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卫军
- 作品数:40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变长输入超分辨率视频重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变长输入超分辨率视频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随机长度的训练样本,获取训练集;建立超分辨率视频重建网络模型:包含依次连接的特征提取器、渐对齐融合模块、深度残差模块和叠加模块;采用...
- 任卫军丁国栋黄金文张力波
- 基于Gompertz模型的软件质量与测试过程评估被引量:11
- 2008年
- 针对软件产品质量与测试过程如何进行定量度量与预测这一实用需求,提出基于Gompertz模型利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数进行评估的方案,采用非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实现了对软件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定量预估,给出了实用方法,并对判断测试活动是否结束提供依据。
- 任卫军贺昱曜张卫钢
- 关键词:软件测试
- 基于波束切换的PHS智能基站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 2007年
- 开发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智能基站是改善其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阐述了波束切换式智能天线的实现机理,重点论述了采用该天线技术的PHS智能基站的系统组成及其工作过程,给出了以信号质量与强度为准则的波束选择算法。实验测试与应用表明该智能基站对提高PHS通信质量是有效的。
- 任卫军贺昱曜陈华强
- 关键词:PHS系统基站设计智能天线算法波束形成
- 基于记录仪的汽车起重机驾驶员作业技能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为对汽车起重机驾驶员作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培训,需对其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利用汽车起重机上车控制器所携带的SD存贮卡,记录吊装作业的整个过程;应用建立的汽车起重机三维虚拟模型,可逼真回放吊装作业过程;借助建立的各类作业行为评价规则,对驾驶员的总体作业技能做出评价,提出培训意见;对识别出的作业行为进行去抖处理,能有效提高评价可信度。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能准确评价汽车起重机驾驶员作业技能,帮助分析吊装作业事故原因。
- 任卫军王甜史先信焦生杰朱长建
- 关键词:汽车起重机数据记录仪
- 基于作业环境的轮式起重机吊装方案实时优化设计
- 2015年
- 起重机吊装作业前的方案规划与仿真是减少吊装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采用吊臂臂头自主探测学习的方法,准确采集作业区障碍物的外形与位置信息,以扇格数据表精确存贮作业区环境数据。采用吊臂臂头采集吊装物体的源位置与目标位置信息,依据吊装作业区环境数据表,再结合起重机吊装性能表,在车载显示器内实时生成包括吊臂长度、旋转方向以及每个转角下仰角等参数的吊装方案,并对生成的吊装方案进行优化与仿真。实际吊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准确采集作业区内的环境数据,并能优化生成的吊装方案。
- 任卫军张磊朱长建
- 关键词:轮式起重机吊装作业
- 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系统控制及故障监控策略研究
- 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作为节能环保发动机,在节能与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已成为车用发动机的一种必然选型。其喷油控制与故障监控策略的研究,对提高燃油喷射控制精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发动机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以及优化发动机整...
- 任卫军
- 关键词:车辆工程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策略
- 文献传递
- 公路收费系统从C/S向B/S的迁移方法被引量:1
- 2005年
-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路收费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 S)的体系结构。文章在Active X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该系统从C/ S体系结构向浏览器/服务器(B/ S)体系结构迁移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费用小。
- 任卫军郭兰英
- 关键词:公路收费系统B/SACTIVEX技术C/S体系结构
- 一种基于改进ORB特征算法的图像拼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改进ORB特征算法的图像拼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Hessian矩阵,确定每个待拼接图像的特征点;使用BRIEF二进制特征描述符提取每个待拼接图像的特征描述子;使用Hamming距离进行粗...
- 任卫军王茹黄金文张力波吴学致
- 文献传递
- 汉语文语转换中文本分析的策略研究
- 文语转换是人机交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有希望首先在智能通信终端中得到普及应用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文本分析,从中提取文本的韵律特征,是目前提高输出语音质量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汉语同其它语系相比,没有实行分词连写以及使用...
- 任卫军
- 关键词:文语转换文本分析人机交互汉语
- 文献传递
- 柴油机共轨压力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中,共轨压力决定了燃油喷射压力,共轨压力随不同工况的调节能力及其压力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影响着系统性能。针对共轨压力控制,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增加了积分分离与轨压预控制技术,给出了共轨压力的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通过对PID参数的在线自适应整定,实现了在不同柴油机工况下对不同共轨压力变化的最佳控制。台架实验结果表明,共轨压力随柴油机转速与单次喷油量的增加应相应提高;当柴油机转速较高时,PID控制器应采用较大的控制参数;轨压预控制可有效地减少轨压波动和缩短轨压稳定时间;提出的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可把轨压控制偏差稳定在1.7%以下。
- 任卫军贺昱曜张卫钢
- 关键词:柴油机燃油系统压力控制PID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