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继昉

作品数:1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释名
  • 2篇文明起源
  • 2篇汉语
  • 2篇茶烟
  • 2篇词源
  • 1篇典故
  • 1篇虚词
  • 1篇烟草
  • 1篇音声
  • 1篇语音
  • 1篇源流
  • 1篇源流考
  • 1篇邵晋涵
  • 1篇沈曾植
  • 1篇声母
  • 1篇诗文
  • 1篇释义
  • 1篇水热
  • 1篇宋词
  • 1篇孙星衍

机构

  • 8篇湖北大学
  • 8篇中南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5篇任继昉
  • 2篇向和平
  • 2篇刘江涛
  • 1篇周妍

传媒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红楼梦学刊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周口师范学院...
  • 2篇语言科学
  • 1篇文献
  • 1篇辞书研究
  • 1篇古籍研究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和”文明起源考(文字篇)被引量:1
2012年
古代文献中"禾、和"通用,这为寻找"和"的源头提供了线索。《说文》"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虽点出了"禾—和"的语源关系,但却倒因为果。抽象概念"和"应是建立在具体称谓"禾"之上的。甲骨文中有"■",本义为"求禾",即用口(言语)祈求禾谷丰收,因而造出"从‘口’、从‘禾’,‘禾’亦声"的字形来。
任继昉向和平
关键词:文字起源
“罗锅”理据考
2002年
任继昉
关键词:释义汉语
王念孙的《释名》校语
2002年
清代的训诂学大师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与其子王引之以小学闻名天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把原本准备用来疏证《尔雅》和《说文》的资料全部用来疏证《广雅》,历时九年,终于完成《广雅疏证》一书(其中卷十为王引之所写),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国小学史的崇高地位.
任继昉
关键词:王念孙图书馆建筑物《释名》邵晋涵
《“归去来兮”辨》献疑被引量:1
2007年
文章针对鄢化志先生《“归去来兮”辨》一文的观点,通过文献考察和文例分析,提出不同的看法。
任继昉
关键词:归去来虚词
说“介”被引量:2
2012年
关于"介"字的本义,已有多种意见而莫衷一是。"介"字从人、从八,"人"处"八"之间,是会意字,这种构形思路与训"介"为间的故训相符。而"介"的分离、边际、侧畔、临近、副辅、独特诸义皆由间义引申而来。"介"又与"间"读音相近,意义相通,二者是同源词。从"介"得声的"界""■""衸"等字,意义均与居中、间隔相关。字形、字义、字音以及同源孳乳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其结果表明"介"的本义应训间,为居中、间隔之义。
任继昉刘江涛
关键词:本义字形字音同源词
《释名·释地》汇校
2002年
因承担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项目《释名诂林》,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于各地图书馆发现了卢文绍、王鸣盛、段玉裁、江声、邵晋涵、王念孙、孙星衍、朱彬、黄丕烈、顾广圻、吴志忠、王引之、龚文照、王宗炎、王筠、许瀚、成蓉镜、李慈铭、陆心源,吴翊寅、张步瀛、孙诒让、许克勤、胡玉缙、苏舆、叶德炯、王仁俊、王先谦、沈锡祚、孙祖同、沈济之、丁士涵、楼黎默、沈曾植、王国维、叶启勋、刘师培、
任继昉
关键词:沈曾植孙星衍释名李慈铭孙诒让王先谦
“不律谓之笔”的重新审视被引量:2
1995年
“不律谓之笔”的重新审视任继昉《中国语文》1993年第3期所载《"嵌1词"探源》一文说;"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十六'切脚语'条中共列举切脚语17条,其中后字为[1]声母的有12条(前字也皆为入声字),他指出这些词语'亦间见之于书史中'。例如所收的...
任继昉
关键词:复辅音声母门巴语民族出版《方言笺疏》
“茶烟”“烟草”解被引量:1
1999年
任继昉
关键词:烟草古代诗文《太平广记》《辞源》汉语大字典
“和”文明起源考(语音篇)
2013年
从语源学、音韵学、文化学的角度推本穷源,"和"文明的起源应始于古人见到众多可以饱腹的禾谷而惊叹的"夥";久而久之,定名为"禾";因为"求禾"而有"■";禾谷丰收,人们会认为是求禾行为得到了上天的回应,因而产生了"应和"义的"和";又因"禾以其调和人之性命","其米多而沃,食之者强",从而抽象出"调和"义的"龢"。金文"龢"的"由乐声之谐和始能引出调义,由乐声之共鸣始能引伸出相譍义",则由甲骨文"求禾"的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任继昉向和平
“染脸”查询记
2008年
从网络获悉,《红楼梦学刊》2006第6期刊出了拙文《“不经染”一不耐脏》。笔者尚未见到样刊,就收到张秉旺先生的来信。张先生在肯定“‘不经染’确实就是‘不耐脏”’之后,提醒说:“您文章的倒第4行说“‘染脸”即“污脸”’,敝意以为还要斟酌。国画技法有‘皴’、‘点’、‘染’等等,都属笔墨技巧,‘皴’是用笔少蘸墨,横向拉动,
任继昉
关键词:查询笔墨技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