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迎新

作品数:4 被引量:1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CERN野外台站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稻草覆盖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红壤
  • 1篇稻草还田
  • 1篇亚热带
  • 1篇玉米
  • 1篇生理指标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模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土
  • 1篇土壤温度
  • 1篇土壤温度和水...
  • 1篇土壤无机磷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磷
  • 1篇铵态氮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刘迎新
  • 4篇谢小立
  • 4篇王凯荣
  • 2篇苏衍涛
  • 1篇彭娜
  • 1篇佘冬立
  • 1篇陈安磊
  • 1篇彭英湘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稻草覆盖对亚热带红壤旱坡地玉米旱期生长的生理调节作用及其产量效应被引量:18
2007年
对不同稻草覆盖量处理下亚热带旱坡地红壤水分、温度变化和玉米不同生育期生理指标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有旱无灾年份,稻草覆盖可以明显地缓解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减少和调节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可减轻玉米旱害,其效果随着覆盖量的加大而越明显,但受干旱程度和生育期影响。拔节期遇旱,稻草覆盖可以维持玉米的生理活性,覆盖稻草15 t.hm-2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随生育期的推移和后期降雨频度的增加,各处理间玉米生理指标值差异减小,灌浆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稻草覆盖可以增加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覆盖稻草15 t.hm-2处理(T3)生物量最大,覆盖稻草5 t.hm-2处理(T1)产量最高,其原因主要是受旱时期为拔节期,造成处理T3贪青生长,但对处理T1后期生理机制影响不大。
刘迎新王凯荣谢小立苏衍涛
关键词:稻草覆盖土壤水分生理指标夏玉米
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1
2007年
通过15年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红壤稻田有机碳源的长期投入和土壤有机碳的逐年升高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维持在较高水平(>800 mg.kg-1),是稻田土壤MB-P(>16.0 mg.kg-1)提高的主要原因.长期不施磷肥条件下,土壤全磷含量与试验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土壤有机磷含量平均提高了29.3%;土壤亏损的磷形态主要是无机磷(Al-P、Fe-P、Ca-P和O-P),其中Al-P含量处于最低水平(平均0.5 mg.kg-1).另外,长期不施磷肥土壤的MB-P远高于Olsen法提取态磷(Olsen-P)(<7.0 mg.kg-1),而稻田土壤MB-P与Al-P呈显著相关(P<0.05),表明土壤微生物对稻田土壤Al-P、Fe-P、Ca-P和O-P的利用是促进其向有效磷方向转化的关键途径.磷肥配合有机养分循环利用不仅提高了土壤磷库的积累,而且通过土壤微生物的活化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磷的有效性.
陈安磊王凯荣谢小立刘迎新
关键词: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磷土壤无机磷
不同灌溉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供氮特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2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年晚稻草还田提高了翌年早稻期间土壤NH4+-N浓度;配施N肥后新鲜早稻草还田也增加了晚稻期间土壤NH4+-N浓度,但不施N肥淹水灌溉下稻草还田土壤NH4+-N浓度低于移走稻草的处理,间歇灌溉下稻草还田处理土壤NH4+-N浓度仍高于移走稻草的处理。稻草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早稻增产幅度为6.85%,晚稻为8.17%;施用N肥后稻草增产效应显著高于不施N肥处理,分别增产9.18%和5.83%。稻草还田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来影响产量,但水稻生长季节、灌溉模式和施肥条件对稻草还田的增产效应存在交互作用,早稻以连续淹水灌溉条件下稻草还田的增产效果最大,而晚稻则以间歇灌溉条件下的效果最佳。
彭英湘王凯荣彭娜谢小立佘冬立刘迎新
关键词:稻草还田灌溉方式N肥铵态氮晚稻
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调控效应被引量:56
2008年
利用雨养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调节旱地红壤温度和水分动态的作用及其降低玉米干旱胁迫的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覆盖能显著降低高温时段(15:00)10cm以内土层的温度,降幅可达1.6-4.1℃,降温效应随覆盖量增加而增加。稻草覆盖能明显提高0-5cm表土层的水分保持能力,当覆盖量为5000-10000kg·hm-2时,高温干旱期表土层的最低含水量平均可提高3.3%-3.6%;稻草覆盖量为15000kg·hm-2时,表土层最低含水量平均提高6.1%。由于稻草覆盖的降温保墒效应,玉米拔节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提高了8.34-17.77μmol·m-2·s-1(提高率60.3%-128.4%),喇叭口期(雌花发育期)光合速率提高4.46-11.27μmol·m-2·s-1(提高率16.3%-41.3%),子粒产量增加7.6%-13.1%。就土壤降温保墒和玉米增产效应而言,可选择5000kg·hm-2的稻草覆盖量。
苏衍涛王凯荣刘迎新谢小立
关键词:稻草覆盖红壤旱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合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