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经络
  • 7篇循经
  • 7篇循经感传
  • 7篇感传
  • 4篇气至
  • 4篇气至病所
  • 2篇针刺
  • 1篇电热
  • 1篇电图
  • 1篇对心
  • 1篇心包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变化
  • 1篇性子宫出血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针刺治疗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机构

  • 12篇黑龙江省中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2篇何平
  • 11篇李永光
  • 10篇赵泉林
  • 10篇张文娟
  • 8篇李淑芳
  • 5篇汪军
  • 4篇杨玉华
  • 4篇杨成珍
  • 4篇孙敏
  • 4篇周振坤
  • 3篇裴晶
  • 3篇张缙
  • 1篇尚艳杰
  • 1篇张丽梅
  • 1篇吕亚滨
  • 1篇周静玉
  • 1篇于天文
  • 1篇李淑芳
  • 1篇杜宇
  • 1篇杨春娥

传媒

  • 7篇针灸学报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01
  • 6篇1991
  • 3篇1989
  • 2篇198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9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1989年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系妇科临床疑难病之一。从1984年以来,我们试图用单纯的针刺作为治疗手段,在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刘万成张缙张滨爽张丽梅张晓彬何平
关键词:针刺子宫出血
声电鍉针激发感传气至病所对脉图影响的观察
<正>以针灸病房15例病人为治疗观察对象。应用SDZ-1型声电鍉针作为刺激源,每个病人从十二经井穴开始,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用上海医疗仪器厂生产的SJ-42型多导生理记录仪,观测记录其脉图并同步描记其Ⅱ导心电图。脉图的测...
李永光陈虹张文娟何平赵泉林李淑芳姜淑明
文献传递
激发感传气至病所的临床研究
<正>本文应用SDZ-1型声电鍉针仪激发感传气至病所,治疗病人87例,包括坐骨神经痛、脑出血、脑梗塞、冠心病、风湿病、类风湿、肺癌、胃炎、胃溃疡等30个病种,治愈17例占19.54%,显效24例占27.59%,好转43例...
张缙李永光张文娟赵泉林何平陈虹周静玉李淑芳
文献传递
循经感传治疗的应用研究——气至病所治疗563例疗效分析
作者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循经感传治疗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具有显著的良性调整使用,作者运用循感治疗冠心病、肺癌、糖尿病等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本文是作者治疗563例疗效分析.
李永光张文娟赵泉林何平李淑芳
关键词:经络学说针灸治疗循经感传气至病所
文献传递
循经感传变异性的研究
1991年
一、前言掌握循经感传的方法,提高气至病所阳性率,是临床治病的关键。气至病所的本身,不论何种手段,其循行路线多有别于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变异性。它有循经(全程、不及、超过)、不循经、多经汇集、中途窜入另一经、趋向病所等多种变化。1976年我们在循经感传治疗过程中观察了这一变异性规律。1987-1990通过117例病人,1505经次的实验、分析变异过程的基本特征,应用这一规律性,提高疗效,从多学科、多层次揭示经结实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张文娟李永光赵泉林李淑芳孙敏杨成珍何平裴晶汪军周振坤
关键词:循经感传经络
电热鍉针经络治疗心电指标变化特征
1989年
1978年我们研制并应用电热锶针仪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治疗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心血管及肺疾病102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以心电图作指标观察其在经络治疗中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研究激发感传经络治疗的作用原理。
张文娟李永光赵泉林李淑芳陈虹吉凌翔何平
关键词:经络治疗心电图变化
针剌气至病所对心包经穴温影响的观察
1989年
人类机体都具有精确的调节体温的机构。气至病所过程对于经穴皮温呈双向调整性作用。我们通过电热鍉针气至病所治疗对于心包经穴温影响的观察,进一步探讨感传对人体经络穴位皮肤温度调节的规律性,为研究经络治疗调控机体代谢的机理打下基础。一、方法 1、以针灸经络病房住院病人感传能气至病所者为治疗观察对象。 2、应用我们研制的恒温式电热鍉针仪对病人进行十四经激发感传气至病所的治疗,每日一条经,气至病所后继续治疗30分钟,28次为一疗程。 3、应用上海产DSW-2型多点数字温度计,对心包经9个穴位,做感传前、中、后、左、中、右(俞穴旁开1.0Cm)的穴位皮肤温度测量。同时记录腋温。
李永光赵泉林张文娟陈虹吉凌翔何平
关键词:心包针刺疗法
循经感传规律性的研究被引量:11
1991年
我国经络理论研究中循感经传是当前的重点,经过全国的努力现已肯定了循经感传现象的客观存在,并确立了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这样的研究程序。研究中心已由肯定现象的第一阶段过渡到掌握规律的第二阶段,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循经感传的规律性是当前循经感传研究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它的规律,应用它来提高临床疗效,这才能使我们对循经感传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水平上来,为阐明本质创造条件,打下基础。经络现象的肯定和规律的应用使我国的经络研究在国际上保持了领先的地位。1976年我们在2107例25284条经的研究中。
张缙李永光张文娟赵泉林李淑芳杨成珍何平裴晶周振坤汪军孙敏尚艳杰杨玉华于游
关键词:经络循经感传
循经感传普遍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一、前言循经感传现象,主要指病人或受试者在接受穴位刺激时产生的酸、麻、重、胀等沼经传导的主观感觉而言,为最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一九七二年以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证明了循经感传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人群当中的一种生理和病理现象。一九七五年我们调查了2107例的结果表明,循经感传具有普遍性、潜在性、可激性、可控性、循经性、变异性、趋病性、效应性等规律。本着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
赵泉林杨玉华周振坤杜宇李淑芳张文娟何平李永光张庆玉
关键词:循经感传经络
循经感传效应性的研究
1991年
循经感传效应性是研究感传治病过程的重要环节。感传在相应脏腑器官的效应,是感传调节机能的客观显现。它通过激发经气使气至病所达到治疗目的,疗效是在整体代谢机能调控过程中产生的。本组实验结果表明循经感传对机体多系统的调整有特殊的优越性。循经感传效应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有价值和理论意义。
张文娟李永光赵泉林李淑芳杨成珍裴晶张吉安鲁明新李长生吕亚滨于天文杨春娥周振坤汪军何平杨玉华唐慧兰孙敏
关键词:循经感传经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