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力 作品数:36 被引量:6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PDCD4mRNA和miR-2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R-21和PDCD4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阐明在大肠癌活体组织中miR-21与其靶基因PDCD4表达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3对大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粘膜组织的mi... 薛迪新 任约翰 陈积贤 吴伟力 张仁虎 林道浙 余铭 林肖 梁美珍 徐平关键词:大肠癌 MIR-21 临床病理特征 文献传递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K-ras和p53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K-ras和p53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对我院收治的73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K-ras和p53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与20例非肿瘤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73例胃癌患者中有7例外周血中检测出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9.6%;5例检测出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为6.8%。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未检出K-ras和p53基因突变。有无肝转移的胃癌患者外周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外周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SSCP法检测外周血中K-ras和p53基因DNA有助于胃癌肝转移的诊断。 陈积贤 张洁 黄建武 李红智 豆长明 余铭 林道浙 陈永康 张仁虎 吴伟力 陈谦 林峰关键词:胃肿瘤 肿瘤转移 P53 六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11年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国内较少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PHPT6例,现将其诊治报道如下。 黄孝正 吴伟力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高钙 甲状腺上下极淋巴引流与中央区淋巴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上下极淋巴引流与中央区淋巴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的病例中,分别在对侧甲状腺上下极注射亚甲蓝,观察中央区淋巴结蓝染情况。结果上极注射组23例中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蓝染8例,蓝染率为34.78%(8/23);下极注射组23例中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蓝染17例,蓝染率为73.91%(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上下极的淋巴引流可能存在不同方向及路径,中央区淋巴结尚不能作为甲状腺不同部位肿瘤共同的前哨淋巴结归属区域。 吴伟力 范丽妫 王瓯晨 徐平 贺新伟 黄孝正关键词:甲状腺 中央区淋巴结 胃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53和K-ras基因突变,探讨其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62例胃癌手术患者门静脉血中p53和K-ras基因的突变率。结果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的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8%、5%和39%、34%;有无肝转移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92%、77%和24%、22%;剖腹后探查前或胃癌探查后门静脉血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39%、34%和56%、63%,上述两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之间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门静脉血内微转移癌细胞的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临床分期,对预测胃癌肝内微小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陈积贤 黄建武 张洁 豆长明 李红智 陈永康 张仁虎 吴伟力 陈谦 余铭 林道浙 林峰关键词:胃肿瘤 基因突变 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与肝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2011年 结直肠癌一旦发生肝转移,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患者的自然生存期仅为5~10个月,能幸存5年者罕见。亚临床转移的癌细胞数量少,且浓度低,故目前早期评价结直肠癌肝内亚临床转移的指标比较缺乏, 林道浙 郑一双 李克诚 陈积贤 余铭 吴伟力 张仁虎 梁美珍 林肖 贺新伟关键词:直肠癌患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转移 门静脉血 亚临床转移 自然生存期 反苯环丙胺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抑制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1(1ysine specific demet hylase1,LSDl)活性对人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反苯环内胺抑制LSDl酶的活性,通过划痕试验和Transwall实验在体外观察人结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变化。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SDl的表达和H3K4me2甲基化水平。结果经过不同剂量反苯环丙胺(40、60和80μmol/L)处理后,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60μmol/L反苯环丙胺干预后,划痕试验结果发现Lovo细胞迁移明显受抑制。Transwall实验发现穿过小室的细胞数:60μmol/L反苯环丙胺组为(69.7±2.5),而对照组为(222.7±1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Lovo细胞中的LSDl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无改变,但H3K4me2甲基化水平升高。结论60μmol/L反苯环丙胺能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的LSDl酶活性,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陈积贤 张洁 孙晓雷 薛迪新 任约翰 余红敏 吴伟力 张仁虎 余铭 林道浙 林肖 梁关珍 贺新伟关键词:结肠肿瘤 P27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 对结直肠癌组织进行p27基因表达的检测,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各自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检测.结果 p27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106/106),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7.5%(61/106);Dukes分期A+B、C+D高表达率分别为764%(42/55)和37.3%(19/51);低分化、高中分化高表达率分别为24.0%(6/25)和67.9%(55/81);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高表达率分别为26.8%(11/14)和76.9%(50/65).结果 表明,p27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27基因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显著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等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27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有利的参考依据. 陈积贤 张洁 任振华 薛迪新 吴伟力 张仁虎 余铭 林道浙 林肖 黄建武 梁美珍 贺先伟 徐平 黄孝正关键词:结直肠癌 免疫组化 P27基因 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 背景: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诊疗意义较大。分化型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占其中绝大多数,外科治疗是其最主要治疗手段,但具体手术方式尤其是淋巴结清扫的指征和范围上仍存在分歧和争议。扩... 吴伟力关键词:乳头状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活检技术 文献传递 MR弥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2014年 目的探讨MR弥散成像(DWI)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甲状腺良性单发结节和13例恶性单发结节实性部分的ADC值(b值取200、500、800s/mm^2),比较其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实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b值取200和500s/mm^2时恶性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组(P<0.01)。b值取800s/mm2时良恶性组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值分别为200、500、800s/mm^2时ADC值判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94,0.66。b值为200s/mm^2时价值最大,诊断阈值1.92×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1.4%,准确率为93.7%。结论 DW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b值取200s/mm^2时更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 王晓阳 贾庆 高源统 吴伟力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 甲状腺结节 ADC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