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7篇导管未闭
  • 7篇动脉导管
  • 7篇动脉导管未闭
  • 7篇未闭
  • 6篇早产
  • 6篇早产儿
  • 6篇室间隔
  • 6篇先天性
  • 6篇肺动脉
  • 6篇产儿
  • 5篇氧合
  • 5篇室间隔缺损
  • 5篇缺损
  • 5篇外膜
  • 5篇先天
  • 5篇间隔缺损
  • 5篇床旁
  • 4篇低体重
  • 4篇体外膜氧合

机构

  • 25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25篇付松
  • 19篇周更须
  • 19篇封志纯
  • 15篇刘宇航
  • 11篇杨学勇
  • 11篇王辉
  • 10篇洪小杨
  • 5篇殷秀
  • 5篇许煊
  • 4篇郭文治
  • 4篇李伟
  • 4篇王辉
  • 3篇李秋平
  • 2篇安育林
  • 2篇于文文
  • 1篇刘涛
  • 1篇郭文治
  • 1篇赵鑫
  • 1篇郭素梅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全军第十一届...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2011军队...

年份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及肺动脉瓣膜性闭锁的镶嵌治疗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总结新生儿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PS)及肺动脉瓣膜性闭锁的镶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膜性闭锁及2例危重型PS患儿镶嵌治疗手术资料和术后监护数据。患儿右心室发育尚可,三尖瓣Z值〉-2,均采用常规正中开胸术非体外循环下右心室前壁穿刺球囊扩张肺动脉瓣。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儿的平均血氧饱和度上升,无球囊扩张相关并发症。随访3~6个月,3例患儿仍伴轻度肺动脉狭窄,但均无需治疗。结论应用镶嵌治疗方法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可有效治疗新生儿危重型PS及肺动脉瓣膜性闭锁,并消除常规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对心肺和全身脏器的创伤,避免导管产生并发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刘宇航洪小杨王辉付松李伟周更须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
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个体化治疗方案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儿47例,依据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及主动脉瓣上造影进行诊断分型,然后行介入封堵术。结果 46例(97.9%)介入治疗成功,1例(2.1%)介入治疗失败;2例术后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例术后出现三尖瓣轻-中度反流,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三尖瓣功能恢复正常;患儿均未发生膜部瘤破裂、封堵器脱落、持续溶血、房室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反流等术后并发症。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采用正确个体化介入封堵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成功率。
付松刘涛于文文周更须封志纯
关键词: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心血管造影介入封堵术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床旁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总结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 ICU)床旁施行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35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床旁行PDA结扎和(或)钳夹术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转归情况。患儿体质量最小的仅有720g。结果所有患儿无术中大出血及手术死亡。术后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2例不能脱离呼吸机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早产儿PDA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药物治疗禁忌的情况下,均应行PDA结扎和(或)钳夹术,手术治疗效果肯定。NICU可满足床旁PDA手术。
杨学勇周更须李秋平付松刘宇航王辉赵鑫封志纯
关键词:低体质量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
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室缺)经皮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术。通过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诊断分型,隔瓣下室缺30例,膜部室缺10例,偏流出道室缺29例,嵴内室缺20例。均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结果介入治疗成功率96.6%(86/89),其中隔瓣下室缺96.7%(29/30),膜部室缺100.0%(10/10),偏流出道室缺96.6%(28/29),嵴内室缺95.0%(19/20)。3例介入治疗失败,2例因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伴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而术中停止介入手术;1例术后封堵器移位外科手术取出。4个分型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8/30),10.0%(1/10),6.9%(2/29),5.0%(1/20)。3例(3.4%)术后存在1~1.5 mm残余分流;4例(4.5%)术后出现瓣膜功能异常,其中2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均未行特殊处理,其中3例术后3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复查瓣膜功能恢复正常,1例术后1年复查仍存在三尖瓣轻度反流,但各房室大小及心功能均正常;4例(4.5%)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经激素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1周后恢复术前状态。结论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安全有效。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是不同类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术成功的关键。
付松周更须于文文刘宇航王辉李伟封志纯
关键词: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心血管造影介入封堵术
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总结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9年4月~2010年3月间诊治的5例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法。结果:所有患儿均经超声心动图及螺旋CT确诊。2例保守治疗缓解。手术治疗3...
刘宇航洪小扬王辉付松杨学勇封志纯周更须
关键词:肺动脉气管狭窄
文献传递
体外膜氧合(ECMO)在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本院PICU于2008年12月率先在国内开展ECMO配合呼吸机、血液净化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顽固性心肺功能衰竭取得成功,为探索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在儿童重症中的应用走出了关键的一步,目前已临床应用ECMO治疗四例严重的心肺功...
许煊封志纯洪小杨付松周更须殷秀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儿童重症
文献传递
极低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床旁结扎术
目的:总结极低体重早产儿行床旁开胸结扎术的围手术期经验。方法:自2009-09至2010-4,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极低体重早产儿行床旁开胸PDA结扎术,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的方法。分析了床旁手术的理...
杨学勇郭文治周更须付松刘宇航王辉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极低体重早产儿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的临床特征、手术过程、围术期处理与转归。术前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需要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呼吸4例。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方式为结扎34例,从肺动脉腔内缝闭2例(术前漏诊)。结果:无住院死亡病例。ICU停留时间3~20 d,平均5 d。术后住院时间为8~25 d,平均10 d。并发症为灌注肺1例,肺不张6例,气胸3例,肺出血1例。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室间隔缺损残余漏1例。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上易与单纯室间隔缺损相混淆,术前容易漏诊而导致灌注肺,应加强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术前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需要呼吸机支持,不是手术禁忌证,只要加强围术期管理,仍可取得良好疗效。手术均可以正中切口一期完成,并行循环下游离结扎动脉导管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明显优于经肺动脉腔内缝合。
杨学勇周更须洪小杨付松刘宇航王辉封志纯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
体外膜氧合(ECMO)在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uon,ECMO)技术简称膜肺,是源于心脏外科的体外循环心肺支持技术。
许煊封志纯洪小杨付松周更须殷秀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儿童患者
床旁微创小切口钛夹闭合早产儿动脉导管1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床旁微创小切口钛夹闭合早产儿动脉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00例患儿分为两组:A组:体质量≥1.5kg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71例;B组:体质量〈1.5kg的低体质量早产儿PDA29例。所有手术均在新生儿监护室床旁进行。患儿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体位呈右侧卧位。左侧肩胛下角下2—3肋间横行小切口,长约1.5~2.5cm。使用两个钛夹分别钳夹PDA早产儿。结果99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2例术后超声发现残余分流,1例患儿术后第5天发现伤口感染,经静脉使用抗生素后伤口痊愈。A组与B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儿术后由于血流动力学和肺部状况迅速改善,顺利脱离呼吸机。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2.6±7.5)d和术后住院时间(21.0±15.4)d明显长于A组[(9.6±4.2)d与(12.0±10.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5,9.12,P均〈0.05)。结论(1)利用床旁微创小切口钛夹闭合动脉导管治疗早产儿PDA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2)低体质量早产儿对手术创伤耐受能力较差,该手术方式作为一种微创、简单的方法尤其适合低体质量早产儿PDA的治疗。
付松封志纯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低体质量小切口钛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