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敏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源
  • 2篇血小板源性
  • 2篇血小板源性生...
  • 2篇血小板源性生...
  • 2篇血小板源性生...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生长因子
  • 1篇血浆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透析患者
  • 1篇颈动脉
  • 1篇颈动脉粥样硬...
  • 1篇患者血浆
  • 1篇表达及意义

机构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2篇卢敏
  • 2篇严丽君
  • 2篇曾宇然
  • 2篇王伟鸿

传媒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与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测定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探讨其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试验组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血浆PDGF-BB水平,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查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所探测到的斑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颈动脉IMT为(1.01±0.23)mm,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为69.4%(25D6);健康对照组颈动脉IMT为(0.72±0.15)mm,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为10.0%(2/20)。试验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血浆肌酐、白蛋白、总胆固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1991.8±228.6)μmol/L比(71.2±15.9)μmol/L、(36.78±3.40)g/L比(41.96±2.07)g/L、(4.97±0.57)mmol/L比(4.48±0.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试验组血浆PDGF—B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3.27±31.58)ng/L比(31.71±15.7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患者年龄、血浆PDGF-BB及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阴性患者[(48.04±9.97)岁比(34.54±10.35)岁、(102.60±32.87)ng/L比(72.06±13.67)ng/L、(1.51±0.59)mmol/L比(1.01±0.2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346,P〈0.01)、PDGF-BB(β=0.594,P〈0.01)为影响IMT的重要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浆PDGF-BB水平明显增高,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曾宇然王伟鸿卢敏严丽君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测定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探讨其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查两组样本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所探测到的斑块情况,将其分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样本的血浆PDGF—BB水平及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对两组研究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为69.1%,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PDGF—BB水平均较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1044-28)psimlVS(76±15)pg/ml,P〈0.01],PF4水平同样是增高的[(578±125)ng/LVS(457±60)ng/L,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患者血浆PDGF—BB水平、患者年龄均为影响颈动脉IMT的重要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浆PDGF.BB水平增高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重要作用。
曾宇然王伟鸿卢敏严丽君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血液透析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