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 作品数:180 被引量:2,003H指数:3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 媒介·空间·事件:观看的“语法”与视觉修辞方法被引量:131
- 2017年
-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视觉修辞强调对"视觉形式"的识别与分析,挖掘出潜藏于视觉本文"修辞结构"中的含蓄意指。视觉修辞的文本对象主要包括视觉化的媒介文本、空间文本和事件文本,相应地也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视觉修辞方法。媒介文本的视觉修辞方法主要强调在视觉形式与构成的"语法"基础上把握视觉话语的生产机制。空间文本的视觉修辞方法主要关注空间的功能、意义与价值是如何在空间生产的视觉逻辑中体现和深化。事件文本的视觉修辞方法主要强调图像事件中视觉化的"凝缩符号"与"新闻聚像"的生产方式及其在传播场域中的流动结构与跨媒体叙事过程。
- 刘涛
- 关键词:视觉语法视觉修辞修辞结构
- 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被引量:47
- 2017年
- 框架是人为构造的并加以组织化而形成的一套理解事物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框架运作的底层语言涉及到逻辑学意义上的范畴论问题。范畴是一种基础性的框架语言,铺设了一切释义行为发生的元框架(metaframe),本质上指向框架运行的底层释义系统。框架生产对应的是一个深刻的修辞发明(rhetorical invention)命题,其目的就是在修辞学意义上进行争议宣认,即通过对争议点的发明与构造而赋予争议本身既定的认知框架。在话语实践中,定义框架、知识框架、情感框架和价值框架构成了四种普遍存在的元框架形态。然而,话语实践中的争议宣认方式往往因为修辞情景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演变和流动状态,而这引申出"浮动的框架"(floating frame)这一崭新的理论命题。
- 刘涛
- 关键词:知识框架
- 数字景观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吗(学术对谈)被引量:8
- 2024年
- “数字景观”是伴随数字技术的出现而诞生的一种新的形象性形态,是人类通过数字技术发展出的一个数字化社会的总体图景,是人类对于数字化生活的空间认知。它不但包括了地图景观、短视频景观、游戏景观、增强现实景观乃至数字“世界模拟器”,更包括了数字的观看者、数字化的观看过程、数字技术支持的观看语境。由此造就“数字化奇观”“数字化重组”“数字化控制”的不同景观,也带来了“数字景观契约”“数字景观的共情”“数字景观的主体性”等一系列问题。数字景观的探讨不仅引领着生活的未来可能性,同时也暗示着数字化可能使我们失去自己的本质,进而引发一种人类的异化。
- 王豪胡范铸刘涛甘莅豪刘弢
- 关键词:数字化控制
- 教师资格“五年一检” 谨防道德误伤
- 2013年
- 日前,在"北京2013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9月起,教育部将组织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试点。按照新的政策要求,所有教师都要接受五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且师德不合格者一票否决。一时,教师"
- 刘涛
- 关键词:教师资格师德问题人类灵魂《教师法》教育督导教学事故
- 步态分析在踝关节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 <正>研究目的:踝关节作为人体运动的主要承重关节,在人体日常活动和运动中踝关节的损伤较为普遍,但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以至于多次损伤而导致慢性踝关节损伤。步态分析作为特定人群运动能力的风险评估方法,旨在规范人体动作标准。本...
- 刘涛郝莹
- 个体叙事何以公共协商:极端天气事件中的公众风险认知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作为一种极端天气,沙尘暴一再成为网络热搜词条。研究选取近期两次沙尘暴发生时间段的微博相关讨论文本,构建LDA主题模型,挖掘公众的讨论主题,以检验公众风险认知差异。在提取的6个主题中,通过主题—关键词的中心度测量,发现“亲历者直接感受”和“相关情绪抒发”两个主题的重要性程度最高。这表明社交媒体中亲历者的个人经验分享和情绪扩散对于公众认知极端天气事件风险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极端天气发生时“城市环境议题”深层勾连了人们的个体叙事,使情感共振成为公共协商的基础。研究发现,基于共情的个体叙事在公共讨论中能够形成关于城市基础设施“问题呈现”的共商情境,但尚缺乏对环境保护行为采纳劝服的深层讨论。
- 朱雅婧刘涛
- 关键词:个体叙事公共协商LDA
- 高原老年人体质健康评价体系构建
- 体质健康评价是以人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对象的价值判断,通常通过测试人体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相关的指标来评判个体体质健康水平。长期以来,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是本领域专家研究的重点。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地貌,其独...
- 刘涛
- 关键词:高原老年人体质健康
- 文献传递
- 《新闻调查》:调查性报道的文体范畴辨析被引量:1
- 2004年
- 调查性报道首先诞生于西方,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成型的新闻样式和调查文体,其成熟的理念和运作离不开内在的品格支撑和实践突破。在西方,调查性报道继承了“揭露丑行新闻”中媒介自发而本能的最激进、最严肃的质疑姿态和调查意识,其锋芒直指那些社会、政治、经济、司法活动中鲜为人知或被遮掩的丑行和内幕。无论是报纸或电视媒体,纷纷将调查性报道视为履行媒体使命、平衡舆论生态的最佳途径。媒体对这种调查文体的追求也吻合了民众善良的求真心理和价值判断。
- 刘涛
- 关键词:《新闻调查》调查性报道受众节目内容节目形式
- 视频化生存时代的失神症及其时间弥合机制研究
- 2024年
- 失神症喻示了一种点状的时间形态。在该视角下,绵延时间体验的形成有赖于技术假体对时间缝隙的弥合。由此,失神症为思考媒介技术如何形塑人类时间体验提供了新的认知维度。维利里奥主要立足电影而提出失神症及相关思想。在短视频时代,失神症在发生场景、症候表现和运作机制三方面形成了新的内涵,建构了新的时间观念及实践:维利里奥论述的基点——“醒与梦”不再清晰区分,人与时间的关系看似恢复和谐,但人的主体性可能已因速度的暴力而破碎。
- 刘倩欣刘涛
- 关键词:媒介时间媒介批评
- 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当代阐释被引量:47
- 2013年
-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是当代社会批判思潮"空间转向"的标志性起点。社会化媒体的碎片化传播特征吻合了现代社会本身的碎片化趋势及其空间实践,空间生产呈现出一种新的生产逻辑和空间体验,本质上体现为对碎片化的缝隙空间的社会化生产。缝隙空间中的社会意义和资本意义之所以能被发现和激活,不能不提到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碎片空间所"承受"的普遍而深刻的规训实践。与其它现代性碎片不同的是,空间碎片不仅诠释了现代性所呈现的文化特征,同时还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结构特征,这无疑成为现代性批评的又一个起点和路径。
- 刘涛
-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