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少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57 H指数:4 供职机构: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关联法则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我院苍耳子治疗鼻病的配伍减毒机制预测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运用关联法则汇总并分析苍耳子治疗鼻病的药对,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与苍耳子引起的肝毒性的作用机制,从而给临床安全用药提出建议。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中医鼻病门诊中含有苍耳子处方200张,运用Aprioris算法分析处方证素、病位、归经、聚类,统计各因素中关联频次排前3名规则,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对,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其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出建议。结果:运用关联法则Aprioris算法得出我院中医鼻病门诊就诊证型以痰湿阻结频次最高,治疗以苍耳子、白芷药对治疗频次最高。网络药理学预测与竞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卵巢类固醇生成等通道相关。结论:运用关联法则及网络药理学结合可以直观的了解医师用药情况,预测其安全用药的机制,可为临床安全用药评价提供参考。 卓少华 林晓敏 孙丽映 郭林 郑俊德 丘远聪 洪怀章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苍耳子 加味苏子降气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自拟方剂加味苏子降气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EB)、有中医辨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EB)、有中医辨证(久咳、风咳)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实验组给予自拟方剂加味苏子降气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两组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分别为92.10%(35/38)、94.73%(36/38);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0.15±0.14)×109/L、(0.18±0.1)×109/L;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分别为(1.81±0.44)%、(1.63±0.5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咳嗽评分降到(0.53±0.6)分、(0.61±0.64)分;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实验组2.63%(1/38)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1.58%(1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加减"加味苏子降气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EB,效果显著,疗效与激素疗法相当,但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洪怀章 卓少华 田映青 丘远聪 陈文滨 林晓敏 张韵 叶丽红关键词:苏子降气汤 孟鲁司特钠 1例内服中药方治疗湿疹的不良反应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内服中药方治疗湿疹致急性肝损伤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内服中药方治疗湿疹致急性肝损伤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及查阅文献资料。结果:在内服中药方期间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发生急性肝损伤,停药,服用护肝片30 d,肝功能恢复。结论:内服中药方中白鲜皮过量可引起急性药毒性肝损伤,白鲜皮、苦参、绵萆薢与对乙酰氨基酚同时服用亦可增加肝毒性的概率。 卓少华 林晓敏 郑俊德关键词:白鲜皮 急性肝损伤 加味苏子降气汤治疗小儿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疗效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加味苏子降气汤治疗小儿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EB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用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硫酸特布他林2.5 mg雾化吸入治疗,1次/d;治疗组用自拟方治疗,1剂/d。4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1/25)高于对照组(76%,1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苏子降气汤治疗小儿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卓少华 林晓敏 丘远聪 洪怀章 田映青关键词:疗效 人参皂苷Rg5调控lncRNA-PCAT12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5通过抑制长链非编码RNA-PCAT12(lncRNA-PCAT12)抑制胃癌(GC)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价值。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SNU-1细胞分为四组,A组,B组与C组加入0.03,0.06,0.09μmol/L Rg5处理,对照组加入5%DMSO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实时定量PCR检测lncRNA-PCAT12表达。结果:处理后24、48、72 h,对照组中lncRNA-PCAT12表达水平和癌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各实验组(P<0.05),C组均低于B组与A组(P<0.05)。实验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C组比B组与A组高(P<0.05)。转染48 h后,实验各组细胞迁移距离都小于对照组(P<0.05),而C组小于其他两个实验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5能通过抑制lncRNA-PCAT12的表达,且高浓度的效果更显著,可通过抑制GC细胞增殖与迁移,促进其凋亡,从而发挥抑癌作用。 卓少华 丘远聪 郑俊德 殷蕾 王惠颖关键词: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我院39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我院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经左氧氟沙星治疗后发生的39例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不良反应表现,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发生不良反应与性别不相关,与年龄相关;主要涉及皮肤、胃肠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血管疾病等;静脉给药发生率高于口服;一次给药剂量为400毫克时发生率较为集中。结论:不良反应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潮红,多汗,疲劳为新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要做好用药监控,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郑俊德 郭林 丘远聪 卓少华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合理用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药对“茯苓-半夏”干预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茯苓-半夏”干预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TCMSP、pubchem和pharmmapper数据库检索并筛选药对“茯苓-半夏”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靶点,利用DrugBank、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抑郁症相关的疾病靶点,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11.5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关系,并通过Cytoscape3.8.2软件构建PPI网络以及构建“茯苓-半夏”-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1.5.6工具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 本文以“茯苓-半夏”作为核心药对,共筛选得到28个活性成分,其中涉及抑郁症作用靶点的中药活性成分有23个,如松柏苷、常春藤素、曲美烯酸、β-谷甾醇等,涉及抑郁症作用靶点14个,分别为ALB、MAOB、MAPK14、GSTP1、AKR1B1、CASP3、PPARG、AR、ESR1、HSD11B1、TNNC1、GBA、IMPA1、TTR。主要涉及生物学进程的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对雌激素的反应(response to estrogen)、对雌二醇的反应(response to estradiol)、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response to thyroid hormone)等,KEGG的通路包括癌症的途径(Pathways in cancer)、癌症中的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 in cancer)、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均≤-5.0(k J/mol),表明靶点与成分的结合活性良好。结论 本文探讨了“茯苓-半夏”干预抑郁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其中MAOB是胺氧化酶[含黄素]B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神经活性胺和血管活性胺的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MAOB优先降解苄胺和苯乙胺,可能具有直接发挥抗抑郁作用,为今后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洪怀章 卓少华 丘远聪 黄新伟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抑郁症 茯苓 半夏 分子对接 2017~2019年某院常用抗痛风药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整理及分析2017~2019年医院常用抗痛风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用药成本提供参考。方法通过HIS系统、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统计常用抗痛风药品种、年销售金额、DDC、DDDs、不良反应例数等来分析使用情况。结果别嘌醇DDC由2.32元上涨至6.60元,DDDs逐年降低,ADR共18例,多为皮疹。秋水仙碱DDC 0.27元上涨至0.49,DDDs上涨一年后下降,ADR共27例,表现为皮疹多见。苯溴马隆DDC维持不变,DDDs逐年上涨,为常用抗痛风药中使用频度最大,ADR共14例,表现为腹泻、腹痛。结论某院抗痛风急性发作治疗以秋水仙碱药物为一线药物,对痛风发作预防性治疗以苯溴马隆、别嘌醇为一线药物,其中以苯溴马隆选择倾向性最大。 郑俊德 卓少华 洪怀章 郭林 丘远聪关键词:抗痛风药 苯溴马隆 别嘌醇 秋水仙碱 金莲花颗粒与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比较用金莲花颗粒与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金莲花颗粒组与炎宁颗粒组,每组各50例患儿。为两组患儿均使用头孢丙烯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金莲花颗粒组患儿加用金莲花颗粒进行治疗,为炎宁颗粒组患儿加用炎宁颗粒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退热的用时、咳嗽消失的用时、肺部啰音消失的用时、住院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接受治疗后,炎宁颗粒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金莲花颗粒组患儿,其退热的用时、咳嗽消失的用时、肺部啰音消失的用时、住院的时间均短于金莲花颗粒组患儿,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金莲花颗粒组患儿(P<0.05)。结论 :与用金莲花颗粒进行治疗相比,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使用炎宁颗粒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但其不良发应的发生率较高。 卓少华 郑俊德 丘远聪 郑建华关键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具的5400张中药处方(每月随机抽选3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该院于2016年7月开始对中药处方进行PDCA循环管理。将2016年1月至6月期间(进行PDCA循环管理前)该院开具的1800张中药处方作为干预前组。将2016年7月至12月期间(进行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后)该院开具的1800张中药处方作为第一轮循环组。将2017年1月至6月期间(进行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后)该院开具的1800张中药处方作为第二轮循环组。比较三组处方的合理率及其中各项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结果 :1)干预前组处方的合理率为92.33%,第一轮循环组处方的合理率为95.33%,第二轮循环组处方的合理率为97.94%。与干预前组处方相比,第一轮循环组处方和第二轮循环组处方的合理率均更高(P<0.01)。与第一轮循环组处方相比,第二轮循环组处方的合理率更高(P<0.01)。2)与干预前组处方相比,第一轮循环组处方和第二轮循环组处方中各项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均更低(P<0.05)。与第一轮循环组处方相比,第二轮循环组处方中各项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药应用的合理性。 丘远聪 郑建华 陈文滨 卓少华 周丹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 中药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