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洁
- 作品数:117 被引量:1,509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河北南部平原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9
- 2001年
- 简要介绍了河北南部平原石家庄市、衡水市与沧州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影响与对策,建立了石家庄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与粮食总产、降水量的回归关系。较详细地分析了地下水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这些水环境问题有:地下水超采、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饮水型氟中毒)等,建立了石家庄漏斗、冀枣衡漏斗和沧州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与降水比率、地下水累积开采量的回归关系。
- 吴凯于静洁谢贤群
- 关键词:地下水位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问题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系统解析及其研究框架被引量:7
- 2023年
- 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可持续发展各目标存在紧密联系。论文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WEF nexus)系统相关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考虑系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重新解析了WEF nexus系统的定义与组成、内部相互作用过程、输入与输出、影响因素;阐明了气候变化对水、能源、粮食3个子系统及其纽带关系,以及不同类别人类活动对WEF nexus系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水、能源、粮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性,以“研究主题—学科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为主线,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WEF nexus系统研究框架及其3个核心研究内容:WEF nexus系统内部纽带关系和总体状态评估、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识别和系统的外部性影响分析。最后,针对WEF nexus系统跨学科分析的需求,基于纽带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应用不足的现状、系统时空边界的多样性特点,剖析了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研究的具体思路;提出了基于纽带关系的综合性分析指标与计算方法的研究设想;指出了多尺度研究成果耦合应用的必要性和方式。研究可为WEF nexus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为全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析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 郝林钢于静洁王平王平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额济纳盆地风成沙粒度沉积学特征
- 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北方中纬度荒漠带额济纳盆地的沙丘沙、戈壁沙的粒度特征,试图开展特定环境下风成沉积物的沉积学研究,进而为理解沙丘沙的成因及其沉积、搬运过程和来源提供证据.本研究中沉积物样品来自沙丘顶部、丘间地和附近戈壁地,...
- 朱秉启于静洁闵雷雷杜朝阳王平张一驰
- 关键词:风成沉积物粒度分选过程
- 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
- 基于开放型浮船的漂浮式水面蒸发平台,包括浮筒(1)、浮力臂(2)、中心船舱(3)、蒸发观测装置(4);浮筒(1)呈星型分布于中心船舱(3)外围,并以中空的浮力臂(2)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浮力臂(2)与中心船舱(3)采用装配...
- 刘恩民于静洁
- 干旱胁迫下植被生态韧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全球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和适应日益加剧的干旱环境,即干旱胁迫下植被生态韧性的空间格局和演变机理,成为当前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围绕植被变化与水分胁迫关系的研究不胜枚举,对其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然而,对于植被生态韧性的阐释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生态韧性内涵的理解尚未统一。针对这一问题综合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认为解析生态韧性不仅应当考虑干旱事件下的系统抵抗和恢复能力,更应从系统演化的角度解析变化环境下的系统应对与适应行为,即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性应该是衡量生态韧性的3个最重要的维度。围绕这3个主要维度梳理了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从生态韧性特征的空间格局、影响机理以及适应策略方面,总结了学术界当前对生态韧性的主要认识和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旨在通过对生态韧性概念的辨析和研究现状的梳理,促进学界就生态韧性的界定及其定量方法方面展开讨论,从而为解释韧性演变规律及其内在机理奠定基础。
- 王田野王平吴泽宁吴泽宁尹君于静洁于志磊王慧亮尹立河严登华
- 关键词:植被变化干旱恢复力
- 快速升温下的北极径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综述被引量:1
- 2023年
- 全球快速升温背景下,多年冻土广泛发育的北极流域水文情势发生显著变化,不仅改变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对全球气候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深远影响。因此,北极流域水文过程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科学界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回顾并总结了北极主要流域的径流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详细分析了欧亚大陆和北美地区的径流变化规律与时空差异;深入探讨了快速升温下降水变化(降水量、雨/雪组分比例)和冻土退化对北极流域径流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尽管当前北极水文研究在数据积累和科学认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面临地面观测站点稀少以及气候、积雪/冻土、水文之间响应难以定量等挑战。因此,建立完善的北极流域观测网络并发展具有北极特色的寒区水文模型,是深入理解北极水系统快速变化的基础,也是应对北极地区水灾害风险和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 王平黄其威刘诗奇于静洁于静洁王田野张一驰POZDNIAKOV Sergey PFROLOVA Natalia L刘昌明
- 关键词:水文情势气候变暖冻土退化
- 中国华北地区水资源变化与调配的研究
- 刘昌明黄荣辉李丽娟张人禾于静洁姚治君任鸿遵陈建耀王劲峰梁季阳宋正山赵丽辉吕世华金凤君陈远生张寿全张庆云姜兆春郑红星籍国东张广禄
- 项目组针对所涉及研究内容开展了实地考察、试验研究、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建立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诊断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水资源供需矛盾、缺水性质及缺水原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是华北...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资源
- 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被引量:18
- 2012年
- 论文选取分布于黑河下游段额济纳东河、西河沿岸具有代表性的6眼长期观测井,根据其地下水位旬观测数据(1990—2009年),应用统计特征分析以及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趋势检验法分析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990—2009年期间,东、西河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存在上中部浅、下部深的空间分布特征;下部地下水位埋深呈显著增加、上中部呈非显著性减少态势。各井地下水位埋深在2000年后不同年份出现了变化趋势转折。分析表明:2000年实施的生态输水是研究区地下水位得以逐渐恢复的根本原因,但输水量不足、抽取地下水灌溉是导致下部地下水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黑河下游生态输水的效果评估和输水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敖菲于静洁王平张一驰
- 关键词:黑河下游地下水位生态输水
- 面向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绿洲保育的水文过程调控:机理与实践
- 于静洁
- 华北山区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计算被引量:24
- 2004年
- 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估算是研究华北山区小尺度范围内的水分循环和转化的重要环节。因受观测条件的限制,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山区短时段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FAOPenman-Monteith公式、FAOPenman修正式和Priestley-Taylor公式对华北山区东台沟小流域观测到的4个月的气象数据进行了逐日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结果显示,FAOPenman修正式的计算值比FAO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平均偏大16%左右,而且经过统计分析,它们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即在代表流域内使用FAOPenman修正式计算出参考作物蒸散量之后,再乘以一个折算系数(如0.84),即可得到与FAO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较为相近的结果;而Priestley-Taylor公式的计算值与FAO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相比,差异比较显著。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Priestley-Taylor公式没有考虑空气动力项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影响。因此,如果在华北山区使用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必须根据季节对公式中的常数项α重新进行修正。本文通过对2003年8月~2004年8月期间逐日计算得到的ET0(P-T)和ET0(P-M)值进行对比分析后,给出了修正后的不同季节的α值,为华北山区计算作物蒸散量提供了依据。
- 杨聪于静洁宋献方夏军刘昌明
-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PENMAN-MONTEITH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