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莉莉

作品数:42 被引量:40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肿瘤
  • 11篇中药
  • 9篇毒性
  • 8篇神经毒
  • 8篇神经毒性
  • 6篇周围神经
  • 6篇周围神经毒性
  • 6篇外用
  • 6篇细胞
  • 6篇奥沙利铂
  • 5篇伊立替康
  • 5篇生姜
  • 5篇生姜泻心汤
  • 5篇中医
  • 5篇外敷
  • 4篇神经内分泌
  • 4篇神经内分泌肿...
  • 4篇通络
  • 4篇通络散
  • 4篇外敷治疗

机构

  • 41篇中日友好医院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日友好临床...
  • 1篇东北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北方生物...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北京北方生物...

作者

  • 42篇于莉莉
  • 26篇贾立群
  • 19篇李佩文
  • 13篇谭煌英
  • 10篇潘琳
  • 9篇郝迎旭
  • 8篇邓博
  • 6篇程志强
  • 6篇郭艳茹
  • 5篇万冬桂
  • 4篇王媛媛
  • 4篇朱世杰
  • 4篇邓海燕
  • 3篇司马蕾
  • 3篇邹丽琰
  • 3篇陈长清
  • 3篇张代钊
  • 3篇柯丹丹
  • 3篇郑振辉
  • 3篇黄静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海洋药物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癌症进展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医药研究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北京实验动物...
  • 1篇空军总医院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8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消水膏外敷治疗癌性腹水120例临床及实验研究被引量:27
2000年
中药消水膏是以健脾利水、温阳化瘀为主要治则组方的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癌性腹水120例,有效率82.5%,与常规西医疗法46例对照,优于对照组,且腹水内癌细胞、红细胞数量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治后生存时间4.5个月,较对照组2.8个月有延长。体外透皮吸收实验提示,该药膏中黄芪甲甙等多种成分均可透皮吸收,其吸收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5种瘤株制成小鼠腹水模型,并以西药利尿剂双氢克尿塞为对照,结果提示,消水膏外敷小鼠腹壁对4种腹水模型有利水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双氢克尿塞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对小鼠生存时间有延长作用。
李佩文谭煌英万冬桂于莉莉
关键词:癌性腹水中医药疗法中药外敷
艾灸疗法在肿瘤姑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刘猛贾立群娄彦妮于莉莉吴非泽
外用中药消水膏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验证中药制剂消水膏控制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其透皮吸收性能。方法:1.临床研究:消水膏外敷治疗癌性腹水,观察有效率、症状变化、生活质量评分、生存期等,以顺铂腹腔内注射治疗为对照组同期观察。2.动物实验:...
郝迎旭李佩文谭煌英崔慧娟贾立群于莉莉何玉梅万冬桂
关键词:癌性腹水小鼠腹水癌细胞凋亡直接测定法外用中药临床与实验研究
文献传递
温经通络散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大鼠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散外用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建立标准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中药组予温经通络散浸泡大鼠四肢及尾部,模型组大鼠予去离子水浸泡作为对照,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5%葡萄糖。检测温度和机械刺激下大鼠痛觉超敏和过敏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L4~L6段脊髓背角GFAP表达,RT-PCR检测大鼠L4~L6段背根神经节谷氨酸转运体1(GLT-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出现明显行为学改变(P<0.05),中药组大鼠较模型组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模型组大鼠GFAP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升高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可见脊髓背角内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变粗及GLT-1 mRNA表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活性细胞减少、突起减少及 GLT-1 mRNA 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温经通络散外用可显著改善奥沙利铂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介导的伤害性信号传递有关。
王媛媛贾立群邓博张红蕾宋爱平笪冀平于莉莉
关键词:温经通络散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医外治行为学
甲念珠菌病(附10例报告)
1989年
甲癣多由浅部真菌引起,而由念珠菌引起的甲病较为少见,现将我们近二年来见到1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女8人,男2人;年龄最小4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达20年。均为指甲受损,其中累及1—3个甲者6人,累及4个甲以上者4人,其中有2人的10个指甲均有不同程度累及。临床表现:多数甲的损害先从甲的一侧开始,或由甲板下向上侵蚀,受累甲板和甲床分离,多呈灰白色,甲板下松软,有较明显碎屑,有2例甲板轻度增厚。其中有2例伴有明显的甲沟炎,经治疗后病情反复。10甲均累及者呈甲营养不良样表现。全部未见有明显的手癣伴发。病程较长,一般夏季较明显,而冬季较轻,本组患者的6人在发病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甲沟炎病史,经治疗后甲沟炎愈,而甲病迁延。 实验室检查,1.均取甲下碎屑进行直接镜检,结果6人阳性。
赵广李鸿蔡瑞康于莉莉
血清嗜铬粒蛋白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对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诊断意义,及其对晚期NET患者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125例NET患者血清CgA水平,并对其中45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NET带瘤患者组的血清CgA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NET肿瘤组。血清CgA对胃NET的敏感性较好,小肠和胰腺NET敏感性中等,对直肠NET敏感性差。45例患者随访显示,肿瘤进展者血清CgA水平逐渐上升,治疗有效者血清CgA水平呈下降趋势,病情稳定者血清CgA水平无明显波动,术后无复发患者血清Cg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血清CgA对NET诊断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因原发部位而异;血清CgA对晚期患者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及判断预后有临床意义。
谭煌英刘迎迎于莉莉邹国铭贾立群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癌嗜铬粒蛋白A免疫放射分析法
生姜泻心汤对伊立替康化疗后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观察生姜泻心汤对接受伊立替康(CPT-11)化疗后大鼠腹泻和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中药组(生姜泻心汤灌胃1次/天×9,于第4、5天连续两天尾静脉注射CPT-11150mg/kg.d);腹泻对照组(以蒸馏水代替生姜泻心汤,与中药组同步处理);正常对照组(以蒸馏水代替生姜泻心汤,以生理盐水代替CPT-11,与中药组同步处理)。对各组大鼠腹泻情况进行评分。第10天将大鼠处死,取回肠、盲肠及结肠组织。光镜下根据Chiu肠黏膜损伤分级法对大鼠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肠黏膜CD4+T和CD8+T淋巴细胞及SIgA,用图像分析仪统计计算其含量。结果:与腹泻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迟发性腹泻发生率和肠黏膜损伤分级显著降低(P<0.01,P<0.05),肠黏膜CD4+T和CD8+T淋巴细胞及SIgA表达显著增多(P<0.05)。结论:生姜泻心汤可上调大鼠肠黏膜CD4+T和CD8+T淋巴细胞及SIgA的表达,对CPT-11所致迟发性腹泻有一定预防作用。
邓海燕贾立群潘琳于莉莉李学郭艳茹
关键词:迟发性腹泻肠黏膜免疫生姜泻心汤
化瘀解毒膏治疗静脉炎84例
2003年
于莉莉黄金昶
关键词:静脉炎中药外敷化瘀解毒
24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分型及其特点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患者的临床分型及各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别为174例和67例)就诊的共计24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胃镜表现、血清胃泌素以及胃酸监测等检查结果,将胃NEN患者分为Ⅰ~Ⅳ型,Ⅰ型为血清胃泌素升高伴胃酸分泌减少:Ⅱ型为血清胃泌素升高伴胃酸分泌增多:Ⅲ型为血清胃泌素和胃酸分泌均正常;Ⅳ型为低分化胃神经内分泌癌(NEC),病理分级为G3级或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对各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全组241例患者中,Ⅰ、Ⅱ、Ⅲ、Ⅳ型分别为86例(35.7%)、7例(2.9%)、61例(25.3%)和87例(36.1%)。Ⅰ型86例患者中,73例(84.9%)为多发病灶,66例(76.7%)肿瘤〈1cm,均为息肉样或颗粒状;2例(2.3%)出现转移,69例(80.2%)病理分级为G1级神经内分泌瘤(NET);分别采用内镜下治疗(占79.1%,68/86)及外科手术切除(占11.6%,10/86),对胃内多发且内镜切除后反复复发者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SSA)治疗。Ⅱ型7例患者中,4例为胃泌素瘤,3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MEN-Ⅰ);5例出现转移;采取手术切除和SSA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Ⅲ型61例患者中,49例(80.3%)为单发病灶,25例(41.0%)肿瘤〉2cm,29例(47.5%)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分别采取内镜下切除(占37.7%,23/61)、外科手术(占32.8%,20/61)和SSA药物等治疗。Ⅳ型87例患者中,74例(85.0%)肿瘤单发,51例(58.6%)肿瘤直径〉2cm,35例(40.2%)肿瘤位于贲门部,65例(74.7%)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采取化
张盼张雨张驰史艳芬刘继喜刘青于莉莉王淼邹国铭罗杰陈洁谭煌英
关键词:胃肿瘤神经内分泌胃泌素类病理学
温经通络散外用对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散外用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mg/kg,建立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定期检测温度和机械刺激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测定其尾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潜伏期,血浆NGF含量以及L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形态分析。结果:模型组出现明显行为学改变(P<0.05),尾神经SNCV、血浆NGF下降(P<0.0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核仁固缩明显,偏心核、多核仁核增多(P<0.05)。中药组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尾神经SNCV及NGF较模型组均升高(P<0.05)。结论:中药温经通络散外用可改善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温度和机械刺激下的行为学改变、提高尾神经SNCV以及NGF水平。
王媛媛邓博段锦龙柯丹丹郭健于莉莉贾立群
关键词:中医外治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背根神经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