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涛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核酸
  • 4篇DNA
  • 3篇紫外线
  • 3篇内切
  • 3篇内切酶
  • 3篇核酸内切酶
  • 2篇电泳
  • 2篇切除
  • 2篇切除修复
  • 2篇T4
  • 2篇V
  • 1篇电泳法
  • 1篇电泳图谱
  • 1篇噬菌体
  • 1篇噬菌体T4
  • 1篇探针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细胞
  • 1篇紫外

机构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9篇严涛
  • 7篇魏康
  • 6篇孙丽亚
  • 3篇崔立斌
  • 2篇方允中
  • 1篇周平坤
  • 1篇吴加金
  • 1篇孙丽亚
  • 1篇魏康

传媒

  • 2篇国外医学(分...
  • 2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年份

  • 2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T4核酸内切酶V的分离纯化被引量:5
1990年
<正> T_4核酸内切酶V[endodeoxyribonuclease(Pyrimidine dimer)EC 3.1.25.1,简称Endo V]是由噬菌体T_4感染宿主E.coli后产生的一种修复酶。它能特异识别紫外线(UV)辐射在DNA引起的损伤产物环丁烷嘧啶二聚体(PD),在组成PD的两个嘧啶核苷酸之间切割磷酸二酯键,造成单链缺刻,从而启动E.coli体内的切除修复途径~[1]。Endo
严涛孙丽亚魏康夏寿萱
关键词:T4纯化
用EndoV和碱电泳法检测哺乳动物细胞嘧啶二聚体的切除修复被引量:1
1993年
紫外线(UV)辐射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DNA致伤因子。UV辐射在DNA造成的最主要一类损伤产物是环丁烷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 dimer,PD),它是由DNA中一条多核着酸链上两相邻嘧啶碱基各自的C5和C6共价连接形成的环丁烷结构。哺乳动物细胞主要通过切除修复途径移除PD,恢复DNA的正常结构。一种从噬菌体T4感染的E.coli中提取的T4核酸内切酶V(EndoV)能特异识别PD,并在该损伤位点切断磷酸二醋键,造成单链断裂。本文即以EndoV为探针,以其敏感位点(endonuclease-sensitive-site,ESS)
严涛孙丽亚崔立斌魏康
关键词:哺乳动物细胞切除
DMSO诱导后HL-60细胞c-myc基因修复水平的改变
1994年
近年来DNA修复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发现了基因组内DNA修复的不均一性.已经报道的实验证据包括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后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ovary,CHO)细胞和人细胞中活性转录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基因上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 dimer,PD)的修复速率快于非转录片段。
严涛崔立斌孙丽亚魏康方允中
关键词:C-MYC基因HL-60细胞
肿瘤细胞对紫外线辐射损伤修复的研究
1990年
我们选用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 S3和小鼠乳癌细胞株SR-1,测定了肿瘤细胞对UV辐射损伤的修复特征。 给予细胞10Jm-2UV(254nm)照射,照后分别经4、8、24h保温修复。酚法提取细胞DNA。每份样品分两管,各含DNA 3μg,一管加10μlT4核酸内切酶V(endo V,该酶能特异识别和切割PD,造成单链断裂)。
严涛孙丽亚魏康
关键词:紫外线辐射DNA电泳图谱核酸内切酶切除修复
碱性凝胶电泳定量测定非标记DNA的单链断裂
1991年
DNA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eaks,SSB)的测定是研究DNA损伤与修复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用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SSB的最早报告见于1979年,但直到1986年才由Freeman推导出相应的定量计算公式,此后该方法被广泛应用。该法除不需同位素标记和操作简单快捷外。
严涛吴加金孙丽亚魏康
关键词:DNA损伤
T_4DNA的简易提取法
1991年
在 DNA 研究中,分子量较大的标准物比较缺乏,噬菌体 T_4的 DNA 为长度166kb 的双链线状分子,是一个很有实用价值的大分子量 DNA 标准物。提取 T_4DNA 的关键步骤在于分离 T_4颗粒,其经典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两相分离法(硫酸葡聚糖钠盐/聚乙二醇);②超速离心法。两种方法均耗时较长且价格昂贵。本文用 DEAE 纤维素处理代替上述两法,操作快速简便降低了成本,并获得较好结果。
严涛孙丽亚周平坤
关键词:T4DNA噬菌体T4
UV损伤的探针—T_4核酸内切酶V
1989年
紫外线(UV)辐射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DNA致伤因子,UV在DNA造成的最多且最重要的一类损伤产物是环丁烷嘧啶二聚体(5,6—Cyclobutyl dipyrimidines或Pyri-midine dimer,PD)(图1)。
严涛魏康
关键词:紫外线损伤探针
UV辐射所致HL-60细胞DNA不均一修复的研究
1994年
在特定基因水平检测了UV照射后HL-60细胞的DNA修复。结果显示活性转录的c-myc基因的修复水平明显高于非活性转录的β珠蛋白基因和全基因组。而进一步应用链专一性RNA探针检测,发现c-myc基因中的转录链和非转录链的修复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HL-60细胞能够对活跃表达基因的损伤进行选择性高效修复,但不能对活跃表达基因中的转录链进行进一步的选择性修复。
严涛崔立斌孙丽亚魏康方允中
关键词:HL60细胞DNA紫外线
DNA修复不均一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1991年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诸多DNA致伤因子,如电离辐射、紫外线、多种化学物质等。细胞的内源化学反应产物及复制或重组过程的错误亦可导致DNA的自发损伤。最常见的DNA损伤类型包括链断裂、链内及链间交联、DNA-蛋白质交联、嘧啶二聚体、碱基改变、碱基丢失、碱基修饰等。
严涛魏康
关键词:脱氧核糖核酸不均一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