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正 作品数:11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护理按摩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底面安装有伸缩杆,所述第二箱体上表面通过合页安装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采用相同结构,且上下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箱体底面设置有... 陈杨 周传正文献传递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包括门型架,所述门型架的内顶面安装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底端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上表面贯穿设置有槽体,所述固定筒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安装有固定螺栓,所... 陈杨 周传正文献传递 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对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镇静对血压的影响。方法急诊危重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n=41)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n=40)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注入,之后MF组芬太尼1~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0.5—1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入室时、插管前和插管后10min、插管后60min的SBP、DBP、MAP、HR的变化,以插管后10min为观察点,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组和MF组血压均有下降,SBP、DBP、MAP插管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插管后S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插管后两组HR均有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F组P〈0.01,MK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幅度以MF组SBP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下降幅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0minMF组有17例低血压,MK组有8例低血压,其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MF组为41.46%,MK组为2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ICU天数及28d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氯胺酮镇静可降低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杨明全 郑刚 周传正 周洁 曹建伟 肖国辉 李强 谭小飞关键词:氯胺酮 咪达唑仑 气管插管 急诊 低血压 大黄芒硝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的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大黄芒硝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将2012 年02 月-2014 年08 月我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黄芒硝联合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好转情况,并比较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有效率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黄芒硝联合应用对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周传正 陈杨关键词:芒硝 严重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ScvO_(2)、乳酸清除率与超声测算IVC-RVI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乳酸清除率与超声测算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对所有患者根据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按6 h脓毒症集束化治疗行液体复苏,监测ScvO_(2)、乳酸清除率,并经超声检查测算IVC-RVI,分析ScvO_(2)、乳酸清除率及IVC-RVI与EGDT治疗达标的关系,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复苏后6 h、12 h及24 h ScvO_(2)、乳酸清除率及IVC-RVI,分析其对预后评估价值。结果:EGDT治疗未达标组复苏后6 h ScvO_(2)、乳酸清除率均低于达标组,IVC-RVI高于达标组(P<0.05);复苏后6 h ScvO_(2)、乳酸清除率低水平组患者EGDT治疗不达标风险分别是高水平组的7.500倍、4.667倍;IVC-RVI高水平组患者EGDT治疗不达标风险是低水平组的3.250倍;死亡组患者复苏后6 h、12 h及24 h ScvO_(2)、乳酸清除率均低于生存组患者,IVC-RVI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复苏后6 h、12 h及24 h ScvO_(2)、乳酸清除率、IVC-RVI联合预测AUC分别为0.856、0.892、0.933,明显较各时间点单个指标大,且复苏后24 h联合预测AUC>复苏后12 h>复苏后6 h(P<0.05);严重脓毒症患者复苏后6 h、12 h及24 h ScvO_(2)、乳酸清除率均与IVC-RVI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ScvO_(2)、乳酸清除率及IVC-RVI对于液体复苏疗效具有较高评估价值,可为临床早期预测预后提供依据,以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谭小飞 刘扬 王佳梅 周传正关键词:严重脓毒症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乳酸清除率 预后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进行临床评价。方法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性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MF(咪达唑仑+芬太尼)组(n=41)和MK(咪达唑仑+氯胺酮)组(n=40)诱导麻醉实施气管插管。记录患者插管前及插管10 min后BP、HR、RR及SpO2的绝对差值、入ICU最初24 h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低血压等不良事件及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进行安全评价。结果 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下降以MF组SBP(收缩压)下降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MF组(41.5%)与MK组(2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低血压与咪达唑仑用量无相关性(r=-0.147,P=0.192)。其他不良事件除心律失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P>0.05)。入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两组相似(P>0.05)。困难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均近半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能减少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其低血压发生率,气管插管并发症未见增加,临床实施具有可行性。氯胺酮诱导气管插管最适剂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杨明全 李强 肖国辉 郑刚 周传正 周洁 曹建伟 谭小飞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 氯胺酮 咪达唑仑 气管插管 咪达唑仑急诊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6 2006年 杨明全 郑刚 徐俊 曾永红 周传正关键词:插管法 气管内 血压 氯氮平合并酒精中毒并发MODS抢救成功1例 2008年 周传正 陈杨关键词:酒精中毒 氯氮平 MODS 并发 双瞳孔散大 叹息样呼吸 氯胺酮降低咪达唑仑诱导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氯胺酮能否降低咪达唑仑诱导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急诊危重呼吸衰竭成年患者,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和咪达唑仑+氯胺酮(MK)组,气管插管前咪达唑仑0.05 mg/kg静脉注入,然后MF组芬太尼2μg/kg静脉注入,MK组氯胺酮0.5 mg/kg静脉注入,待患者达镇静状态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用药前和插管后1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观察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药物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下降以MF组更明显(P<0.01)。低血压发生率MF组为51.7%,MK组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5,P=0.01)。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应用氯胺酮可减少咪达唑仑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 杨明全 肖国辉 李强 郑刚 周传正 周洁 曹建伟 谭小飞关键词:氯胺酮 咪达唑仑 气管插管 急诊 低血压 急危重症患者动脉血与静脉血电解质钾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急危重患者动脉血钾与静脉血钾浓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12月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危重合并血钾异常患者66例,根据血钾值分为两组,低血钾组33例和高血钾组33例,分别经动脉留置针采集抗凝动脉血和常规穿刺静脉采集静脉血测定血钾浓度,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及生物参考区间.结果 急危重症患者动脉血钾平均浓度明显低于静脉血钾浓度,两种测定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血钾组生物参考区间为(0.21±0.03) mmol/L.高血钾组生物参考区间为(0.35±0.04) mmol/L.结论 经动脉留置针采集动脉血作床旁血气分析监测急危重症患者血钾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的优势,掌握动脉血钾与静脉血钾的生物参考区,对及时诊断急危重症患者钾异常具有积极的意义. 周传正 陈杨关键词:急危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