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超臣
- 作品数:24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山东省曹县城区地热资源地质条件综合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曹县城区地处鲁西南黄泛平原地区,该区地表被巨厚的第四系和新近系松散层覆盖,区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地热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可被利用的热储层主要有2个,分别为新近纪明华镇组热储和奥陶纪热储,二个热储层地热资源各具特点。对该区可利用热储层地热资源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下一步曹县城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性地质依据。
- 马龙冯超臣
- 关键词:地热资源热储层地温场
- 菏泽市城区地面沉降初步分析
- 菏泽市城区地面沉降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地面沉降现象严重,近期稍有缓解。分析认为,地面沉降主要与超采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有关。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城区地下水位下降将使地面沉降进一步发展。
- 冯超臣马晓峰黄文峰
- 关键词:地面沉降超采地下水
- 文献传递
- 赵楼煤矿1302采面突水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被引量:1
- 2010年
- 赵楼煤矿采取分工合作、埋管疏排、治水快采相结合等措施,有效解决了1302采面涌水和地压问题,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井田综放工作面、综掘工作面治水的合理方法。
- 黄文峰赵玉冯超臣郭世春
- 关键词:突水冲刷带静压
- 菏泽市岩溶地热井尾水回灌影响因素及流体可采量估算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通过在山东菏泽城区实施地下水回灌实验,对菏泽深覆型岩溶地区地热水的回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初步估算出评价区可采量。结果可知:深覆型岩溶地热井尾水回灌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回灌压力、回灌水质、回灌水温、回灌工艺和热储层岩性特征等。在回灌条件下,估算可知允许开采量为6 408. 7 m^3/d,而本次单井地热井的抽水实验开采量值81. 48 m^3/r,远低于该值,说明菏泽城区地热资源丰富。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的寒武-奥陶系岩溶热储开发打下基础。
- 冯超臣黄文峰
- 关键词:地热井影响因素水温岩性
- 山东菏泽古沉船地区沉积地层和地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赵王河古沉船河道沉积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沉积以中细砂、粉砂为主,河水游荡性沉积韵律明显;晚期沉积物以粉细沙、粉砂为主.自船底部垂向上,自下而上分为两大段,即黄泛期沉积和河道沉积,其粒径呈愈向上愈细的趋势.剖面分析表明,河道沉积有横向摆动迹象.沉船撞击边滩沉没后,辫状河道逐渐消失,沉船处接受较稳定的河道沉积.
- 黄文峰孙明冯超臣郭世春
- 关键词:地层沉积韵律地貌
- 苍山县沟西隐伏铁矿体在地表投影位置与磁异常关系
- <正>1、矿区地质概况苍山县沟西铁矿区位于鲁西隆起区南缘,尼山凸起与韩泗凹陷交会部位(孔庆友等,2006)。区内第四系分布广泛,仅局部有基岩出露。盖层为青白口系至寒武系,岩性为灰岩、石英砂岩及页岩等所组成。基底为新太古代...
- 张旭冯超臣刘文波马龙张晓飞
- 关键词:磁异常
- 文献传递
- 山东菏泽市城区西部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菏泽市地处鲁西南黄泛平原地区,地表被巨厚的第四系和新近系松散层覆盖,区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地热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区内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热储层主要是奥陶纪灰岩热储,对该区奥陶纪热储层地热地质条件和地热资源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进一步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 马龙冯超臣张旭
- 关键词:地热资源热储层
- 鲁西南平原高氟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9
- 2005年
- 鲁西南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运移迟缓,以垂直交替为主,氟离子含量较高,生活用水氟含量多大于1mg/L。局部地段地下水中氟含量可达7mg/L。高氟地下水在平面分布上具有点状和片状分布特点,在垂向上具有愈往深处氟含量愈高的特点。
- 冯超臣黄文峰
- 关键词:高氟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氟含量冲积平原离子含量生活用水
- 山东省定陶县城区地热资源分析及开发利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定陶县城区地处鲁西南黄泛平原,为第四系和新近系松散层覆盖。区域断裂构造发育,可利用的热储层为新近系明华镇组和奥陶系。奥陶系热储层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分析了该区热储层地质条件、地温场特征和地热水质,并对其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 冯超臣马龙张旭
- 关键词:地热资源热储层
- 曹县梁堤头地区第四系地裂缝成因及防治被引量:1
- 2015年
- 鲁豫交界的曹县黄河故道地区,地势较高的自然堤堤缘区是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地裂缝主要由地表厚粘土层干湿胀缩产生,有一定的隐蔽性,并受地形和大气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地裂缝影响不大。地表裂隙张力的直接作用、建筑物的非均质土地基不均匀沉陷等因素的存在共同导致了该区民房开裂。可以采取加固地基和搬迁避让等方法进行防治。
- 冯超臣黄文峰郑秀荣
- 关键词:隐蔽性地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