和运动皮质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瘫的意义及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P造模组、CP+电针组3组,每组24只。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氧气浓度为8%、氮气浓度为92%的密闭氮氧仓中缺氧2 h,建立CP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24 h开始治疗。3组均于造模后第3,7,14,21 d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脑,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左脑海马、纹状体和运动皮质GAP-43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率,观察GAP-43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在各时间点各部位GAP-43均有表达。造模组和电针组大鼠左脑海马、纹状体和运动皮质GAP-43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在大多数时间点GAP-43的表达均高于造模组(P<0.05或P<0.01)。结论电针早期介入对脑瘫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增强GAP-43长时程表达,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突触重建,可能是针刺治疗窒息性脑瘫的重要机制。
黄雄昂刘继明唐绍灿
关键词:生长相关蛋白
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第3d、7d、15d及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HE)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发病第3d时达到高峰,以后下降。大量出血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0.2660±0.0674)μg/L]明显高于小量出血组[(0.0729±0.0247)μg/L](P<0.01)。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发病24h内)与NIHSS评分(r=0.4612,P<0.05)、血肿体积(r=0.8870,P<0.01)、PHE(r=0.3680,P<0.01)呈正相关,与改良Ba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0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以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3.7,95%CI2.0~13.2)。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其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黄雄昂刘继明唐绍灿
关键词:脑出血S100Β蛋白预后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升高
2010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h内及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GFAP含量,分析脑出血患者GFAP含量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PHE)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清GFAP含量(8.85±2.06)ng/L高于正常对照组(1.29±0.43)ng/L(P<0.01);大量出血组血清GFAP含量(15.48±3.54)ng/L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5.82±2.73)ng/L(P<0.01);血清GFAP含量与NIHSS(r=0.7822,P<0.01)、血肿体积(r=0.4840,P<0.01)、PHE(r=0.4712,P<0.01)及预后(r=0.7942,P<0.01)呈正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以血清GFAP浓度4.2ng/L为标准评估预后,敏感度为0.84,特异度为0.64。结论:脑出血后血清GFAP含量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助于早期预后的评估。
刘帅刘振国唐绍灿刘继明
关键词:生物标记脑出血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脑出血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测定33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3d、7d、15d及3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分析脑出血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动态变化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edema,PE)体积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发病后3d到达高峰。大量出血组血浆GFAP含量(15.48±3.54)ng/L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5.82±2.73)ng/L(P<0.01)。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与NIHSS、血肿体积、PE体积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并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可作为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魏汝云唐绍灿刘继明
关键词:生物标记脑出血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CSCI)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2例T512节段脊髓损伤患者(ASIA C、D级)随机分为r TMS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综...
范晓华周亮唐绍灿赵国钦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CSCI)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2例T5~T12节段脊髓损伤患者(ASIA C、D级)随机分为r TMS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
范晓华周亮唐绍灿赵国钦
电温针灸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价值体现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应用电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受试者总计66例,均为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通过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电温针灸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分析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结合电温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组间治疗效果、视觉疼痛评分(VAS)、前列环素E2(PGE2)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3.64%,χ^2=9.065 9,P=0.002 6;治疗后,分析组PGE2(278.05±38.61)ng/L低于对照组PGE2(325.44±42.35)ng/L,χ^2=4.750 3,P=0.000 0;分析组VAS(4.37±0.37)分低于对照组VAS(5.87±0.70)分,χ^2=10.883 0,P=0.000 0。结论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联合电温针灸治疗,可以促进临床效果提升,减少疼痛的影响。
陈静刘洪岩李晓亮范晓华唐绍灿刘纪明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