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宜柏
- 作品数:152 被引量:1,608H指数:22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江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对GDP的贡献
-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新兴重要产业之一,具有“绿色、无烟、创汇、高效”的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江西旅游资源丰富,充分开发利用江西旅游资源,对新世纪、新阶段江西经济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
- 黄国勤刘宜柏
-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GDP
- 文献传递
- 相关模糊法的创建及其在陆稻产量性状分析上的应用被引量:2
- 2000年
- 阐述了创建相关模糊法(CRPGFSC法,简称CF法)的指导思想和该法的创建、命名、特点 及其应用,并举其在陆稻产量性状分析上的应用一例加以说明。表 5,参 10。
- 程建峰潘晓云刘宜柏
- 关键词:陆稻产量性状统计分析
- 水稻耐高温逼熟的生理机制及育种应用研究初报被引量:37
- 2004年
- 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耐热性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以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秕粒率、受精粒重、饱粒重、籽粒充实度、饱粒密度等8项性状的耐热指数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其综合成3个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再运用隶属函数值法求出每一品种耐热性的综合评价值,可较为全面、准确地对各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耐热性强的品种高温胁迫后,剑叶的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明显较小,胁迫解除后恢复的程度也更高,叶绿素含量、RuBPc活性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相一致,是水稻耐高温逼熟的重要生理特征。高温胁迫导致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表现出明显的降解作用,存在一个活性氧的伤害机理。50℃热致死时间所表示的细胞膜热稳定性可作为今后水稻灌浆期耐热性育种中适合单株选择鉴定的简便、准确的生理指标。采用生理育种途径,已育成了3个耐高温逼熟的优质、高产早籼稻新品种。
- 黄英金张宏玉郭进耀漆映雪彭耀东李长生刘宜柏徐正进
- 关键词:水稻生理机制叶绿素选育
- 水稻早熟性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4年
- 水稻的生育期和抽穗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农艺性状,前人已经分别作了综述。以抽穗期为指标,从水稻的早熟性出发概述了水稻早熟性的诱变、早熟性的遗传及基因定位。介绍了影响水稻早熟的因素,并指出早熟性与丰产性不矛盾,同时展望了早熟性的利用前景,为水稻早熟高产育种提供了依据。
- 曾红权尹建华刘宜柏
- 关键词:水稻早熟性抽穗期诱变基因定位丰产性
- 关于地方农业院校稳步发展的思考
- 1998年
- 关于地方农业院校稳步发展的思考刘宜柏(江西农业大学南昌330045)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的新要求。我们应深入领会报告精神,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认清自我,实事求是,促进学校稳步发展。一、适应时代...
- 刘宜柏
- 关键词: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教学计划办学思想
- 原生质体培养及其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被引量:8
- 2006年
- 综述了近年来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蔬菜育种上取得的成果,并讨论了原生质体技术存在的不足及应用前景。
- 尹富强罗绍春周劲松汤泳萍陈光宇刘宜柏
- 关键词: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融合蔬菜育种
- 杂交水稻秋制高产技术研究
- 1998年
- 针对杂交水稻秋季制种结实率低,父本花粉量少、活力弱、母本群体偏小等问题,实行“三项技改”,即改传统的小双行,小行比和拉绳赶粉为大双行、大行比和竹竿赶份,制种产量明显提高。
- 贺浩华刘宜柏贺晓鹏周万祥
-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秋季高产技改
- 低温预处理在水稻亚种间花药培养中的效应被引量:1
- 1993年
- 连续4年就低温预处理对水稻亚种间杂种花粉植株诱导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组合给予6~8℃4天的预处理后,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都可显著提高;但组合间要求的适宜低温预处理时间不同,其原因是不同组合的小孢子对低温的耐忍力不一样,同时正常小孢子在低温预处理过程中仍会以不同速率缓慢地发育;不同组合6~8℃预处理的适宜天数在0~20天之间,可用取出接种时花药中仍可见清晰的细胞核且处于单核后期的大多数小孢子作指标。
- 黄英金刘宜柏潘晓云
- 关键词:水稻亚种间杂种花药培养杂交育种
- 陆稻主要性状的产量效应及其育种应用被引量:14
- 2002年
- 通过 10个陆稻品种 10 0个单本株的 8大类 4 2个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单因素逐步回归、多元相关、通径与灰色关联的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陆稻产量的关键性状有 7个 ,效应大小顺序为单本株有效穗 (1) >主茎节间数 (2 ) >穗茎粗 (3) >一次枝梗数 (4) >始穗至成熟天数 (5 ) >实粒数 /穗 (6 ) >抽穗期下部花粉育性 (7) ,其中 (1)、(3)、(6 )为正效应 ,(2 )、(4)、(5 )、(7)为负效应。笔者认为陆稻选育的基本目标为“足穗、大穗、早熟” ,具体是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穗茎粗 ,主茎节间数、一次枝梗数中等 ,穗粒数多 ,小穗不育率低 ,结实率高 ;主茎节间数、叶片数适中 ,功能叶厚且狭短 ;生育后期进程快 。
- 程建峰章兴发潘晓云刘宜柏
- 关键词:陆稻育种产量性状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分析
- 1993年
- 本文研究了两用核不育系 W6184S,K-9S,8902S 在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表现。提出了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具有不育基因表达的启动温度,不育基因完全表达的临界温度,育性恢复起始温度和育性完全恢复的临界温度四个温度阀值的新观点,核不育基因的表达与育性恢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同时,讨论了核不育系的选育问题。
- 贺浩华刘宜柏饶治祥潘晓云
- 关键词: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