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红
- 作品数:75 被引量:299H指数:9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bFGF和NGF基因在大鼠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基因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 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 ,于伤后 1d、3d、7d、14 d及 30 d活杀取脑组织 ,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 b FGF和 NGF m RNA和蛋白在脑震荡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10 0 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 b FGF蛋白和 m RNA于伤后 1d表达增强 ,3~ 7d达高峰 ,14 d后开始减少 ,30 d仍高于正常水平。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NGF蛋白和 m RNA于伤后 1d,损伤区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呈强阳性反应 ,表达明显增多 ,3~ 30 d持续呈强阳性至阳性 ,但随时间的推移 ,呈减少趋势。结论 :b F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 ,可能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调节作用 ;N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脑损伤和恢复的全过程 ,尤其在早期急性期起重要调节作用。
- 彭瑞云高亚兵肖兴义王德文陈浩宇吴小红刘杰胡文华蔡宝仁
- 关键词:脑震荡BFGFNGF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
- 利用不同支架材料构建人工真皮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脱细胞基质、胶原蛋白基质网架、胶原凝胶的不同支架材料上构建人工真皮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幼儿包皮成纤维细胞 ,并进行传代培养 ;将第 3代成纤维细胞种植于三种不同支架上 ,14天后利用 HE染色、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构建的人工真皮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1酶消化法得到皮肤成纤维细胞 ,可在含有 10 %小牛血清的 DMEM中传代培养 ;2成纤维细胞在三种不同支架上形成单层细胞 ,并可向胶原膜和胶原凝胶内部生长 ;3成纤维细胞在胶原膜和脱细胞基质内增殖不如胶原凝胶内活跃 ,但人工真皮收缩不明显 ,而胶原凝胶构建的人工真皮收缩明显。 结论 利用脱细胞基质、胶原蛋白基质网架、胶原凝胶支架材料构建的人工真皮具有较好的组织结构 ,是一种较理想的皮肤替代物 ,可作为移植物进行深入研究。
- 刘杰崔雪梅张燕赵梅兰谷庆阳吴小红徐龙河杨颖颙于淑贤王德文
- 关键词:人工真皮脱细胞基质胶原凝胶
- 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介导HBV急性感染树鼩模型建立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利用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介导1.3拷贝HBV基因组(1.3HBV,ayw亚型)在树鼩肝脏表达,建立HBV急性感染树鼩模型。方法通过大腿内侧静脉注射将携带有1.3 HBV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8,rAAV8-1.3HBV)导入树鼩肝脏,通过ELISA检测树鼩血清中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荧光定量PCR检测树鼩肝脏和血清中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水平,并观察感染后肝脏的病变情况。结果 HBV感染主要血清标志物1~2周内均检测阳性;30 d后肝组织仍可检测到病毒抗原阳性细胞;55 d时肝组织HBV DNA拷贝数仍可达到104~105;树鼩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持续一个月高于正常组;肝组织炎细胞略增多,血清ALT水平持续升高。结论 rAAV8所携带的HBV基因组高效专一导入树鼩肝细胞并复制表达,成功建立HBV急性感染树鼩模型,为进一步探索rAAV8树鼩慢性感染模型打下一定的基础。
- 曾扬吴小红胡靓雅刘晨风于虹郭彦周勇孙世惠周育森
- 关键词:树鼩乙型肝炎病毒
- 感染小鼠组织中Q热立克次体的分子病理学检测被引量:4
- 2003年
- 腹腔注射Q热立克次体悬液感染BALB/c小鼠,发病后解剖,取主要组织脏器,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感染小鼠体内Q热立克次体的抗原分布和DNA在靶细胞中的表达,探讨Q热病变规律及致病机理。结果显示阳性信号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胞浆内。结果提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Q热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并为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线索。
- 李金凤吴小红李豫川甘永华曹军田魏文进温博海陈梅玲王翠娥
- 关键词:小鼠Q热立克次体分子病理学贝氏柯克斯体
- 放射复合伤口及单纯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 肌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成纤维细胞,其胞浆中含有肌细丝,有收缩功能.其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引起伤口收缩以尽快缩小创面、加速愈合.放射复合伤口愈合的主要特点是延迟愈合、不愈合甚至癌变,其机理是否与伤口内产生的肌成纤...
- 高亚兵谷庆阳彭瑞云秦全红崔玉芳杨红王德文吴小红
- 关键词:肌成纤维细胞伤口收缩伤口愈合放射复合伤
- 文献传递
- 感染细胞中SARS相关病毒的形态学观察
- 目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标本感染细胞,为SARS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以北京和广州地区SARS病例尸检肺组织和鼻咽拭子标本感染Vero E6细胞,通过对培养上清液和病变细胞超薄...
- 王翠娥李豫川吴小红曹军田严格李金凤司炳银于曼秦鄂德祝庆余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病毒
- 文献传递
- 钌红染色观察猪链球菌荚膜超微结构研究
- 本研究探讨钌红染色方法是否能用于观察猪链球菌荚膜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电镜下猪链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单个或呈链状排列。细胞内核质呈丝状,核糖体散在分布。细胞壁完整,与细胞质膜结合紧密。细胞表面包被一层荚膜,荚膜厚而肥大,...
- 吴小红郝淮杰李豫川严格田光姜永强
- 关键词:超微结构致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SARS患者组织中冠状病毒S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冠状病毒S蛋白单克隆抗体在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多脏器穿刺和尸检病理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的关系。方法应用SARS冠状病毒(SARSCoV)S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病程为1周的早期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4例病程为3~5周中晚期SARS死亡病例的多器官组织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肺泡腔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单核细胞和多核合体样细胞,以及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与黏膜腺体上皮细胞、多器官内血管内皮细胞和散在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SARSCoVS蛋白均呈阳性表达。2例SARS中晚期病例肝细胞和心肌细胞亦见SARSCoVS蛋白阳性反应。结论SARSCoV单克隆抗体在SARS患者肺、支气管、肝脏和心肌等器官组织均有表达,可作为SARS病原学和病理学的辅助诊断标志,对探讨SARS传播途径及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 李宁王翠娥杨保安王德文赵景民王一平吴小红李豫川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免疫组织化学
- 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病理损伤及抗原定位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研究病毒感染致小鼠组织病理损伤、病毒抗原在体内分布及复制特点,为禽流感病毒传播途径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vietnam/1194/2004(H5N1)病毒株,滴鼻感染BALB/c小鼠,5 d后取小鼠肺、脑、脾、肠、心、肝、肾等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并进行组织病理损伤和抗原定位研究。结果小鼠肺组织表现为弥漫性肺损伤,脑组织出现轻度炎症反应,脾组织结构完整但脾小体可见凋亡细胞,其它脏器组织结构未查见组织病理损伤;利用M2、NS1单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现小鼠肺、脑、肠等均有M2、NS1抗原分布。结论高致病性H5N1病毒感染可在小鼠肺、脑、肠等多种组织中复制,引起严重的肺组织病理损伤及轻度的脑组织及脾组织病理损伤。
- 孙世惠赵光宇于虹郭彦吴小红范薇曾林周育森
- 关键词:病理损伤病毒复制
- 钌红染色观察猪链球菌荚膜超微结构研究
- <正>荚膜是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具有黏附、抗吞噬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在细菌的鉴定中有重要意义。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猪的重要致病菌,可以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肺炎等...
- 吴小红郝淮杰李豫川严格田光姜永强
- 关键词:猪链球菌微结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