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清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黄芩苷调控GLT-1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课题分为以下两个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黄芩苷对新生大鼠HIB...
- 周治清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保护
- 文献传递
-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疑似腺样体肥大患儿治疗前均行MRI常规T1WI、T2WI I横轴位和矢状位扫描,以MR-SE T1WI正中矢状面为测量面,分别记录腺样体肥大的厚度(A)、腺样体/鼻咽腔比值(A/N)及鼻咽通气孔(PAS)大小。将46例患者按治疗或术后病理结果分为2组:研究组31例为腺样体肥大患儿,对照组15例为非腺样体肥大患儿;比较2组的MRI特征。结果 46例MRI均表现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鼻咽腔变窄,在T1WI呈均匀、中等信号,在T2WI呈中等稍高信号。研究组A/N为0.746 7±0.050 0,对照组为0.593 5±0.068 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PAS为(4.983±1.270)mm,对照组为(7.894±1.630)mm,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以A/N>0.67、PAS<6.5 mm可作为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临界值。结论 MRI可在腺样体肥大诊断中作出准确的量化,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直观的影像学信息,有利于临床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 谭永明周治清何来昌
-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儿童磁共振成像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缺氧缺血损伤新生大鼠的脑功能被引量:8
- 2012年
- 背景:课题计划从神经细胞替代、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神经元、促进突触重建以及减轻脑白质损伤等方面来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系统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由静脉途径移植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7d龄SD新生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第8天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前两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观察显示移植后5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到海马,Nissl染色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左侧海马DG区锥体细胞尼氏小体明显增加,提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分化为神经元。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在T迷宫实验中,自发改变率下降,在放射形迷宫中觅水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及重复次数明显增加(P<0.0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5周后,上述行为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明显改善和提高了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
- 颜小华余珍刘伟徐昕周治清张丽娜
-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细胞移植新生大鼠行为学测试静脉移植
- 儿童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5年
- 本院收治1例儿童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儿,现报道如下。
- 周治清颜小华袁松松陈启文蔡丹
- 关键词: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文献复习儿童
- CD14、NF-κBp65在脓毒症幼鼠急性肾损伤中的表达及乌司他丁对其干预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幼鼠急性肾损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肾组织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幼鼠脓毒症模型。健康清洁级4周龄雄性SD幼鼠128只,实验幼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脓毒症组(C组)、乌司他丁干预组(D组),每组32只,每组幼鼠再随机分为6h、12h、24h、48h4个亚组(每组各8只)。D组在术后0h、24h经尾静脉注射UT I50mg/kg,其他3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幼鼠在4个时间点(6h、12h、24h、48h)被处死后采集血标本和肾组织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肾组织CD14 mRNA表达和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A、B组相比较,C、D组幼鼠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水平及肾组织CD14 mRNA、NF-κBp65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肾脏组织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C组相比较,D组幼鼠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水平及肾组织CD14mRNA、NF-κBp65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组织的炎性病理变化亦明显减轻。结论乌司他丁通过下调肾组织CD14mRNA、NF-κBp65的表达,进而使TNF-α、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受到抑制,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起到保护作用。
- 周树根吴俭金国强周治清
- 关键词:脓毒症CD14NF-ΚBP65乌司他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