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成玉

作品数:61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耐药
  • 10篇埃希菌
  • 10篇大肠埃希菌
  • 8篇血浆
  • 7篇药性分析
  • 7篇耐药性
  • 7篇耐药性分析
  • 6篇真菌感染
  • 6篇杆菌
  • 5篇蛋白
  • 5篇多药
  • 5篇细胞
  • 5篇鲍曼不动杆菌
  • 5篇不动杆菌
  • 4篇血清
  • 4篇药物
  • 4篇真菌
  • 4篇内酰胺酶
  • 4篇细菌
  • 4篇耐药大肠埃希...

机构

  • 61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泸州医学院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嘉兴市第一医...
  • 2篇自贡市第一人...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合江县人民医...
  • 1篇四川省泸州医...

作者

  • 61篇向成玉
  • 16篇邓剑
  • 14篇杨葵
  • 14篇邓正华
  • 14篇林雁
  • 12篇林燕英
  • 11篇黄永茂
  • 11篇钟利
  • 10篇陈庄
  • 10篇陈枫
  • 8篇温先勇
  • 7篇刘靳波
  • 7篇王开正
  • 7篇邹永胜
  • 5篇李光荣
  • 5篇宋敏
  • 5篇王旭
  • 4篇蔡敏泓
  • 4篇吴泽才
  • 4篇吴志鹃

传媒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四川医学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原医刊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贵州医药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9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羰酰氰间氯苯腙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
2012年
目的了解本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及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6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检测;PCR技术检测受试菌株携带acra、acrb基因的情况;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两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MIC,并对比加入CCCP后MIC的变化。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对三类6种抗生素耐药结果中环丙沙星(CIP)耐药率最高52株(73.24%),氨曲南(ATM)最小30.99%,耐药模式以多药耐药为主(51.11%);外排泵基因acra,acrb在多重耐药菌中阳性率高达91.89%和81.03%;加入CCCP前后多重耐菌株和敏感株的MIC值的变化差值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大肠埃希菌存在明显的多重耐药现象;外排泵基因acra和acrb是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能够降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多耐药大肠埃希菌的MIC。
邹永胜王旭黄永茂游春芳陈枫钟利向成玉陈庄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抑菌浓度
nalC、mexZ调控基因及oprD基因突变导致头孢菌素敏感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中低度耐药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本地区出现的头孢菌素敏感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中低度耐药的原因。方法收集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敏感、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中低度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相对分子量(Mr)为46 000的外膜蛋白Opr D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细菌外排系统基因mex A、mex C、mex E和mex X表达情况。PCR扩增opr D基因和外排系统表达调控基因(mex Z、mexR、nal C、nal D和nfx B)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30株分离菌有26株细菌外膜蛋白在Mr 46 000处有缺失或者减少;根据外膜蛋白表型选择30株细菌中的10株进行基因测序,发现碱基缺失和插入导致移码突变以及碱基的置换导致蛋白质合成的改变。外排系统基因以mex A和mex X过度表达为主,同时伴有少量mex C基因的过度表达。mex A的调控基因主要发生nal C Tyr23→His(TAC→CAC)和mexR Val 26→Glu(GTG→GAG),mex X的调控基因mex Z发生Pro136→Ala(CCA→GCA)的突变。结论该表型铜绿假单胞菌存在由opr D基因置换、缺失以及插入导致的外膜蛋白减少或缺失,nal C、mex Z调控基因突变引起外排系统mex AB-Opr M和mex XYOpr M表达增加,可能是共同引起头孢菌素敏感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中低度耐药的重要原因。
曾章锐景翠源李宝林郭婧澜向成玉刘靳波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调控基因
冠心病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26)、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3)及正常对照组(n=22)血浆NO和ET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AMI组、UA组患者血浆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低于UA组(P均<0.01);AMI组、UA组患者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浆NO和ET代谢失调导致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是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原因。
邓正华邓剑向成玉王开正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一氧化氮内皮素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6、IL-8、IL -12、IL-18变化的研究(英文)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法、比色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ALT、TBil及IBV -DNA水平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除隐匿性肝炎外 ,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 - 6、IL- 8、IL - 12、IL - 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急性、慢性肝炎经治疗后 ,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 (P <0 .0 0 5~ 0 .0 0 1) ,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预后好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 :乙肝患者各细胞因子与血清ALT、TBil水平相关 ,与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 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肝脏损伤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温先勇向成玉苑冀蓉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损伤
哮喘患者血清G-CSF和IL-10的变化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 10 )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G -CSF和IL - 10水平。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G -CSF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合并肺炎组血清G -CSF最高 ;治疗后血清G -CSF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清IL - 10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治疗后血清IL - 10明显上升 (P <0 .0 1) ;血清G -CSF与IL - 10呈负相关 (r =-0 .732 ,P <0 .0 1)。结论 哮喘患者血清G -CSF升高 ,IL - 10降低 ,二者参与哮喘病理炎症发展 :检测G -CSF和IL - 10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邓剑向成玉邓正华
关键词:哮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10
血培养分离葡萄球菌菌群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吴泽才王胜会向成玉
关键词:菌血症葡萄球菌感染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2006-2010年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了解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尿培养检出病原菌用MicroScan WalkAway系统辅以手工方法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检出病原菌14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1株占57.1%、革兰阳性菌432株占31.0%、真菌173株占11.9%;检出最多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8.9%;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最多见;真菌未见明显增多;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逐年小幅上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中的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60.0%;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60.0%的也高达9种和5种;屎肠球菌对13种抗菌药物中的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60.0%,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60.0%的也高达8种和7种;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逐年小幅上升。结论医院近5年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细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
吴泽才吴少群向成玉
关键词:尿培养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郭峰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CR)、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 (RFER)和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 (RFIR) ,并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肝病患者RCR及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RICR及RFIR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RCR与RFER成正相关 (P <0 0 1) ,与RFIR成负相关 (P <0 0 1)。结论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自我调控紊乱。肝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邓剑向成玉林燕英
关键词:肝脏疾病红细胞免疫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作用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coli)Ⅰ类整合子的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3类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子3个不同部位的基因。对经SDS处理的Ⅰ类整合子阳性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子基因与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率为32.39%(23株),Ⅰ类整合子的总检出率为88.73%,不同部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整合酶基因74.65%、遗传标记基因78.87%、可变区基因21.13%。SDS处理前、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的Ⅰ类整合子基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的MI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S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子有一定的影响。
吴志鹃黄永茂王旭陈枫钟利林雁向成玉陈庄
关键词:整合子类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
肌腱合拢器研制与应用
1999年
为了防止术中肌腱附加损伤,我们设计了肌腱合拢器,并用于临床修复肌腱损伤2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肌腱合拢器的研制肌腱合拢器由两个相同的镊夹及一扁形的滑动杆(80mm)组成。镊夹由镊体、镊柄及弹簧片组成。镊体长10mm,内有针状齿,有5齿和7齿两种...
鲁晓波杨志明向成玉龙汉安
关键词:肌腱损伤修复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