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玉欣
- 作品数:25 被引量:194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患者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后动态血糖特征及胰岛素方案调整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短期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后血糖升高的特点,及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时剂量的调整方法.方法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糖尿病未接受甲强龙治疗(DM1组)及COPD伴(DM2组)或不伴糖尿病(NDM组)接受甲强龙治疗后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血糖平均水平(MBG)、餐后血糖水平超过11.1 mmol/L的血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水平超过10 mmol/L的时间百分比(PT)、餐后血糖峰值(PGS)、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等指标,并分析DM2组甲强龙治疗前后胰岛素剂量变化.结果 DM2组患者24 h MBG比DM1组高约42%,比NDM组高约38% (P<0.05),餐后血糖AUC、PT及MAGE均明显高于DM1、NDM两组(P<0.01).DM2组早餐PGS及PPGE均高于NDM组(P<0.01),与DM1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DM2组午餐、晚餐PGS及PPGE均明显高于DM1、NDM两组(P<0.01).NDM、DM2两组午餐、晚餐PGS及PPGE均明显高于早餐后(P<0.05).NDM组餐后血糖高峰出现在午餐后大约70 ~ 80 min,约为静滴甲强龙后(5.71±0.56)h,大约21:00血糖水平开始下降,夜间维持在较低水平.DM2组餐后血糖高峰出现在晚餐后大约1.5h左右.DM2组应用甲强龙治疗后胰岛素剂量明显增加,较未用激素前增加了74%(P<0.01).其中午餐、晚餐前胰岛素需要量最多,比早餐前高53% ~ 67% (P<0.01).结论 COPD不伴糖尿病的患者应用甲强龙治疗引起的血糖高峰主要在午餐后.而COPD伴糖尿病者应用甲强龙后血糖达峰时间延迟至晚餐后约1.5h.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胰岛素剂量即应增加约50%,主要应增加午餐、晚餐前剂量.使血糖水平控制良好至少应增加74%的胰岛素剂量.
- 咸玉欣李莉孙瑞霞曹彩霞吕文山王静张杰涛高燕燕
- 关键词:糖尿病甲强龙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
- 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及血清chemerin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糖、肝脏脂肪含量及血清chem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 T2DM合并NAFLD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艾塞那肽组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10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0.2 U/kg或6-10 U。治疗12周,观察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G、TC、HDL、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 A-IR)、肝酶学指标(ALT、AST)及血清chemerin水平,B超定量肝脏脂肪含量(LFC)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艾塞那肽组BW、BMI、腰臀比(WHR)、Hb A1c、FPG、TG,2h PG、ALT、AST水平均降低(P〈0.05,P〈0.01),FINS、HOMA-IR及chemerin水平亦降低(P〈0.01),LFC减少(P〈0.01)。对照组的Hb A1c、FPG较治疗前降低(P〈0.01)。相关回归分析显示BMI、TG、HOMA-IR、chemerin与LFC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TG的下降纳入回归方程,是LFC下降的独立影响因子(β值分别为1.614、1.360,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够改善糖脂代谢、肝功能,同时减轻体质量和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血清chemerin水平,有可能成为治疗T2DM合并NAFLD的有效药物。
- 于宁高燕燕咸玉欣牛佳鹏李莉王静曹彩霞
- 关键词:2型糖尿病CHEMERIN
- 不同高血压亚型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6
- 2009年
- 背景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MS)的一个组分,有关高血压亚型与MS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不同血压分类和不同高血压亚型与MS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山东沿海地区年龄18~80岁,除外正在治疗的EH、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城乡居民共4323例进行血压、人体基本参数、生化指标(空腹血糖和血脂)普查,其中男2069例,女2254例,根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血压分类方法分为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4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又分为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3个亚型,本文分析不同血压分类和高血压亚型与MS的关系。结果在4323的人群中,患MS726人,其中有高血压病的患者484例。未经降压治疗的的居民正常血压(n=1138)、高血压前期(n=1889)、1级高血压(n=781)和2级高血压(n=515)所占比例分别为26.3%、43.7%、18.1%、11.9%,它们合并MS的患病率分别为4.9%、9.9%、35.2%、40.6%。以正常血压发生MS的相对危险度为1,高血压前期发生MS的相对危险度为2.1(95%CI1.6~2.9),1级高血压为10.5(95%CI7.8~14.3),2级高血压为13.1(95%CI9.6~18.2)(P<0.01)。EH中SDH、ISH、IDH分别占54.1%、19.2%、26.7%,SDH、ISH、IDH合并MS分别占57.6%、16.9%、25.4%。SDH、ISH、IDH发生MS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8(95%CI10.0~17.2)、9.5(95%CI6.5~13.9),10.6(95%CI7.5~15.2)(P>0.05)。结论血压水平与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臀围(HC)、腰臀比(WH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负相关;血压越高糖、脂代谢异常及MS的风险越大;女性发生MS的风险高于同等血压水平的男性;SDH是EH及MS合并EH患者的主要类型;尽管IDH的平均年龄最小,但患MS的风险并不低于SDH、ISH。
- 孙瑞霞高燕燕苗志敏咸玉欣李莉李长贵
- 关键词:血压分类代谢综合征
- 山东沿海地区人群血尿酸浓度与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高血压(HT)、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山东沿海地区成年常住居民4114名,按血尿酸浓度从低到高分为4组(Q1~Q4),分析血尿酸与HT、MS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尿酸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腰围、臀围及体质指数正相关,与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HT和MS的患病率随血尿酸的升高而升高(趋势P<0.01),男性血尿酸最高的Q4组发生HT和MS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血尿酸最低的Q1组的1.72(95%CI 1.31~2.27)倍和4.59(95%CI 3.09~6.81)倍,女性分别为2.03(95%CI 1.55~2.66)倍和4.09(95%CI 3.09~6.81)倍(P<0.01);血尿酸与MS的各组分密切相关(P<0.01),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不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尿酸升高正相关于HT和MS的患病率,血尿酸与MS各组分密切相关。
- 孙瑞霞苗志敏李长贵李莉咸玉欣高燕燕
- 关键词:血尿酸高血压代谢综合征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白藜芦醇对1型糖尿病小鼠肾保护作用的研究
- 目的: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危害最大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原因,且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一种慢性病,治疗花费巨大,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DN的临...
- 咸玉欣
- 关键词:1型糖尿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白藜芦醇肾保护
- 文献传递
- 难治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甲状腺相关眼病及甲状腺肢端肥大病因分析及研究进展
- 2024年
- 目的:探讨难治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因、并发症、治疗和预后。方法:对难治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甲状腺相关眼病及甲状腺肢端肥大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总结研究进展。结果:不规律应用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后出现难治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发甲状腺相关眼病及甲状腺肢端肥大,调节左甲状腺素用量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缓解其症状。结论:难治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甲状腺相关眼病、甲状腺肢端肥大的病例是极少见的,原因与患者依从性差、吸烟和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等密切相关。此外,可能还有其他没有观察到的原因。当面对这类病人时,应该关注其风险因素及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启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 戴晓晴孙亚楠咸玉欣王静王芳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相关眼病左甲状腺素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患者的抗体水平与胰岛功能无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患者应用PD-1抑制剂治疗后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本文数据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这些患者于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接受治疗。收集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生存率、体重指数(BMI)、肿瘤类型、应用免疫抑制剂类型、发病周期、胰岛相关抗体、胰岛素和C肽水平。在查阅现有的中英文文献数据库(CNKI, Wanfang, VIP, PubMed, Web of Science)后,我们将患者分为胰岛抗体阳性组(22例)和胰岛抗体阴性组(23例)。使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Whitney U检验,检验组间差异。结果:我们没有发现胰岛素相关抗体与胰岛功能之间的关联(p > 0.05)。由于单个统计量 0.05。经Mann-Whitney U检验,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C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患者胰岛相关抗体水平与胰岛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 徐慧郭云蕾戴晓晴咸玉欣孙亚楠王静王芳
- 兰索拉唑与艾塞那肽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泌素及胃泌酸调节素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艾塞那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前后糖脂代谢、体成份、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探讨兰索拉唑对T2DM患者血清胃泌素(Gastrin)、胃泌酸调节素(OX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肥胖T2DM患者54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27)和艾塞那肽组(n=27),联合用药组治疗方案:原有降糖基础上应用艾塞那肽10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联合兰索拉唑15 mg,早1片治疗;艾塞那肽组治疗方案:原有降糖基础上应用艾塞那肽10μg,早晚餐前1 h皮下注射治疗。8周后观察体质量、体成份、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肝肾功、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Gastrin、OXM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体成份、低密度脂蛋白(LDL)、FBG、Hb A1c、HOMA-IR、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艾塞那肽组减少,Gastrin水平明显升高[(160.76±8.93)vs(95.30±6.01)ng/L,P<0.05],FBG水平[(8.06±2.33)vs(8.51±2.71)mmol/L,P<0.05]、Hb A1c水平[(7.79±0.78)%vs(7.87±0.81)%,P<0.05]均低于艾塞那肽组。兰索拉唑治疗前后两组ALT、AST、尿酸(UA)、血肌酐(Scr)、血尿氮(BUN)、高密度脂蛋白(HDL)、OXM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艾塞那肽联用兰索拉唑后,Gastrin升高与其Hb A1c下降相关(r=-0.302,P<0.05)。结论兰索拉唑能改善T2DM患者早期应用艾塞那肽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有助于空腹血糖的控制,其作用可能与兰索拉唑提高血清Gastrin水平有关;兰索拉唑对患者血清OXM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 李寒冰高燕燕李莉曹彩霞咸玉欣王静牛佳鹏
- 关键词:兰索拉唑2型糖尿病胃泌素
- 兰索拉唑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胃泌素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能否缓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不适,并探讨其对血糖、血清胃泌素(Gastrin)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1例患者分为兰索拉唑组(n=26)和对照组(n=25),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Gastrin、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肝肾功及尿酸(UA)的变化。结果兰索拉唑组治疗后胃部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缓解率95.0%,症状缓解时间(3.05±1.07)d;空腹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158.26±11.85)vs(95.61±4.48)ng/L,P<0.05],治疗后FBG[(7.22±0.45)vs(7.70±0.29)mmol/L,P<0.05]和HbA1C[(7.28±0.76)%vs(7.85±0.05)%,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兰索拉唑组FBG的变化[(1.16±0.62)vs(0.51±0.45)mmol/L,P<0.05]及HbA1C的变化[(0.64±0.50)vs(0.33±0.43)mmol/L,P<0.05]均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兰索拉唑组治疗后Gastrin升高与其HbA1C下降相关(r=-0.605,P<0.05)。结论兰索拉唑可以改善二甲双胍引起的胃部不适并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其作用可能与Gastrin的升高有关。
- 郭娅棣高燕燕李莉孙瑞霞王静咸玉欣
-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二甲双胍胃泌素
- 肝源性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特征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肝源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24 h动态血糖特征。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0例新诊断的肝源性糖尿病(HD组)及20例初发2型糖尿病(DM2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两组血糖参数。结果两组24 h血糖平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D组空腹血糖及凌晨3点血糖低于DM2组,早餐后2 h血糖及早餐后血糖峰值高于DM2组(P<0.05)。血糖标准差、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HD组均高于DM2组(P<0.05)。血糖水平超过11.1 mmol/L的时间百分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糖水平超过10 mmol/L的曲线下面积HD组大于DM2组(P<0.05)。HD组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DM2组(P<0.05),而空腹C肽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2型糖尿病相比,肝源性糖尿病空腹血糖更低,早餐后血糖更高,达峰时间更早,且早餐后血糖平均峰值高于中、晚餐后,血糖波动更显著。
- 咸玉欣孙瑞霞李莉吕文山曹彩霞张杰涛王静高燕燕
- 关键词:肝源性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