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
- 作品数:3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重庆石灰岩地区主要木本植物叶片性状及养分再吸收特征被引量:29
- 2015年
- 以重庆石灰岩地区15种常绿木本植物和14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生活型植物叶片衰老前后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和叶片厚度(LT)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单位质量叶片养分含量、单位面积叶片养分含量)分析了两类植物叶片衰老前后养分含量及再吸收特征,最后对养分再吸收效率与其他叶性状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常绿植物成熟叶LDMC、LT及衰老叶LT显著低于落叶植物,落叶植物成熟叶和衰老叶SLA均显著高于常绿植物(P<0.05);基于单位质量叶片计算的养分含量,常绿植物成熟和衰老叶N、P量均低于落叶植物,而基于单位面积叶片计算的N、P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基于不同方法计算的N、P再吸收效率差异不明显,其中常绿植物基于单位质量叶片养分含量计算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为39.42%、43.79%,落叶植物的为24.08%、33.59%;常绿和落叶植物N、P再吸收效率与LDMC、SLA、LT和成熟叶N、P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衰老叶养分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发现,无论是常绿植物还是落叶植物,衰老叶N、P含量均较低,表明石灰岩地区植物具有较高的养分再吸收程度。
- 刘宏伟刘文丹王微柴捷陶建平
- 关键词:石灰岩木本植物氮磷含量叶性状
- 中梁山石灰岩山地30种主要植物叶片性状研究被引量:15
- 2014年
- 为探讨生长在喀斯特石灰岩山地植物叶片性状适应特征,在重庆中梁山海石公园选取乔、灌、草三种生活型植物共30种,分别测定其叶干质量(mLDMC)、比叶面积(SLA)、叶pH、叶碳质量(mLCC)、叶氮质量(mLNC)和叶碳氮比等六个叶片性状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叶片性状因子变异系数不同,其中,植物mLDMC、SLA和mLNC变异较大,分别为28.7%,50.8%和21.4%;mLDMC和SLA在不同生活型植物中存在显著差异,与乔木和灌木相比,草本具有较低的mLDMC和较大的SLA,而乔木和灌木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所有叶片性状因子中,植物mLDMC和SLA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因子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可见,mLDMC和SLA是植物资源利用分类轴上划分植物类群的最佳指标,石灰岩地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性状不同,这是植物和环境相互选择综合作用的结果.
- 刘宏伟王微左娟陶建平
- 关键词:石灰岩叶性状比叶面积
- 中亚热带木本植物各器官凋落物分解特性被引量:13
- 2014年
- 植物因资源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生态对策以获取养分进行代谢,具有不同的植物功能性状,从而可把植物凋落物分解特性与生态对策联系起来。为探究中亚热带地区木本植物凋落物分解特性与生态对策的关系,选取两种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物种的地上、地下各器官凋落物(包括细根、粗根、细枝和叶片),采用分解袋法在两种土壤基质中(砂岩与石灰岩)进行为期2a(凋落叶片为1a)的分解实验,同时进行交叉实验。分解1a及2a的各器官凋落物间分解常数的关系采取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用SMA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植物各器官凋落物间的分解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分解1a后的细根与粗根、细根与细枝及分解2a后的细根与粗根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而比较常绿植物及落叶植物凋落物在两种土壤基质和两种物种来源分解1a后的差异,除枝条外落叶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常数都大于常绿植物,在0.05置信水平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植物各器官凋落物间的分解具有一致性,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各器官间的分解速率在不同物种来源或不同土壤基质中都表现出相似的差异。
- 刘文丹陶建平张腾达钱凤柴捷刘宏伟
-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生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