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菁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简易化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诊断性早熟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性早熟患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中各时间段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水平分析,探求激发试验的简易化。方法运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CS:180)检测60例性早熟患儿基础血清E2、T、FSH、LH水平及LHRH激发试验后血清FSH、L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中枢性性早熟(CPP)组39例LHRH注射30 min后FSH和LH明显升高(Pa<0.01),LH/FSH>1,LH峰值>12 IU/L。周围性性早熟(PPP)组21例注射LHRH前及注射后30、60、90 min后,血LH、FSH无显著变化(Pa>0.05)。E2和T水平于注射前和注射后60 min无差异显著性(P>0.05)。二组LH、FSH高峰均集中在30、60 min。结论LHRH激发试验主要依据LH峰值和LH/FSH值来判断;激发试验可简化为LHRH激发前和激发后30、60 min分别抽血检测LH、FSH,即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刘菁华田国力许洪平朱志颖申甜
- 关键词:儿童性早熟
-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和临床用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研究癫痫患儿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临床用药的相关性。对年龄1-19岁,服用卡马西平治疗的癫痫患儿185例血样进行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稳态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临床服药剂量和血药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年龄对血药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年龄影响最明显,在持续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下,提倡个体化给药。
- 刘菁华陈连红田国力陆燕芬陈丽琴
- 关键词:癫痫卡马西平药物监测儿童
- 儿童十二指肠肠壁血肿3例被引量:2
- 2011年
- 对上海市儿童医院3例临床怀疑为十二指肠肠壁血肿的患儿,通过GI、B超、CT平扫+增强,以及CT扫描随访检查,结合患儿病史,对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发现GI、B超对十二指肠肠壁血肿诊断没有特异性,CT平扫+增强,以及CT扫描随访检查,在十二指肠肠壁血肿的诊断上具有很明显的特异性,结合病史可作为可靠的诊断依据.CT检查对于十二指肠肠壁血肿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刘菁华李婷婷韩燕乔
- 关键词:儿童影像特点
- 小儿斑秃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儿斑秃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对68例斑秃小儿测定其外周血微量元素,其中51例测定甲状腺功能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小儿作对照分析。选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斑秃小儿外周血锌、铁、铜和镁明显低于正常小儿,钙、铅和镉与正常小儿无明显差异。甲状腺功能,51例斑秃小儿T3、FT3明显低于正常小儿,T4、TSH和FT4与正常小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例均无甲状腺疾病临床表现。体液免疫功能,IgA、IgG明显低于正常小儿,IgM明显高于正常小儿,IgE有26例升高,但与正常小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免疫功能,斑秃患儿CD3+、CD8+百分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CD4+、CD1+9等百分率、CD1+6CD5+6/CD4+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小儿斑秃效果显著。结论斑秃小儿存在血锌、铁、铜和镁的缺乏。甲状腺功能可以异常,不一定有临床表现。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失调,主要表现为CD3+、CD8+百分率下降和CD4+/CD8+平衡失调。复方甘草酸苷片对轻型斑秃疗效佳,对重型斑秃疗效还需随访。
- 钱秋芳丁惠玲刘菁华
- 关键词:斑秃小儿微量元素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复方甘草酸苷片
- MSCT及MPR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组(MPR)重建技术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诊断中的征象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6例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MSCT表现。结果肠套叠类型:回-回型6例,回-回-结型1例,回-结型9例。影像表现:所有16例MSCT横轴面图像结合MPR图像均显示"靶征"或"同心圆征","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征"12例,"血管卷入征"8例;MSCT检出原发病灶12例。病理结果:肠壁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6例,肠重复畸形2例,淋巴瘤1例,小肠息肉3例,克罗恩病1例,回肠末端狭窄2例,腹部手术后应激性肠套1例。结论MSCT薄层图像对儿童继发性肠套叠及其原发病变有较高的检出及定性能力,结合MPR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显示肠套叠的套入部位及诱发病因,对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吴于淳刘菁华张骥朱珍
- 关键词:继发性肠套叠体层摄影术图像处理
- 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CT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特征以及螺旋CT扫描在其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活检和病理证实的49例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病人影像资料,分析肿瘤的CT征象。结果 9例患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均为原发病灶,原发于肾上腺者27例,腹部盆腔交感神经链者22例。CT表现仅1例有2个病灶,其余均为单发。瘤体多巨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内见囊变坏死。其中33例病灶有钙化。34例边界不清,15例界限清晰。增强后大多数肿瘤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肿瘤易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部分出现远距离转移。结论螺旋CT不仅能显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侵犯、转移情况,而且可显示早期淋巴结转移,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 刘菁华朱珍张骥史青
- 关键词: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