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涛
- 作品数:39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在校大学生科创项目之我学我获
- 2008年
- 由教育部组织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启动和实施对于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对深化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斯氏狸殖吸虫动物模型的创建项目通过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达到以建立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为本科教育提供实验基础,为教学改手提供成功范例。
- 胡少凡钟鹏英欧阳涵王阳周思远吴佳伟余雅婕周晓晨邹节新朱春潮汪雁严涛周宪民
-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
- 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了解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锯齿华溪蟹分离卫氏并殖吸虫囊蚴, 以每鼠80~150 个囊蚴感染小鼠和大鼠, 分别于感染后10~30 d 和80~580 d 分期解剖小鼠和大鼠, 检查虫体。观察童虫的寿命、在死亡宿主或5~8 ℃生理盐水中, 存活的时间及对新宿主的侵袭力。结果: 童虫的寿命较长, 大鼠于感染囊蚴580 d 死亡后检出的童虫仍可转种其它大鼠; 同样, 小鼠体内的童虫也可转种其它小鼠, 童虫寿命不受某一个体宿主寿命限制。在转续宿主间转换, 可延长童虫的寿命, 并保持其活力和侵袭力。死亡小鼠体内的童虫及低温保存的童虫, 仍有较强的活力与侵袭力。结论: 童虫具有较强的活力与侵袭力,
- 严涛李国良
- 关键词:童虫侵袭力生物学特性
- 小鼠白细胞和免疫血清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小鼠白细胞及免疫血清协同作用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超微结构以及活力与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白细胞、免疫血清及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在体外培养进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ADCC)试验 ;分别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童虫的活性或超微结构 ,并通过再感染实验检测经ADCC试验后的童虫对新宿主的侵袭能力。结果 卫氏并殖吸虫童虫与小鼠白细胞及免疫血清共同培养后 ,虫体表面出现肿胀、水泡、破损 ,体棘消失、感觉乳突变形或消失等改变 ,但活力与侵袭新宿主的能力不变。结论 小鼠白细胞在免疫血清协同作用下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损伤的部位主要在皮层 ,但不影响其活力及侵袭力。
- 易冰严涛詹希美马细妹郑斌申川军
- 关键词:小鼠白细胞免疫血清生物学特性
- 江西万载县官元山采育林场肺吸虫感染率变化及原因被引量:2
- 2003年
- 晏渠如严涛周宪民
- 关键词:肺吸虫感染感染率
- 人蛔虫幼虫分离制备的动态观察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L2 期和L3 / 4人蛔虫幼虫分离制备的方法。方法 运用肠液消化法、2 5 %NaClO(次氯酸钠 )处理法分离感染期 (第二期 :L2 )人蛔虫幼虫 ,对其结果进行了动态观察 ;并运用网筛悬挂法分离第三 /四期 (L3 / 4)人蛔虫幼虫 ,对分离结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4h为肠液消化法分离L2期人蛔虫幼虫的最佳分离时间 ,分离率为 90 97± 0 0 8%。 3h是NaClO处理法的最佳分离时间 ,分离率为 4 9 2 2± 0 12 % ,肠液消化法的分离效率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 5h是网筛悬挂法分离L3 / 4期蛔虫幼虫的合适时间。结论 肠液消化法是分离L2 期人蛔虫幼虫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网筛悬挂法是分离L3/ 4期人蛔虫幼虫的一种有效方法。
- 刘志刚罗佛全严涛刘玉琳
- 关键词:肠液棉塞
- 异盘并殖吸虫在小鼠体内发育及宿主转换的研究被引量:3
- 1993年
- 在我国,引起人体患病的并殖吸虫有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以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异盘交殖吸虫(Paragonimus heterotremus)三种。自从1965年广西那坡县发现异盘并殖吸虫疫源地和一例痰中查见虫卵的患者以来,泰国、老挝等地也分别报告了该虫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与在肺内检获成虫的病例。异盘并殖吸虫对人体的致病性、宿主关系及传播方式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在非正常宿主体内的发育及宿主转换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此两种并殖吸虫病均可由转续宿主介导或经宿主转换而传播。异盘并殖吸虫在这方面的研究,迄今尚未涉及。为此,我们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了宿主转换的研究。
- 严涛张惠群戴振华董苌安
- 关键词:异盘并殖吸虫小鼠发育宿主转换
- 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禽、蛙及宿主转换的研究被引量:5
- 1997年
- 目的 :探讨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在禽、蛙体内的分布与发育 ,以及童虫对终宿主的侵袭力。方法 :从江西、广东两省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 ,分离囊蚴。以每只动物 30 -2 0 0个囊蚴分别感染雏鸡、雏鸭、鹌鹑、鹦鹉和蛙 ,定期剖检。将禽、蛙体内所获童虫经口感染犬或猫 ,60 d后剖检 ,观察虫体发育情况。结果 :两种并殖吸虫均可在鸡、鸭、鹌鹑和鹦鹉体内存活 ,虫体分布于体腔、肝脏、肺和肌肉。所有虫体为小型滞育童虫。斯氏狸殖吸虫对蛙的感染率为 1.7%- 4 0 .0 % ,未查见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蛙。童虫经宿主转换后 ,在犬、猫胸腔或肺虫囊内检获虫体 ,除部分为成熟前期虫体外 ,多数为含卵成虫。结论 :在流行区 ,禽和蛙在人体并殖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应予重视。
- 严涛郭鄂平詹希美李桂云
- 关键词:并殖吸虫宿主转换
- 异盘并殖吸虫在啮齿类动物体内发育及终宿主间的转换被引量:5
- 1997年
- 异盘并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豚鼠、家兔和大鼠,20~70d分期解剖。从上述动物的胸腔、腹腔、肝脏、肺和肌肉中,均检获虫体。豚鼠感染20d后,虫体发育出现分化。体腔和肝脏的虫体,发育迅速,生殖器官雏形可见。肌肉中虫体发育缓慢。感染40d~50d,豚鼠和家兔肺部均有虫囊形成,虫体多集中于体腔。此时,多数动物都因大型童虫穿破血管,导致胸腔积血而死亡。wistar和SD两种品系大鼠均为适宜终宿主,感染70d后,wistar鼠除肺部有虫囊形成外,肝脏也获多个虫囊,囊内虫体发育良好,子宫内充满虫卵。将大鼠体内所获50条小型童虫,经口感染家犬1只,62d后,从犬肺虫囊与胸腔中共获成虫12条。
- 严涛张惠群李国良董苌安
- 关键词:异盘并殖吸虫啮齿类宿主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基因的真核表达
- 2008年
- 目的真核表达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SjCL1)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复合质粒SjCL1/AD1-1 DNA并转染HeLa细胞,通过RT-PCR检测SjCL1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转录,SDS-PAGE电泳法分析目的基因的蛋白表达产物,并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法证实。结果RT-PCR检测到转染的细胞中有与目的基因相符大小约1000bp转录条带,SDS-PAGE电泳发现表达质粒SjCL1/AD1-1DNA转染的细胞上清液中存在大小约为31kDa的表达蛋白带,Western Blot法证实该表达蛋白产物可和日本血吸虫兔血清发生特异的反应。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将SjCL1/AD1-1转染入HeLa细胞后可特异地表达一个大小约为31kDa的可分泌的日本血吸虫蛋白产物。
- 刘金辉严涛黎帆余克花詹希美易冰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阳离子脂质体
- 三平正并殖吸虫的宿主相容性及宿主转换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自1962年陈心陶首次报告三平正并殖吸虫(Euparagonimuscenocopiosus)以来,有关三平正并殖吸虫宿主相容性,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基于此,观察了三平正并殖吸虫对鼠类、禽类(雏鸡)及两栖类(蛙)等实验动物的宿主相容性,并根据并殖吸虫在...
- 戴振华严涛董苌安周宪民
- 关键词:并殖吸虫宿主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