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丽 作品数:9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误诊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误诊的IM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的IM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临床表现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扁桃体Ⅱ°以上肿大,83·3%有咽痛,58·3%有皮疹,50%有肝和(或)脾肿大,33·3%有胸闷、心悸,16·7%有关节疼痛,16·7%有眼睑水肿。实验室检查12例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均增高,异型淋巴细胞均≥10%,白细胞计数升高83·3%,肝功能均不同程度异常,心肌酶谱异常41·7%,血嗜异性凝集试验58·3%阳性,EB病毒IgM抗体75%阳性。结论:IM多为散发病例,涉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 卞丽 张志宇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误诊 5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采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LADR)方案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peg-IFNα-2a(派罗欣,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67.5μg/周+利巴韦林600mg/d,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IFNα(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0万U,隔日一次肌内注射,加利巴韦林600mg/d,逐渐增加剂量。若化验及患者症状允许,peg-IFNα-2a及IFNα每2~4周增加一次剂量,peg-IFNα-2a由90μg/周增加至135μg/周,IFNα增加至300万U。利巴韦林每2周增加200mg/d至有效剂量。结果 44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38例完成了疗程,治疗后12周ALT、AST、TBIL、HCV 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4周ALT、AST、TBIL、HCV 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24周HA、LN、PC-Ⅲ、C-Ⅳ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有8例完成了IFNα+利巴韦林疗程,治疗后12周ALT、AST、TBIL、胆碱酯酶(CHE)、HCV 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周ALT、AST、CHE、HCV 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12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4周HA、LN、PC-Ⅲ、C-Ⅳ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LADR方案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抑制病毒复制,且效果安全可靠。 曹艳雪 安萍 卞丽关键词:肝炎 丙型 肝硬化 抗病毒药 丙通沙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商品名:丙通沙)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的效果。方法4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常规的保肝、利尿以及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治疗。比较丙型肝炎病毒(HCV)Ⅰ型、Ⅱ型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基因型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Child-Pugh评分均有所改善,且HCVⅡ型患者ALT(35.66±29.52)U/L、AST(31.54±10.11)U/L、TBIL(22.82±4.62)μmol/L、Child-Pugh评分(6.11±1.26)分均低于HCVⅠ型患者的(56.15±34.21)U/L、(55.36±34.36)U/L、(38.96±11.34)μmol/L、(8.12±1.3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Ⅱ型患者中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生化学应答率、疗程结束时血清ALT复常率、疗程结束时HCV-RNA转阴率均高于HCVI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4、4.394、4.785、3.948,P<0.05)。在4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现象,通过减少利巴韦林剂量,患者均缓解了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现象,予以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有2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通过减少利巴韦林剂量,患者均缓解了症状。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丙通沙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有显著效果,且安全可靠。 尚宁 安萍 卞丽关键词:丙型肝炎 肝硬化失代偿期 利巴韦林 无创模型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20年 背景肝活检是判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金标准,因其为有创的检查,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无创性诊断的评估受到关注.目的评价10个无创模型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3-06至2019-08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了肝活检,并同时检测了血液、B超等指标.按照公式计算模型的指数分别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to-ALT ratio,AAR)、AST/血小板计数比值(AST-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年龄-血小板指数(age platelet index,API)、肝硬化判别式值(cirrhosis discriminant score,CDS)、FIB-4指数(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four factors,FIB-4)、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GPR)、S指数(S-index,S)、脾脏/血小板比值指数(spleen to platelet ratio index,SPRI)、年龄-脾脏/血小板比值指数(age-spleen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SPRI),FV(作者的模型),并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AUROC)评价每个模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模型指数均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r=0.215、0.382、0.629、0.449、0.612、0.618、0.654、0.658、0.707、0.775,均P<0.05).诊断F2-3的AUROC较好的为:FV(0.834)和ASPRI(0.796),灵敏度为78.8%和70.2%,特异度为74.0%和76.1%,准确率分别为76.3%和73.3%.F4为:FV(0.928)和ASPRI(0.912),灵敏度为85.4%和89.4%,特异度为85.0%和77.3%,阴性预测值为96.2%和96.5%、阴性似然比为0.172和0.137、准确率为85.1%和79.7%.结论FV和ASPRI是各项无创模型中诊断价值准确率最好的,尤其诊断早期肝硬化方面更具优势. 杨晴 王岩 关欣 谷野 李鲁平 戴文颖 卞丽 尚宁关键词: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无创性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参照组患者给予TACE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高于参照组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FP(134.23±12.65)ng/ml、白蛋白(ALB)(31.59±3.57)g/L、总胆红素(TBIL)(51.27±3.67)μmol/L,均优于参照组的(269.48±19.63)ng/ml、(27.57±3.21)g/L、(60.73±3.54)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646、4.431、9.817,P=0.000、0.000、0.000<0.05)。研究组生存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TACE联合RFA治疗后疗效较好,可以改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大力推广于临床试验中。 尚宁 卞丽 安萍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癌 生存率 HBXIP抑制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活性促进肝癌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对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及其在肝癌细胞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构建NC-shRNA和HBXIP-shRNA慢病毒稳定细胞系,台盼蓝染色检测HBXIP对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BXIP对CD46、CD55和CD59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HBXIP对NF-κB活性的影响;HBXIP-shRNA细胞中过表达NF-κB,Western blot检测CD46、CD55和CD59表达变化。结果:HBXIP-shRNA细胞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显著高于NC-shRNA细胞(P<0.05)。与NC-shRNA细胞相比,HBXIP-shRNA细胞CD46、CD55、CD59表达显著下降,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5)。HBXIP-shRNA细胞中过表达NF-κB,CD46、CD55和CD5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回升(P<0.05)。结论:HBXIP可能通过介导NF-κB活性调节CD46、CD55、CD59表达参与肝癌细胞免疫逃逸,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安萍 沈学斌 卞丽 尚宁 郭佳晶 石晓琳 贾景飞关键词:肝癌 免疫逃逸 NF-ΚB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本组误诊的12例IM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误诊的IM病例,男5例,女7例。临床表现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扁桃体Ⅱ°以上肿... 张志宇 卞丽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取替诺福韦酯治疗,B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转阴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HBV-DNA水平(0.92±0.41)IU/ml显著低于B组的(1.25±0.54)IU/ml,HBV-DNA转阴率92.00%(46/50)显著高于B组的74.00%(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6,χ2=5.741,P<0.05).治疗后,A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22.12±4.25)U/L、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26.54±10.5)U/L显著低于B组的(26.84±4.78)、(34.58±10.61)U/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79.84±20.10)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2±14.21)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显著低于B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采取替诺福韦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对于提高HBV-DNA转阴率以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卞丽 安萍 尚宁关键词: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长效干扰素对HBeAg阳性CHB患者肝功能指标及QLS-CHB评分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长效干扰素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以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QLS-CHB)评分的影响。方法42例HBeAg阳性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及HBeAg、HBV DNA转阴情况,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 DNA、HBsAg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BV DNA(2.48±0.37)U/ml、HBsAg(56.56±8.59)U/L均低于对照组的(3.55±0.44)U/ml、(98.43±12.8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eAg、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7.14%、85.71%,均高于对照组的23.81%、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ALB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ALT(32.94±4.17)U/L、AST(31.15±4.32)U/L均低于对照组的(45.22±5.56)、(44.28±5.46)U/L,ALB(36.92±4.21)g/L高于对照组的(30.55±4.7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生理、心理、社会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能够有效降低HBV DNA、HBsAg水平,提高HBeAg、HBV 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疗效更佳。 安萍 卞丽关键词:恩替卡韦 长效干扰素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