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爱虢

作品数:100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航空宇航科学...
  • 2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5篇电气工程
  • 8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1篇燃烧
  • 23篇气轮机
  • 23篇燃气轮机
  • 23篇燃烧室
  • 20篇燃料
  • 15篇电池
  • 15篇燃料电池
  • 12篇动力系统
  • 12篇力系
  • 12篇混合动力
  • 12篇航空发动机
  • 11篇熔融碳酸盐
  • 11篇生物质
  • 11篇微型燃气轮机
  • 11篇混合动力系统
  • 10篇熔融碳酸盐燃...
  • 10篇发动机
  • 9篇低排放
  • 9篇催化
  • 7篇催化燃烧

机构

  • 84篇沈阳航空航天...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沈阳发动机设...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北方联合出版...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沈阳鼓风机(...
  • 1篇大连民族大学
  • 1篇中国航发沈阳...

作者

  • 97篇刘爱虢
  • 56篇曾文
  • 34篇王成军
  • 30篇陈保东
  • 27篇刘凯
  • 21篇马洪安
  • 20篇陈雷
  • 19篇翁一武
  • 10篇刘宇
  • 6篇陈潇潇
  • 6篇朱悦
  • 5篇陈欣
  • 5篇王冰
  • 4篇徐志晖
  • 3篇张巍
  • 3篇佟飞
  • 3篇张国臣
  • 3篇李鹏超
  • 3篇王栋
  • 2篇寇志海

传媒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热能动力工程
  • 6篇沈阳航空航天...
  • 5篇航空动力学报
  • 3篇热力发电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燃气轮机技术
  • 2篇推进技术
  • 2篇中国科技经济...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第八届全国能...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冶金能源
  • 1篇现代电力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燃气涡轮试验...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0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18篇2017
  • 4篇2016
  • 1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性能试验测试被引量:2
2019年
设计了一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并对燃烧室的燃烧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所设计的燃烧室为单级旋流器+主燃孔的折流式单管燃烧室,采用L型燃气导管实现气流在燃烧室内的180°转角;燃料喷嘴为多孔式,2排孔的喷射角度分别为120°和90°;通过掺混孔和燃气导管冷却孔相互配合的方式来满足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的要求。测试结果表明:在设计点燃烧室的冷、热态压力恢复系数分别为0.955、0.940;点火燃空比为0.005~0.007,具有较好的点火特性;对贫油熄火特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燃烧室入口温度,当大气温度由?30 ℃升至30 ℃时,贫油熄火燃空比由0.002 6降低至0.002 3;排放及燃烧效率未能达到要求,尤其是CO排放较高,体积分数达到300×10–6;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热点指标低于0.15,满足要求,但空气流量分配不合理导致火焰筒局部温度过高。
刘爱虢陈思李昱泽翁一武曾文刘凯
关键词: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排放特性试验测试燃烧效率
一种应用于LNG为燃料的航空发动机的燃料供应系统
一种应用于LNG为燃料的航空发动机的燃料供应系统,该系统包括LNG储罐、LNG低压泵、气体低压泵、气化装置、气体高压泵、流量控制器、燃油歧管、气体燃料喷嘴和燃烧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降低了系统复杂性,提高了动力系统的可靠...
陈保东刘爱虢曾文王成军刘凯
GSV测试技术在喷雾场试验上的应用
2017年
喷雾流场的特性对航空发动机火焰筒燃烧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优化喷嘴雾化性能可以提高燃烧质量。而研究流场特性和优化雾化喷嘴性能的前提是对流场内液滴尺寸与速度以及其分布进行准确有效的测量和表征。介绍全场粒径流速测量系统(global sizing velocity,GSV)测试技术,并应用该技术对喷雾场中部分区域的液滴尺寸和速度进行测量。基于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检测喷嘴的雾化性能,同时测试结果表明:GSV技术在喷雾场区域的粒径测量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性,在速度测量方面仍有待改进。
申力鑫王成军张中飞陈保东刘爱虢
关键词:离焦图像
基于激光测试技术的喷雾场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燃油是在经过喷嘴雾化之后,以液雾的形式进入的,因此,液雾的特性也决定了燃烧的质量,而液雾的特性是由喷嘴的雾化性能来决定的。通过运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和GSV(global sizing velocimetry)这两种激光测试技术,对喷嘴喷雾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喷雾锥角随压力的变大而变大;在较大压力下,喷雾场会形成空心锥体结构;在一个压力确定的喷雾场中,边缘区域的雾化效果最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检测喷嘴的雾化性能。
王成军申力鑫张中飞陈保东刘爱虢
关键词:测试技术喷雾场喷雾锥角
一种采用丝网分离机构的车载甲醇在线重整系统及控制方法
采用丝网分离机构的车载甲醇在线重整系统,发动机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重整装置包括重整器、蒸发段和丝网分离段,富氢混合气阀通过管路连接重整燃气出口和富氢混合气喷射器,高温尾气阀通过管路连接蒸发段进口和排气管,甲醇流量阀通过管...
陈雷曾文张维马洪安杨聪刘爱虢李政楷王成军庞钧译
沼气组分比例对其燃烧稳定性及层流燃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获得沼气主要组分比例所占比例对其燃烧稳定性与层流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测量了当量比范围为0.8~1.3、初始压力范围为0.1~0.3 MPa、初始温度为320 K、甲烷体积分数分别为47%、55.5%、59%条件下沼气的火焰发展特性。同时,分析了沼气主要组分比例所占比例对沼气层流燃烧时的火焰稳定性与燃烧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初始温度为320 K、当量比为1.0、初始压力为0.1 MPa时,在不同甲烷体积分数下火焰前锋面均较为光滑,并呈准球形向外发展;当初始压力升高至0.2 MPa时,不同甲烷体积分数下火焰前锋面均出现了裂纹与火焰突起,优先扩散不稳定性初步显示;当初始压力继续升高至0.3 MPa时,优先扩散不稳定性逐步明显,同时,浮力不稳定性将初步显示。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初始压力的降低或沼气中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加,马克斯坦长度逐渐增大,火焰稳定性逐步增强。在各工况下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与层流燃烧速度随当量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当量比为1.1时达到最大;同时,随着初始压力的降低或甲烷体积分数的升高,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与层流燃烧速度逐渐增大。
曾文刘靖刘宇刘爱虢
关键词:沼气燃烧层流燃烧速度马克斯坦长度
生物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排气催化燃烧实验研究
2011年
在自行研制的催化燃烧实验平台上,研究使用4种不同催化剂的生物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排气的催化燃烧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总体趋势上,催化燃烧的反应效率随着催化燃烧室入口温度的提升而提高;生物质气高温燃料电池排气中氢气的体积浓度对催化反应特性有很大影响,在氢气浓度低于3%的时候,催化燃烧反应效率随着氢气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不同的排气组分浓度,不同的催化剂有不同的催化反应特性,因此要根据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排放气体组成,选用不同的催化剂。
戴立明翁一武刘爱虢
关键词:催化燃烧催化剂
航空发动机催化-预混分级燃烧室及运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低污染物排放的航空发动机催化-预混分级燃烧室及运行方法。该燃烧室为沿发动机轴向布置的环形结构,它包括预燃、预混、催化、次级燃烧及均相反应区。在预燃区采用了扩散燃烧方法使部分燃料和空气进行反应,预混区内...
刘爱虢王冰曾文刘凯彭大维
生物质-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对生物质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特性及不同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生物质气化为以水蒸气为气化介质的基于UNIQUE概念的流化床气化、高温净化系统,建模中采用了化学动力学模型,并以萘作为焦油成分。基于所建立的系统模型,分析了生物质含水率和燃料利用率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生物质应用技术相比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在200 kW规模,生物质含水率为20%时,电效率可以达到47%。生物质含水率增加会降低系统的输出功率,系统效率下降明显;SOFC燃料利用率提高时系统输出功率变化不明显,但系统效率会明显提高。
刘爱虢王冰翁一武曾文陈保东
关键词:生物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动力系统
“双碳”目标下高校能源与动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023年
双碳目标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本文以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在理论教学上增加节能与环保方面的院级限选课,在实践教学上丰富内容,重构现有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研究能源的转换、传输、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动力机械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刘宇田素梅栾孝驰寇志海刘爱虢
关键词:课程体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