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疗效
  • 2篇近期疗效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成形术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起搏
  • 1篇心脏起搏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再灌注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直接经皮冠状...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机构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原潇
  • 2篇熊龙根
  • 1篇梁慧心
  • 1篇刘世明
  • 1篇韩嘉宁
  • 1篇陆东风
  • 1篇陈传荣
  • 1篇郭慧玲
  • 1篇李昭骥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2 0 4例AMI患者发病 0 5~ 2 6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CAG) ,证实冠状动脉闭塞 ,仅对梗死相关血管直接行PT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结果 全组 2 0 4例患者再通 197例 ,成功率 96 % ,发病至血管再通的时间 1~2 7h ,平均 5 6h。PTCA失败 7例 ,其中心包填塞 2例 ,钢丝不能通过 3例 ,术中死亡 2例 (均发生在伴有心源性休克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 ,死亡率为 0 9% ,5周内死亡 2例 (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未明显改善 ,死于心功能不全 ) ,2~ 6个月死亡 6例 (因再发心肌梗死而死亡 ) ,总死亡率 4 9%。结论 AMI后早期 (6h内 )成功的再灌注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和明显降低死亡率 ,即使在较晚时间(>12h) ,病人仍有胸痛及ST段抬高 ,使梗死的血管再通仍可达到治疗的目的。早期充分的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急诊PTCA治疗 ,可使开通闭塞血管的时间提前 ,PT CA后残余狭窄甚微 ,再灌注血流充分 ,极少发生恢复期心肌缺血及心功能不全。在条件比较好的大型医院 ,PTCA是治疗AMI的最佳方法。
陆东风熊龙根刘世明陈传荣李昭骥梁慧心原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死亡率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与处理
2008年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评估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19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119例中发生并发症者9例,占总数的7.6%,其中电极移位2例,囊袋感染2例,囊袋血肿2例,囊袋跳痛伴颈部疼痛1例,起搏器术后腹部持续抽动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结论提高对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了解,准确进行评估,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提高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成功率。
原潇郭慧玲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高龄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高龄患者行直接PC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急诊行直接PCI的高龄STEMI患者310例,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102例)和对照组(20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特点及1个月的近期疗效。结果高龄组在年龄、性别(女性)、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和血清肌酐方面高于对照组,而在吸烟、碘海醇和碘普罗胺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龄组在冠脉3支病变、IABP比例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单支病变比例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住院时间、心源性休克、1个月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性别(女性)、急性肾损伤是高龄组1个月死亡的风险因素。结论高龄STEMI患者在接受直接PCI再灌注治疗后近期预后较差,较<80岁患者死亡率高,临床上应认识到高龄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风险,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韩嘉宁熊龙根原潇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再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