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华

作品数:32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乳腺
  • 9篇乳腺癌
  • 9篇腺癌
  • 6篇康复
  • 6篇化疗
  • 6篇化疗患者
  • 5篇渗漏
  • 5篇渗漏损伤
  • 5篇生命
  • 5篇生命质量
  • 5篇术后
  • 5篇护理
  • 5篇长春瑞宾
  • 4篇心理
  • 4篇心理干预
  • 4篇乳腺癌化疗
  • 4篇乳腺癌化疗患...
  • 4篇乳腺癌术
  • 4篇乳腺癌术后
  • 4篇上肢

机构

  • 31篇甘肃省肿瘤医...
  • 3篇甘肃省人民医...
  • 3篇兰州大学第二...
  • 3篇白银市第二人...
  • 2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甘肃省医学科...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2篇张晓华
  • 8篇杨碎胜
  • 6篇梁玉荣
  • 5篇达选祯
  • 5篇白兆琴
  • 5篇齐永辉
  • 5篇巨玉莲
  • 5篇徐文红
  • 4篇曾贤伍
  • 4篇赵辉
  • 3篇白晓蓉
  • 3篇邱玉梅
  • 3篇董玉兰
  • 3篇杨永清
  • 3篇郭云
  • 3篇宋建民
  • 3篇周江红
  • 3篇李晴
  • 3篇董振银
  • 3篇张彩霞

传媒

  • 12篇甘肃医药
  • 4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第六次全国运...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昏迷伴舌后坠和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昏迷且Glasgow评分低于6分的262例患者分为两个组。昏迷伴舌后坠组20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置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昏迷并气管切开组56例直接应用改良置管法。观察和评价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监测患者置管前后心率、血压、经皮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昏迷伴舌后坠实验组103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90.29%;置管时间(1.49±0.41)min;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置管前后自身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压、SpO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103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20.38%,置管时间(5.21±1.10)min;黏膜损伤32例(31.1%),误插23例(22.3%),盘曲打折80例(77.7%),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置管前后自身比较心率、血压、SpO2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昏迷并气管切开56例一次置管成功率82.1%;置管时间(2.07±0.40)min;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置管前后自身比较心率、收缩压、SpO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良置管法置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无不良反应发生,置管操作对患者刺激、影响较少,是一种适合于昏迷伴舌后坠及气管切开患者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董玉兰杨永清张晓华张彩霞杨雪梅扈雅张丽琼苟晓霞陆冬梅
关键词:舌后坠气管切开昏迷
直肠癌介入治疗护理
2008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直肠癌介入治疗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方法对34例行直肠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不同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结果34例行直肠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安全顺利的完成治疗,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围介入期完善,缜密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张晓华齐永辉
关键词:直肠癌介入治疗护理
以有氧运动为基础的术侧上肢针对性医疗体操对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7
2004年
徐文红杨碎胜张晓华王力宋建民赵庆丽李晴罗健
关键词:医疗体操上肢功能乳腺癌术后康复有氧运动有氧训练
复方紫草油联合山莨菪碱治疗长春瑞宾渗漏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治疗长春瑞宾渗漏损伤的方法。方法将家兔12只制作成长春瑞宾渗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各3只。A组用盐酸山莨菪碱局部封闭、热敷后外敷复方紫草油;B组用透明质酸酶局部封闭后红外线照射;C组用云南白药加75%乙醇调匀后外敷;D组不做处理。治疗后2 d、7 d取四组局部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20 d对局部皮肤损伤进行分度评价。结果治疗后2 d、7 d四组局部组织学评价及20 d局部皮肤损伤分度评价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以A组效果最优。结论局部山莨菪碱封闭、热敷配合复方紫草油外敷,具有减轻长春瑞宾渗漏所致局部组织损伤和促进损伤修复的良好作用。
张晓华白兆琴董玉兰齐永辉
关键词:静脉渗漏长春瑞宾紫草油山莨菪碱
人文关怀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人格特征及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人格特征及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80例胃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人格特征及短期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人格特征,提高短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在胃癌化疗患者护理中具有推广意义。
王雅宁赵辉周江红张晓华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胃癌化疗人格特征生活质量
宫颈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宫颈癌变不同阶段生物标记物的作用尚不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作为宫颈癌诊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此外,p53蛋白、Rb蛋白、p16INK4a蛋白、人类端粒酶RNA基因、鳞状细胞癌抗原、卵巢癌基因1等生物标志物检测均用于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本文阐述宫颈癌相关生物标志物在宫颈癌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高宫颈癌变早期诊断提供研究思路。
张小钰裴丽珠张骞文张晓华卢亚琼张春林岳翠红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生物标志物
心理干预对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况,然后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照研究,并进行干预前后患者生命质量差异性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周期的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生命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尤其是功能领域生命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在临床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因素的治疗及护理干预。
梁玉荣张晓华杨碎胜白晓蓉董振银周江红
关键词:心理干预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
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导向的护患沟通制的体会
2005年
健康教育和护患沟通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健康教育和护患沟通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方法.我院2002年12月推行了以健康教育为导向的护患沟通制,即在患者住院期间不同的治疗康复阶段,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及时履行医护的告知义务,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决策,维护患者对治疗、护理的知情权和同意权,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现将肿瘤外科实施护患沟通制的体会介绍如下.
张晓华王丽云王雅宁
关键词:健康教育肿瘤外科护患关系沟通
切割针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
目的:探讨切割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6年10月间用切割针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6例,均为影像学检查肺部明确病变,用美国COOK公司的16G切割针...
王小琦王兴东刘晓东张志勇陈赜曹慧萍陈乃琴张晓华
关键词:切割针
全身骨显像患者辐射剂量水平研究及精细化防护
2024年
目的:检测骨显像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率,为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5~8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骨显像检查的患者,注射骨显像剂后即刻、3~4 h、24 h、48 h时分别检测患者体表、0.5 m、1 m、2 m距离处的辐射剂量率,根据检测结果探讨辐射防护的安全时间和距离。结果:注射骨显像剂后患者体表的辐射剂量率最高,0.5 m处迅速降低,1 m处次低,2 m处最低。随着时间的变化,辐射剂量率逐渐下降,3~4 h低于注射显像剂后即刻,24 h患者体表辐射剂量率仍高于本地水平,48 h恢复至正常本地水平。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处辐射剂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显像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率随时间延长、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48 h恢复本地水平,通过对患者、医护人员、家属实施科学、精准的辐射防护,使骨显像患者辐射防护达到最优化。
巨玉莲曾贤伍张晓华达选祯丁高恒颜萍
关键词:骨显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