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莉娟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地平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症状
  • 1篇症状学
  • 1篇尼莫地平
  • 1篇尼莫地平治疗
  • 1篇前循环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 1篇网膜
  • 1篇下腔出血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膜下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急性

机构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吴莉娟
  • 2篇穆建敏
  • 2篇冷亦煊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速宁与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探讨速宁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SAH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速宁合并尼莫地平治疗)及对照组(44例,单用尼莫地平治疗),两组均于发病3d内接受治疗。1月后根据 GOS评定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治愈率、致残致死率及Barthelindexes(BI)无明显差异。速宁治疗组再出血的发生率(15%)较对照组(31.82%)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中脑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基本相同。结论速宁与尼莫地平合用并不能改善SAH患者的预后,但可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穆建敏冷亦煊吴莉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
急性脑梗死症状学、影像学及病因学分类之间的关系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症状学、影像学及病因学分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起病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类诊断,第一症状学分类(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3)腔隙性梗死(LACI); (4)后循环梗死(POCI)。第二影像学分类(1)前循环皮质梗死或纹状体内囊区梗死(CO); (2)低灌流梗死(LFI); (3)深穿枝区的皮质下小梗死(SSI);(4)除SSI以外的后循环梗死(PCI);(5)无异常发现(NO)。第三病因学分类(1)大动脉粥样硬化(LAA);(2)心源性栓塞(CE);(3)小动脉病(SAD);(4)其它病因、病因不明或混合性病因。结果在症状学分类诊断为TACI、PACI和POCI的患者中,CT或MRI所示病灶与其临床症状的对应性良好,但只有71 2%的LACI影像学分类为SSI。大多数TACI患者是由CE造成的。在PACI患者中,CE和LAA的数量相同。只有59 6%的LACI患者被划分为SAD,而30 8%被划分为LAA。POCI的病因诊断多种多样。结论除LACI以外,症状学分类与影像学分类的对应性良好,用症状学分类可预测TACI和PACI患者的病因分类,但难以预测POCI患者的病因分类,不少的LACI是由LAA造成。
穆建敏冷亦煊吴莉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症状学影像学病因学前循环病因分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