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于锋
- 作品数:20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管庭芬日记》所载新见戏曲序跋题词考述
- 2015年
- 晚清学者管庭芬的《湘芷日谱》稿本现存于浙江图书馆,已被整理为《管庭芬日记》刊行。日记记载了大量戏曲序跋、题词,包括许树棠《骕骦裘》传奇自序、管庭芬为许树棠《凤求凰》传奇题词、管庭芬《题〈桃花扇〉长歌》、管庭芬题吴兴负珊恨人《未了缘》传奇、管庭芬为严保庸《盂兰梦》题词、管庭芬友人为《南唐杂剧》题词、管庭芬《重订曲海总目》后序。这些序跋题词多数未见于戏曲著录,因此具有独特的戏曲文献价值。
- 刘于锋
- 关键词:《凤求凰》
- 侯孝贤“新电影”的个体关怀与艺术精神
- 2015年
- 在大众电影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发展到极致且言必票房的当下,一部电影似乎只有拥有足够的娱乐性和高票房纪录才算是成功。而作为台湾新电影领军人物的侯孝贤,其电影在20世纪80代以来形成了以电影的艺术性为主要追求的风格,这与商业化、娱乐化格格不入,以至于被认为“他的作品属于近三十年来最难取悦这个世界的电影……艺术电影和大众电影的类型日益融合,而侯孝贤的作品通常抗拒这种妥协”1。侯孝贤也被一些论者认为:“只重视电影的艺术性、实验性和思想性,却漠视电影的通俗性、观赏性、娱乐性及商业性”。2但这恰恰证明侯孝贤电影对艺术精神和文化品格的自觉追求,包括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和对时代精神的展现、对生存成长体验的表现、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记录、对情节淡化的处理和叙事的诗化表达,体现了作为台湾新电影代表人物的艺术追求。
- 刘于锋
- 关键词:艺术精神领军人物艺术电影文化品格
- “东鸥主人”即戏曲家周星誉考
- 2015年
- 晚清文人周星誉曾与李慈铭分题创作杂剧,又为陈寿祺剧作补写《酹梅》一出,但由于只署名"东鸥主人"、"鸥老"、"沤公",致使周星誉作为戏曲家的身份未能突显,因此学界较少关注周星誉及其戏曲创作。《李慈铭日记》、《鸥堂日记》、《鸥堂诗抄》中的相关资料,及陈寿祺、李慈铭等人对咸丰九年(1859)除夕唱和的记载和李慈铭参加周星誉所创益社的史实,证明"东鸥主人"即周星誉。
- 刘于锋
- 关键词:李慈铭
- 晚清文人戏曲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反思
- 2015年
- 晚清文人戏曲是古典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主要表现在戏曲分期与晚清时限的限定、晚清文人戏曲的特征与戏曲家的史实、晚清戏曲的体制变革与近代转型等方面。在研究趋势上,出现由零星的个别研究到系统的整体研究发展、由对一般现象的分析到对深层发展肌理探索的趋势。对晚清文人曲的研究的缺憾表现在对晚清戏曲家的群体格局、晚清戏曲的整体戏曲观念与创作心态、晚清戏曲曲体变化的内部机制等研究不足。
- 刘于锋
- 关键词:晚清缺憾
- 杨恩寿曲学思想新论
- 2010年
- 杨恩寿的戏曲批评体现了传统曲学特征,又有新的特点。创作观上,重视戏曲题材的历史厚重性和情节结构的合理性;戏曲文辞方面,重视曲文的词采与文笔、重视剧作的性灵与气韵、重视词采对戏曲形象的塑造;戏曲声律方面,注意到声韵性质与脚色声口的关系、出字语气与舞台表现的关系等。
- 刘于锋
- 关键词:曲学思想
- 冯小青现象在明清传奇中的题旨流变被引量:1
- 2009年
- 由于《牡丹亭》的影响,冯小青的故事广泛流传。从《风流院》到《疗妒羹》再到《梅花梦》,创作的趣旨经历了失意士人的自我写照、扬贤惩妒的移风机趣和世事沧桑的感慨寄托等流变过程。
- 刘于锋
- 关键词:明清传奇
- 《白鹿原》的戏剧改编、电影改编及其缺失被引量:5
- 2012年
- 小说《白鹿原》是一部具有多重蕴含的作品,曾被改编为秦腔现代戏、话剧、舞剧等艺术形式,由于受到特定的艺术形式的限制以及改编指导思想的影响,虽然各有千秋,但在故事的选取、情节的剪裁、人物的安排以及对原著精神内涵的呈现程度和间离程度等方面并非全无瑕疵,也遭到不同程度的诟病。
- 刘于锋
- 关键词:《白鹿原》戏剧改编电影改编艺术形式现代戏小说
- 傅山戏曲的艺术新变与创作心态
- 2020年
- 傅山的三部戏曲作品《红罗镜》《八仙庆寿》《齐人乞食》体现其戏曲创作艺术的新变,也是其经历、性格和心态的重要体现。《红罗镜》借助爱情故事的外壳,以"借主喧宾"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豪侠之士和风尘女子的形象,体现任侠重情的创作心态。《八仙庆寿》改变了传统庆寿题材戏曲的八仙形象和热闹场面,体现傅山隐逸避世的创作心态。《齐人乞食》从创作手法上,通过对人情世态的主题定位,在突出对齐人丧失气节批评的基础上,表现傅山对人格精神的坚守和对文、行合一观点的秉持。傅山的戏曲创作心态既体现时代变革的总体因素,又呈现出其作为遗民身份的独特性。
- 刘于锋
- 关键词:戏曲创作心态
- 王国维戏曲史观的百年学术递嬗被引量:3
- 2012年
- 王国维先生对戏曲概念的辨析以及新的戏曲史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戏曲研究新模式。王国维认为戏曲起源于歌舞,同时确立"戏曲"、"戏剧"、"真戏曲"、"真戏剧"等概念,认为真正的戏曲成于宋元。王国维的戏曲史观,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及近30年引发了学者对于戏曲起源、形成与本质等问题的多次反思与探讨。学术论争经历的百年学术递嬗,也是对中国民族戏剧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的过程,研究者没有囿于一家之成说,反而走向了多元化和开放性,成为戏曲研究中的百年学案。这也应该是学术史论争的规律。
- 刘于锋
- 关键词:真戏剧
- 清代戏曲家陆和钧行实系年
- 2013年
- 陆和钧是清代戏曲家,浙江萧山人,著有传奇《如梦缘》。对于陆和钧及其戏曲的研究,由于资料的限制,前人对其生平并未得到较为详细的勾勒,又由于抄本《如梦缘》无刊刻本,未得到广泛流传,也影响了对其创作的研究。陆和钧与戏曲家许善长交密,许善长《碧声吟馆谈麈》①中有"陆菊笙"条,记陆和钧于同治三年(1864)
- 刘于锋
- 关键词:戏曲家聊斋志异戏曲创作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