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妹清
-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我院精神科门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流程改进
- 目的:规范精神科门诊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流程,杜绝滥用和防止发生流弊。方法:针对精神科门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面临的药历管理、专用处方开具、处方用量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
- 杨晓蓉贺卫强吴妹清刘世林
- 关键词:药品管理精神药品管理流程法律法规
- 文献传递
- 员工帮助计划缓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初探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初步探讨员工帮助计划在缓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成都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19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研并选取其中40名接受员工帮助计划服务8个月,对比干预前后40名护士职业倦怠评分的差异。结果共完成39名受试者的干预和随访,干预后职业倦怠量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t值分别为4.36,2.78和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护理工作中采用员工帮助计划服务能明显减轻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
- 吴妹清杨晓蓉陈瑶陈春燕邓爱萍
- 关键词:护士
- 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0年
- 本文聚焦于脑卒中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介绍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进展。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内涵、测评工具、出院准备度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改善患者结局。
- 邓爱萍杨玲吴妹清陈瑶陈春燕
-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
- 优化门诊预约挂号 提倡分时段就诊
- 2009年8月,卫生部下发《关于在公立医院推行实名制预约挂号服务的意见》,要求2009年10月在全国三级医院开展实名制预约挂号,二级医院也要逐步展开。我院积极响应新医改的精神,以解决百姓看病难为重点,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为...
- 杨晓蓉张会君吴妹清
- 文献传递
- 我院精神科门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流程改进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规范精神科门诊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流程,杜绝滥用。方法:针对精神科门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面临的药历管理、专用处方开具、处方用量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改进管理流程。结果与结论: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数据库以记录患者的各种信息,门诊部办公室护士负责办理相关手续,精神科医师只负责根据病情审核和开具药品,药剂科成立专用窗口审查医师开具的处方是否合理并发药。该流程可减少门诊医师非医疗时间,提高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并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使医院能完整保存患者资料和相关文件,从而提高了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 杨晓蓉贺卫强吴妹清刘世林
- 关键词:精神科门诊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流程
- 精神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等对成都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19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90名精神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总分为(101.95±7.14)分,条目均分为(2.83±0.22)分。其中,感情淡漠得分最高,行为消极得分最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护龄、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是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处于中等水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给予重视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 邓爱萍陈春燕吴妹清陈瑶杨晓蓉
-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介绍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回顾文献,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情况进行概述,并归纳和总结其测评工具、影响因素、负性影响以及干预措施。结果当前成熟量表用于测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有帕金森病睡眠量表、Epworh嗜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RBD筛查量表。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帕金森病病情严重程度、夜间运动症状、夜间非运动症状、药物使用、合并原发性睡眠障碍,且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存质量,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疗法、认知行为干预、光线疗法、针灸疗法等。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性影响。需根据帕金森病患者个体化情况、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情况。
- 邓爱萍吴妹清袁平乔杨玲
-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 团体心理治疗对缓解精神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190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研并选取其中40名接受10次团体心理治疗,对比干预前后的同情心疲乏问卷评分,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共完成38名受试者的干预和随访,干预后同情心疲乏总分[(83.28±7.01)分比(102.60±7.24)分]及6个维度中精神紧张[(2.66±0.42)分比(3.11±0.49)分]、行为消极[(2.02±0.36)分比(2.55±0.41)分]、能力怀疑[(1.99±0.33)分比(2.65±0.38)分]和斗志丧失[(1.69±0.34)分比(2.76±0.44)分]维度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与同情心疲乏总分减分率有关,t=2.858、3.099,P〈0.01。结论采用团体心理治疗能明显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同情心疲乏。
- 陈春燕杨晓蓉邓爱萍吴妹清陈瑶
- 关键词:护士团体心理治疗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