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泉

作品数:30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芽囊原虫
  • 10篇原虫
  • 10篇人芽囊原虫
  • 6篇弓形虫
  • 3篇体外
  • 3篇抗原
  • 3篇感染率
  • 2篇大学生
  • 2篇医院就诊
  • 2篇原虫感染
  • 2篇在校
  • 2篇在校大学生
  • 2篇人芽囊原虫感...
  • 2篇体外扩增
  • 2篇染色
  • 2篇滋养体
  • 2篇吸虫
  • 2篇免疫反应
  • 2篇免疫反应性
  • 2篇就诊

机构

  • 25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刘晓泉
  • 12篇田春林
  • 10篇石焕焕
  • 9篇卢作超
  • 7篇刘登宇
  • 5篇万孝玲
  • 4篇李艳文
  • 3篇申继清
  • 3篇杨雯
  • 3篇王鸽
  • 3篇何姗姗
  • 3篇胡缨
  • 3篇刘腾
  • 3篇燕慧
  • 3篇王卫群
  • 2篇朱穗京
  • 2篇邹齐
  • 2篇罗宝花
  • 2篇陈曦
  • 2篇林俊仪

传媒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4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四川动物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圆圃棘口吸虫感染2例报告被引量:4
2011年
病例1女,40岁,护士,广西宾阳县人。患者腹泻,起初为每天1次,就诊前1周增加到每天2次到数次,多为水样便。于2010年7月8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初诊为肠炎。
刘晓泉石焕焕
关键词:医院就诊就诊前水样便
弓形虫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VAX1-SAG1和pVAX1-SAG4的构建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构建弓形虫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VAX1-SAG1和pVAX1-SAG4。方法根据弓形虫RH标准株SAG1和SAG4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分别含有HindⅢ/BamHⅠ和BamHⅠ/XbaⅠ内切酶位点),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将这两段基因分别克隆至PEGM-T Easy载体,经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用HindⅢ/BamHⅠ和BamHⅠ/XbaⅠ分别双酶切PEGM-T Easy-SAG1、PEGM-T Easy-SAG4和pVAX1,得到含内切酶位点的SAG1和SAG4基因片段,分别与pVAX1连接,构建pVAX1-SAG1和pVAX1-SAG4真核表达质粒,经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结果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SAG1和SAG4,测序结果分别与弓形虫RH标准株SAG1和SAG4基因比较,符合率均为100%。构建PEGM-T Easy-SAG1、PEGM-T Easy-SAG4克隆质粒和pVAX1-SAG1、pVAX1-SAG4真核表达质粒,分别经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显示722bp的SAG1基因片段和511bp的SAG4基因片段均插入载体PEGM-T Easy和pVAX1中。结论成功克隆了pVAX1-SAG1、pVAX1-SAG4真核表达质粒,为弓形虫基因疫苗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杜海娟卢作超刘晓泉吕国丽燕慧田春林
关键词:弓形虫基因疫苗真核表达质粒
富钟瘰螈和广西瘰螈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研究我国广西产的富钟瘰螈和广西瘰螈骨骼系统,包括头骨、脊柱和附肢骨骼,并对各骨块的形状、位置以及与邻近骨块的关系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比较了富钟瘰螈和广西瘰螈骨骼特征的差异,并将富钟瘰螈、广西瘰螈与有斑肥螈、贵州疣螈和东方蝾螈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为揭示瘰螈属种间演化关系和蝾螈科属间演化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叶英庞启平刘晓泉胡启平袁志刚
关键词:骨骼系统头骨椎骨
南宁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儿童保健及蛲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自愿受检的原则,对南宁市10所幼儿园共2 414名儿童进行蛲虫的病原学检查,分析阳性者的感染情况。结果首次检查查出感染者117例,对阴性者连续1~2 d检查检出感染者106例,蛲虫感染率为9.24%(223/2 414)。市区和乡镇儿童感染率分别为5.27%和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童感染率分别为10.74%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园大班儿童感染率最高,为15.55%,不同学龄阶段儿童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者的双手、被褥及地面、桌面、玩具等是蛲虫感染的重要来源,感染者多有不良卫生习惯,有症状者128例(57.40%)。结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蛲虫感染,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胡缨刘晓泉卢作超石焕焕
关键词:蛲虫病儿童
刚地弓形虫SAG4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扩增刚地弓形虫R.H株SAG4基因,对SAG4基因编码序列进行结构和初步的功能预测。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然后进行目的基因的PCR体外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575bp的基因片断,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其为R.H株SAG4基因分子片段,转译后的蛋白质结构稳定,能形成多个结构域。结论:成功地获得了刚地弓形虫R.H株SAG4基因片段,为弓形虫病的抗原诊断及分子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田春林石焕焕秦小虎刘晓泉万孝玲
关键词:扩增刚地弓形虫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4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鉴定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对弓形虫表面抗原SAG4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反应性分析。方法根据弓形虫RH株SAG4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F340224.1)设计引物,体外扩增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亚克隆至pET28a(+)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SAG4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该蛋白与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为537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重组基因编码产物为弓形虫SAG4抗原,是一种外膜蛋白。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以包涵体的形式稳定表达SAG4。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诱导表达的蛋白能被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血清识别,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18740。结论重组蛋白SAG4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
杨雯万孝玲田春林王卫群刘晓泉
关键词:弓形虫克隆表达免疫反应性
广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广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酸醚离心沉淀法粪检,抽查3个年级共1 433人,统计分析民族、性别、生源地、不同年级组别之间B.h感染率。结果:广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B.h平均感染率为14.93%;汉族感染率13.48%,壮族感染率18.38%,其他民族感染率为17.24%。各年级感染率最低为13.19%,最高达16.28%。男性感染率为14.74%;女性感染率为15.06%。广西本地生源感染率为15.06%;外地生源感染率为13.94%。结论:广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B.h感染率较高,并且存在校内感染的可能性。壮族学生B.h感染率高于汉族。
刘腾刘晓泉石焕焕何姗姗王鸽符瑞佳林俊仪罗宝花韦祎陈曦易乾彦邹齐
关键词:人芽囊原虫大学生感染率
广西南部沿海地区居民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了解广西南部沿海地区居民人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随机抽样调查11个自然村,以户为单位分别收集家庭各成员粪便标本,采用改良酸醚沉淀法镜检。结果在该地区的11个村抽检1 366人,粪检样品1 366份,阳性360份,人群感染率26.35%。11个村的感染率在5.13%~44.72%之间;感染率年龄分布以0~9岁最高,为34.79%,40~49岁最低,为12.93%;职业分布以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最高,为40.80%,农民感染率最低,为21.19%。结论广西南部沿海地区居民人芽囊原虫感染率较高,地区、年龄和职业差异明显,且有家庭聚集现象。
杨彦刘晓泉唐莉莉石焕焕刘腾王鸽张小娟何姗姗
关键词:人芽囊原虫
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及青蒿琥酯抗小鼠弓形虫感染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及联合用药对小鼠体内弓形虫的作用效果,探索治疗弓形虫病的有效药物及方法。方法小鼠腹腔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5×104个/ml,建立急性弓形虫感染动物模型。设立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单药治疗组以及阿奇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和青蒿琥酯、青蒿琥酯和乙酰螺旋霉素联合治疗组,分别于感染后2h给药,首次剂量加倍,疗程7d,以小鼠腹腔灌洗液虫体形态、小鼠生存时间和存活率作为观察指标,连续观察30d,评价单药和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实验设不治疗对照组。结果各治疗组小鼠体内的弓形虫速殖子形态发生改变,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以阿奇霉素单药、阿奇霉素和青蒿琥酯联合用药、青蒿琥酯单药治疗组最为显著,分别为(10.63±0.75)d、(7.37±0.36)d、(6.48±0.25)d,未治疗对照组为(4.33±0.22)d。结论 3种药物均有抗小鼠体内弓形虫作用,阿奇霉素、青蒿琥酯及二者联合用药作用效果更强。
王卫群田春林申继清杜海娟刘晓泉
关键词: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青蒿琥酯弓形虫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室内微生态建立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构建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室内微小生态环境。方法麦穗鱼饲养池120cm×60cm×50cm,隔成3个区间,纹沼螺饲养盆66cm×40cm×18cm,底部铺塘泥,种植水韭草,24h充氧和抽水循环,12h光照,每2周换水1/2;将华支睾吸虫虫卵和纹沼螺一起放入平皿内感染8h,螺与虫卵比例约1∶50,每周重复1次,连续3次;将收集的尾蚴与麦穗鱼一起放入大烧杯进行尾蚴感染,加水1 000mL,充氧过夜。结果纹沼螺和麦穗鱼均能在饲养池内正常生长与繁殖;纹沼螺感染率约4.9%,麦穗鱼形成的囊蚴数与用于感染的尾蚴数之比约30.65%。结论室内微型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生态环境构建成功。
郑宝杨益超卢作超何勉刘晓泉刘登宇李艳文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