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禄
- 作品数:76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艾南英“以古文为时文”的理论体系被引量:2
- 2016年
- 激烈尖锐的晚明文社论争,促使一生专力于时文的艾南英建立起比他人更为自觉而成熟的"以古文为时文"理论,也是立足于时文的"以时文为古文"理论。其理论一改之前的古文、时文分裂观念,高扬时文可传古文之理、之法和真精神的主张,为古文和时文树立了统一平等的评价标准,为古文、明时文、明古文建立了三轨并行而不悖的正宗、旁门、邪说谱系,体现出他特有的季世文学和社会关怀。
- 冯小禄张欢
- 关键词:文学谱系
- 我本海南民 寄生西蜀州——试析苏轼的故乡观被引量:1
- 2008年
- 故乡有三个含义:地理的生养所,宗族的结聚地,文化心理的生活区。苏轼有极其复杂的故乡观,"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为其一著名表述。从关于故乡思考的逻辑进程言,这是属第三阶段的故乡意念化。此外,苏轼还有浓厚思乡情结中对异乡排斥的故乡具化——这与其生于"贵经术而重氏族"的蜀地有关,故乡泛化,以及属于最高阶段的异乡故乡化、故乡"寄生"化——这与其有"寓""寄"于"物"、强调随缘自适的思想有关。
- 冯小禄
- 关键词:故乡自适
- 女性主义—审美批评:关于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发展中,女性主义文化批评业已成为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流,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继续健康发展却需要综合其他更多的视角和方法。重回女性文学所诞生的女性主义思想原点,开辟女性主义—审美批评的研究思路,并与女性主义文化批评融合,是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完善其批评理念的内在迫切需要。
- 张欢冯小禄
- 南望眼:明人出使越南专集被引量:1
- 2021年
- 作为一路向南进行跨国文学旅行的专门载体——明人出使越南专集,当初至少有21种,是明代文学由境内向境外延伸的重要类型,具有突出的旅行书写特征。它是中原人观看岭南的窗口,可藉之研究岭南从“瘴乡”到“桃源”的“异地”镜像演进。固执的内地化称名、宣德割弃的遗恨和南明安南形象的颠覆,典型地体现了明人既想占据又怕烫手,既亲近又痛恶的安南情结。而切入明朝与安南的文学交往,它本质又是并不平等的宗藩交流,是对有差序的宗藩关系的训诫与角色确认,充满了礼仪、政治的默契与交锋。
- 冯小禄
- 书籍史视域下的《四书直解》文本流变研究
- 2022年
- 《四书直解》文本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在其讲章阶段,即《四书直解》的生成阶段,由侍读讲官分章撰写的讲义,在上呈皇帝御览之前,均由内阁改定,此阶段文本改动较大的是经筵讲章中对“帝王之学”的论述,这是其文本凝定的阶段;二是在其流出宫廷阶段,在科举名人、出版商以科举学子等不同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与其他文本如《经筵指南》《合纂参》《讲义》等组合,使得《四书直解》在流通过程中由皇帝的启蒙读本逐渐趋向于士子的举业之书,这是其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组合的阶段。两种不同的书籍流通空间、文本权力话语持有者的变化以及阅读接受主体的变化,不断地推动着《四书直解》文本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之间的互动。
- 冯梦娜冯小禄
- 李攀龙受批判原因探论被引量:1
- 2009年
- 李攀龙的广泛受批判,除了其文学复古理论确实狭隘,文学创作实践确多拙劣外,还在于后七子派所处的政治、文学语境与前七子派、唐宋派相比有很大不同,从而设定的成名路线就是强调文学主张和流派组织的宗法性。李攀龙"自信""高克"的个性和交际之道以及他以文章诗歌成名不朽的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其理论演说和对复杂文人关系的处理。
- 冯小禄
- 关键词:流派不朽
- 古代文学盟主意识确立时限的当代思考
- 2008年
- 王乙冯小禄
-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学流派研究《引言》流派风格代表作家
- 两汉之际的臣节与文学——以崔篆、冯衍为中心被引量:4
- 2005年
- 臣节是指士人对君主效忠的政治立场,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新旧政权交替时,臣节就为帝王和士人所关注。两汉之际的士人到光武中兴,就必须经受后人对臣节的考问。臣节对崔篆、冯衍的政治前途和文学创作均产生了影响,因而他们的赋作分别呈现为愧悔和反抗两种情感模式,为后世的“失节”文学提供了参照。
- 冯小禄
- 关键词:反抗考问
- 伪《杜律虞注》补说被引量:1
- 2007年
- 结合古今人对伪《杜律虞注》的考证,将前人已见和未见的明人材料冶于一炉,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说明各自在证伪上的作用。指出古今人多有误读杨士奇《杜律虞注序》者,以致相沿成讹,以为杨士奇就怀疑《虞注》。另对《虞注》的作伪者、版本变化和注释风格等历史遗留问题,也做了探讨。
- 冯小禄
- 关键词:虞集
- 吾谨文学思想考论
- 2010年
- 吾谨是明代中期一个应该重视的文学批评家,在与李梦阳等作家的辩论交流中,他比何景明更早地批判了复古运动创作中出现的模辞现象,且思考明晰,提出了合理性更强的师意主张。其后来由写作古文辞转到养生、求道,在明代中期文学思想的转换中也具个案意义。
- 冯小禄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